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首席教師”“首席年級團隊”,為全體教師樹立身邊榜樣,帶動并引領師生樹立“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
“相融共生”課程體系
翠竹小學對課程進行梳理與有效融合,構建“共性+個性”的課堂結構,形成了“種子課程——營養課程——成長課程”三級課程體系。所謂種子課程,即打造生命根基的課程,以經典誦讀為基礎,立足學科整合,著眼于學生經典教育“量”的積累;營養課程:以經典滲透為主渠道,關注學生體驗與感悟,著眼于學生經典教育“質”的提升;成長課程:提升生命質量。如果說種子課程和營養課程是以經典文化“輸入”為主,那么成長課程則是通過創造、表現與實踐,著眼于學生經典教育的“輸出”,真正實現課程體系的“相生相成”。
翠竹小學“相融共生”課程體系:
學校開設“翠竹書童”校本課,加強文史名著類、國學名篇類、詩風詞韻類、禮德修養類、科普時事類經典書籍的閱讀與積累,探究激發讀書興趣,從引讀、薦讀、自讀出發提出要求,探究“主題與研讀”流程,教會學生與更多大師名流對話。在 “圖書館閱讀”課中,實施早讀一刻鐘、午讀20分、暮讀半小時的經典微型課,借助學校資源,構建班級圖書角、電子閱覽室、家庭圖書架、學校藏書館多位一體的圖書館課程。2015年,學校新增兩臺電子圖書儀,以方便學生課間隨意瀏覽、閱讀,做到圖書觸手可及,圖書館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學校開設主題電影課與電影欣賞課,借助“讀名著,看電影,原著電影對對碰”“看電影,寫感想”“親子同看影片”等活動,拓寬學生眼界。學校利用威海地域資源及學校周邊人文環境,分年級與主題編寫《游學指南》,一至五年級分別進行“親近自然”“遠足磨礪”“實踐體驗”“走近科技”“愛心公益”等多主題游學歷程,組織學生多次到市藝術館、市圖書館、市氣象局、市科技館、市愛老園及劉公島、定遠艦等處采風或志愿服務。在游學中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聞。五年級(4)班學生張佳慧說:前不久,我們班舉行了讀名著活動之《三國演義》讀書匯報課,有好多老師來聽課。當時,我想到了《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形容諸葛孔明的話: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八陣圖;如公存盛德,應嘆古今無!頓時,我想起了諸葛亮的種種豐功偉績,我竟然想出用一句對聯作總結:“英才妙策萬年存,神機妙算定乾坤。”當我第一個大聲說出自己的見解時,教室響起熱烈的掌聲……
學校構建一至五年級螺旋式主題禮德體系,在主題目標指導下,有針對性、分層次制定各年級禮德主題課,使主題教育更符合小學年級孩子志趣特點及個性差異。據此,學校確定“雅”“忠”“信”“儉”“仁”“勇”“勤”“和”八大主題。每一主題又形成一至五年級逐年遞進的分層體系。為使主題教育得到落實與深化,學校編寫《禮德誦讀教材》,采取課程主題化、微型課拓展主題、隊會活動實踐主題,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學校組建“心靈導師團”,利用心理咨詢室、沙盤游戲等針對個別孩子心理輔導,學校實施的“晨清暮省”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習慣?!俺壳濉笔侵该刻煸绯?,全校師生跟隨廣播一起做心靈舒緩操、聽冥想音樂、欣賞啟迪心靈小故事;“暮省”則是在放學前5分鐘,沉下心來回顧自己一天的學習、生活表現,反思是否做到了“日行一善”。通過填寫《每日自省表》,培養學生良好心靈調節能力。
學校還開設節日禮俗課程。元旦、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開設一至五年級分層體驗課程。如圍繞端午禮俗,一年級體驗五彩吉祥繩;二年級畫彩蛋、斗彩蛋;三年級門插艾蒿;四、五年級學包粽子。同時全校搜集背誦與端午風俗有關的詩詞,了解屈原的愛國情懷,實現“歲月流年傳歲月,傳統節日承傳統”的學習目的。
