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市交通局對于“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報告(全文),供大家參考。
市交通局關于“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情況的報告
交通運輸部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勞動節期間交通運輸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交辦明電〔2020〕152 號)精神,我局緊扣“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部署和要求,持之以恒、一以貫之,抓緊抓實抓細交通運輸疫情防控工作。
一、工作成效
5 月 1 日至 5 日,我市公路、水路、城市公共交通累計查驗旅客 1388.67 萬人次,查驗移送就醫或者隔離 32 人。
(一)民航運輸:實施機場進出旅客體溫“雙檢查”,在機場賓館設置統一隔離區,就近隔離,減少旅客流動。累計查驗旅客 37.4 萬人次,查驗移送就醫或者隔離 15 人,其中湖北來渝旅客查驗 498 人次。
(二)鐵路運輸:實施進出站旅客體溫“雙檢查”,累計查驗旅客 142.8 萬人次,其中湖北來渝旅客查驗 1.1 萬人次,查驗移送就醫 9 人。
(三)公路運輸:嚴格實施進站旅客體溫檢查和湖北及武漢來渝旅客到站查制度。累計查驗旅客 139.7 萬人次,其中,湖
北
來渝旅客查驗 415 人次。
(四)水路運輸:實施進港登船旅客體溫篩查,嚴控滿載率,降低“兩江游”滿載率。累計查驗旅客 11.87 萬人次。
(五)城市公共交通:主城區地面公交首末站設置體溫檢測點,軌道交通各車站設置體溫檢測點及隔離室,加強旅客體溫查驗。累計查驗旅客 1057 萬人次,查驗移送就醫 8 人。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針對五一期間交通運輸組織及疫情防控工作,我局先后召開黨委中心組學習會、“五一”假期交通運輸安全保障會、主城區“兩江游”專題會等會議,組織有關局屬單位、交通運輸企業就“五一”期間交通運輸組織、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局領導帶隊分別到區縣、企業開展督導檢查,加強運輸組織、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工作指導。
(二)加強工作研判。繼續實施復工復產運輸、疫情防控“日報”制度,每日及時收集、研判鐵公水空、城市公共交通運輸以及高速路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存在的問題,為及時科學調度、精準調度提供有力依據。針對高校 5 月 11 日復學安排,及時組織運輸企業對疫情防控、運輸保障等工作進行形勢研判,主動協調教育部門,對接高校開展點對點、一站式運輸服務。
(三)抓實外防輸入。一是協助做好現場工作組工作,配合公安、衛生健康等部門,在全市所有辦理湖北各地來渝旅客到達
業務的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成立現場工作組,加大“到站查”力度,及時將有關信息向社區組推送。二是配合衛健部門開展核酸檢測結果查驗,對始發地為武漢的抵渝人員持有 7 日內核酸檢測呈陰性健康證明的,正常放行并及時將信息推送目的地區縣加強健康管理;無 7 日內核酸檢測呈陰性健康證明的,移交現場工作組轉運至醫學健康檢測點,在 12 小時內開展核酸檢測,根據檢測結果科學分類處置。三是繼續暫停部分省際旅游客運。省級包車客運管理信息系統繼續暫停辦理省際旅游客運業務申請工作;繼續暫停三峽游水路旅游客運;嚴格城市游船管理,及時暫停巫山縣神女旅游交通運輸有限公司所屬干線游輪參與巫山“兩江四岸”夜游航行。