禮儀教育在學校已延伸成“一主三線”的禮儀課程序列,“一主”指針對每月一主題的禮儀課,40分鐘的主題禮儀課按照一至五年級由易到難原則,編撰修訂《翠竹小學“21禮儀”訓練教材》;“三線”指圍繞月養成構建識記課程與訓練課程,以童謠、禮儀棋、微視頻、禮儀操、微電影等教學手段,促進禮儀課程有效實施。學校“百崗課程”整合學校、班級、家庭及社會資源,通過“校園360行” “家庭實踐崗”“社區服務崗”開展的崗位體驗與崗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責任心與使命感。學校利用校園空地,建立“園林躬耕角”,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種植技術,了解各種植物生長習性及規律,引導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究欲望。除公共課外,學校還開設具有學校特色、年級特點、個人特長三級社團活動課程;開設軟筆書法特色課,讓學生在描摹欣賞中感悟中華書法文化魅力;年級特點課依據學生年齡分別開設指印畫、衍紙藝術、布貼畫、紙盤畫等,引導學生將經典文化元素融入手工作品中;個人特長課開設跆拳道、折紙、紙杯藝術、國畫、剪紙、泥塑、編繩及各種競技體育課程,涵蓋藝術、體育、手工、科技等內容,為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空間。
教務主任張大華說:結合學科特點,實現經典教育特色學科的有機滲透,使經典文化潤物無聲。這種既美觀又實用的教學方法,打造“形雅質實”的育人環境。以書香為依托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處處營造適于讀書的氛圍,收到怡情養性的育人功效。
“浸潤式”經典課堂
學校建立常態課堂融合體系,不同學科構建“5+30+5”優質模式,打造“浸潤式”經典課堂。這種“浸潤式”經典課堂分為課前5分鐘學科經典滲透,課中30分鐘主導課堂重點、難點推進及下課前5分鐘當堂檢測分層反饋拓展延伸,具體為:語文學科課前5分鐘主題表達+課中30分鐘感悟交流訓練+下課前5分鐘當堂檢測(生字詞識記反饋、閱讀方法遷移運用、表達方法拓展練習);數學學科課前5分鐘思維訓練+課中30分鐘探究講解訓練+下課前5分鐘當堂檢測;英語學科課前5分鐘經典熱身+課中30分鐘文本呈現+下課前5分鐘拓展練習;科學學科課前5分鐘科技交流+課中30分鐘實驗探究提煉+下課前5分鐘知識回顧;品社學科課前5分鐘國學誦讀+課中30分鐘激情明理導行+下課前5分鐘禮儀訓練。音體美學科根據各自的學科特點,構建常態課模式,如,音樂學科課前節奏練習,下課前名曲欣賞;美術學科課前色彩運用訓練,下課前名畫欣賞。
學校認為,語文是實施經典文化教育的龍頭學科,借助“主題訓練,經典拓展”實施策略,有效探究“1+X”主題閱讀課型?!?”即語文書上的一篇課文,“X”指同主題讀寫訓練點相同或相似的拓展美文。學校還修訂完善校本教材《翠竹文苑》,為“1+X”主題閱讀提供有針對性的拓展素材,從而形成“方法指導——拓展閱讀——表達訓練”主題閱讀特色。語文課堂結合單元主題教學實施“主題閱讀、群文拓展”,倡導一篇課文帶多篇文章的海量閱讀;美術課堂開發“小書簽,大美術”為主題的書簽課程,將美術技法與讀書內容結合,圍繞版畫技能特點,將傳統青花畫與版畫制作技術相結合;體育課堂增設籃球與足球內容,音樂課進行口風琴普及教學。學校還積極推廣“京劇進校園”活動,成立“侯興莉京劇社”,注重從小階段培養京劇人才。
楹聯教育年級教學序列
翠竹小學將楹聯教育與語文教學、素質教育、品德教育、特色教育結合起來,以校本課堂為依托,完成《中華楹聯》校本教材,并分年級編寫《楹聯課堂》教材,由淺入深,形成年級教學序列。
學校根據小學生認知特點,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開展以詩詞楹聯背誦為主的詩詞楹聯教育活動。原則上每名學生每學年背詩詞不少于30首,楹聯作品不少于30副;高年級學生以普及楹聯基本知識,培養創作興趣為主,引導學生進行楹聯創作。通過楹聯知識講座、興趣小組活動、楹聯創作比賽,每月進行學校主題征聯、每學期一次楹聯節,將楹聯與書法、攝影、口語表達相結合,使楹聯由單項課程變為系列課程,成為多學科協同教學的載體。
四年級(1)班學生于蘊琪說:我與許多同學參加了學校楹聯社團。在一次參加地瓜節的楹聯活動中,有同學將細心培育的地瓜拿到學校,讓大家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于是,同學們就創造出了一副副關于“地瓜精神”的楹聯,許多美好的詩句得到指導老師的夸贊。四年級(2)班學生張然說:一天,小姨和姨夫帶著小表弟來我家。小表弟很聰明,我教他認字,看著聰明可愛的小表弟,我靈機一動:何不用我學過的楹聯知識送他個禮物呢!我思索起來,表弟是祖國的花朵呀,正在慢慢的開放,于是,上聯我寫道:新蕾從此綻。小表弟這么聰明,長大一定成為祖國的棟梁。下聯寫:棟梁他年成。我認真將這副楹聯寫在紙上,并且畫了好看的花邊,完成后興高采烈地拿給小姨看,小姨看了后滿面春風,說:“拿回去一定要炫耀一番!”她們都夸我真是個小才女!四年級(4)班學生楊馥瑜說:在學校,我學得了一些楹聯知識,比如,一句上聯是春風勁舞千門柳,它的聲調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它的下聯聲調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是,一,三,五不論,可以是平,可以是仄。貼對聯也是有講究的,上聯貼在左邊,下聯貼在右邊,如果位置貼顛倒了,看似小錯誤卻會造成大笑話。楹聯是一門學問,我已喜歡上了楹聯。四年級(4)班學生李榕煒說:我家門前貼有一副對聯,上聯是:樓高先得月;下聯是:室靜好讀書。橫批:春光無限。那是去年快過年時,我在學校學習楹聯已有半年多了。一天,爸爸說:“今年過年貼什么,要貼就貼兒子的作品!”一句話“逼”我寫下了這副對聯。貼對聯那天,老爸睜大了眼睛,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儼然一位大師的模樣,看著對聯,吟誦起來。媽媽高興地說:“寶貝,明年還貼你的杰作,好嗎?”“沒問題!”我自信地回答。事情過去大半年了,可我依然記憶猶新。每當我看到門口依然紅紅的對聯,黑黑的筆墨,我就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把字寫得更好看些,對得起學校及老師的栽培。
五年級(2)班學生李心蕊說:一天,學校楹聯社給我們上課的是位老大爺。他說的是方言,可是,他慢慢的講課有意思極了。老大爺講了許多關于楹聯的故事,讓我產生了對他的敬佩,也讓我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從此,我的楹聯創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創作出大量楹聯作品在《對聯故事》中刊載。
一路耕耘一路收獲
翠竹小學經典教育實施10年了,一路收獲,一路歡歌:學校教師先后獲國家德育科研先進工作者2名;市級科研先進個人1名;市級骨干教師3名;市級教學能手1名;市級優秀教師2名;市級師德標兵2名;先后有6名教師執教過省市級優質課、公開課;翠竹小學學生在區“時代之聲”合唱比賽、田徑運動會、乒乓球賽、足球賽、科技節比賽等活動中連獲優異成績。近兩年,有400余名學生在市級以上作文競賽中獲獎,《民間對聯故事》雜志連續刊登學校師生作品200余副;鞠佳佳等10位同學對聯作品收錄于《威海詩詞》并結集出版;學校被環翠區評為 “AAA級特色學?!? 2014年學校被威海市詩詞楹聯學會授予“威海市楹聯教育基地”稱號。自2010年起,學校連續兩屆參與山東省“閱讀中外經典享受讀書樂趣”課題研究,威海市還以以簡報的形式,將翠竹小學“21禮儀訓練”做法在全市推廣,學校因此被評為山東省遠程研修優秀單位;翠竹小學經典教育特色學校文化經驗被中國文明網、威海電視臺、《威海教育》連續報道。
近年來,翠竹小學經典教育特色學校文化多次接受省內外教育專家及兄弟學校參觀與交流。他們對學校經典教育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各級專家也給予好評。2014年11月,學校承辦省關工委“經典教育現場會”,省、市關工委專家一致認為:學校經典誦讀、感恩教育、才藝培養“三項活動”開展得扎實而富有特色。2015年4月,中央文明辦調研組一行對翠竹小學進行實地調研,綜合分析認為學校的中華美德教育、“21禮儀課程”根底厚實,方法科學效果顯著……
采訪結束后,試將翠竹小學一同學創作的詩詞置于文后,以表示對該校經典教育特色學校文化的敬佩:臨文嗟嘆詩中瘦,至閑時,臨屏索句,淺拼深湊。萬里江山生筆下,贊許連綿足夠。此次第,嘉祥膺受。懷攬青天思千古,更欣然,朽木成楊柳,寬養性,學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