(四)抓實內防反彈。一是降低滿載率,降低“兩江游”滿載率,按 80%進行控制,低于交通運輸部 90%滿載率的要求,在碼頭登船口、船舶露臺等容易聚集區域,增加工作人員,強化疏導,引導游客不聚集。二是做好體溫檢測。機場、火車站實施進出站旅客“雙檢查”;汽車客運站、碼頭,主城區地面公交首末站、軌道交通各車站實施進站旅客體溫篩查。三是做好消毒通風。嚴格落實運輸工具、車站的“日消毒”制度,對軌道站、公交站以及公共汽車、軌道、出租車等交通工具嚴格實施每日消毒、每車消毒、每班次通風;對站場內人員接觸較多的扶梯、拉環等重點部位加大消毒頻次。水路運輸對游客接觸設施設備每 4 小時消毒一次;游客、司乘人員接觸區域每 6 小時消毒一次;衛生
間配備洗手液;客船游覽期間全程開窗通風。四是做好個人防護。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碼頭以及船員、駕駛員全程佩戴防護手套、口罩;游客戴口罩乘坐交通運輸工具;企業每日對員工的健
康進行監測和管理。五是引導乘客錯峰出行。實施城市公共交通老年卡早高峰 7:30-9:00 不免費,同時每月免費乘坐次數增加 40 次的辦法,引導老年人錯峰出行;通過廣播、視頻、海報等多種方式加大衛生防護知識等宣傳,提醒做好乘客錯峰出行、佩戴好口罩、排隊候車候船“一米線”等疫情防控措施。
(五)加強運輸組織。一是公路運輸。安排 1.6 萬輛省際、縣際、縣內班線客運車輛,以及1614 臺包車運力保障市民出行。貨運行業組織市級貨運應急運力 321 輛,包括重型貨車 187 輛,危險貨物運輸車 53 輛,冷鏈運輸車 25 輛,總載重噸位 5586 噸。準備城市物流配送車輛 1360 輛,確保主城區每天 80 萬噸以上生產生活物資的市場供給。二是水路運輸。安排朝天門兩江游 8 艘,輪渡和客渡船 325 艘承擔市內(縣際、縣內)運輸,貨運行業落實散貨船 1600 艘,集裝箱船 101 艘,化危品船 162 艘,總載重噸位 710 萬載重噸,保障節假日運力。三是常規公交。主城區地面公交投入運力 7700 余輛,提供最高日均 500 萬人次的運能保障。加大各大都市旅游觀光景點、各大商圈、各大交通樞紐的公 交保障力度。四是軌道交通。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執行工作日列車運行圖,上線列車 250 列,儲備列車 16 列。根據軌道交通各
條線路不同出行規律,有針對性地制定節日期間運行計劃,做好應對突發大客流準備。五是出租汽車。主城區安排 1.5 萬輛巡游出租車保障市民出行,利用市道路運輸事務中心出租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及時向車輛發布引導信息,引導出租車前往火車站、機場等重點區域快速疏運乘客。
三、下一步工作
(一)繼續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一是境外入渝:繼續全力配合機場現場處置組,指導機場集團做好入境旅客篩查工作,凡是隔離未滿 14 天的,一律就地隔離,協助做好人員移交隔離、核酸檢測、信息交互等工作。二是湖北及武漢入渝:繼續指導區縣交通部門配合公安、衛健等部門,對所有辦理湖北各地來渝旅客達到業務的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碼頭做好現場工作,嚴密落實“到站查”制度,客流量大的火車站落實出站通道、信息查驗、秩序維護、車輛停靠、人員轉運等工作序。三是內防反彈: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碼頭、軌道站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繼續嚴格落實日消毒、體溫檢測、乘坐交通工具戴口罩等措施,發現體溫異常的及時移交轄區衛健部門;繼續實施“點到點,一站式”校園直達定制包車運輸服務。
(二)全力保障復工復產、復市復消。一是旅客運輸。協調成鐵集團和航空公司,加快恢復停運的列車和航班,持續做好專列、包機協調工作;加強各大商圈、旅游景點周邊公共交通運輸保障,提升服務夜市經濟、假日經濟能力。二是貨物運輸。積極
對接經濟信息部門,引導生產企業與運輸企業對接,建立“企企合作”機制,統籌物資運輸和運力需求;繼續做好三峽優先過閘協調工作,保障我市外貿物資進出。
推薦訪問:市交通局對于“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報告 交通局 工作情況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