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案學案1 學習目標: 1.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內(nèi)容的表層含義,理清層次結(jié)構(gòu); 2.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領(lǐng)會作品中關(guān)于海燕形象的深刻象征內(nèi)涵; 3.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通過朗讀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海燕》教案學案五篇(2023年),供大家參考。
《海燕》教案學案1
學習目標:
1.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內(nèi)容的表層含義,理清層次結(jié)構(gòu);
2.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領(lǐng)會作品中關(guān)于海燕形象的深刻象征內(nèi)涵;
3.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能力,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對革命前途的深信和熾烈的戰(zhàn)斗激情。
教學建議:
1.教學指津:
(1)《海燕》是一首散文詩。作者以象征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shù)形象,作品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渴望用戰(zhàn)斗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教讀本文,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云變幻的壯闊情景,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xiàn)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這也是審美教育。因此,以朗讀引起學生理解課文之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做到流暢地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按照朗讀、理解、朗誦三個環(huán)節(jié),達到教學目的。
(2)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師的示范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讀課文基礎(chǔ)之上,重點在于對海燕的象征意義的理解。對大海變幻的層次分析,有助于對海燕形象的理解。因此,適當?shù)膶哟畏治鍪潜匾模欢ㄒ獮槔斫夂Q嗟男蜗蠓铡?/p>
2.問題導航:
(1)本文寫的是海燕,作者賦予了它怎樣的性格和精神?
提示:作者塑造海燕這一藝術(shù)形象,賦予它勇敢、堅強的性格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宜讓學生結(jié)合背景自主體會)。
(2)文中的“海燕”、“風云雷電”“暴風雨”等分別象征了什么?
提示:除結(jié)合背景外,還應讓學生借助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的某些相似點來合作理解。
(3)你從海燕身上感悟到什么?結(jié)合實際,談談你的體會。
提示:特定的歷史背景鑄就了海燕這一高大形象,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應汲取并學習海燕的哪些精神,應引導學生結(jié)合社會特點說開去,但一定要緊扣“海燕”這一藝術(shù)形象。
資料鏈接
1.背景資料:高爾基簡介高爾基(1868—1936),俄國作家,“無產(chǎn)階級藝術(shù)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導師。4歲喪父,10歲就為生活所迫,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嘗盡了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俄國的勞動人民在沙皇統(tǒng)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chǔ)和豐富的題材。他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母親》,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和劇本《小市民》等。在他的關(guān)懷下,培養(yǎng)出整整一代的蘇聯(lián)作家。
《海燕》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海燕》寫于1901年,是高爾基早期創(chuàng)作活動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詩。當時革命斗爭蓬勃興起,高爾基目睹了沙皇*的暴行,極為憤慨,寫成了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這篇小說的尾聲部分。《海燕》就是一只鳥兒在《春天的旋律》的結(jié)尾部分所唱的歌。這種思想傾向的小說在當時是無法發(fā)表的。《信使報》拒絕發(fā)表,《生活》雜志拒絕發(fā)表。但小說的結(jié)尾部分《海燕》卻被單獨發(fā)表在1901年4月號的《生活》雜志上。據(jù)《生活》雜志的主編回憶說:“《海燕》在審查官審查時沒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東西。”事實上,作品一經(jīng)發(fā)表,沙皇當局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漏審的疏忽”所造成的嚴重后果,下令查封了《生活》雜志。《海燕》一經(jīng)發(fā)表,便在俄國大地上產(chǎn)生巨大反響,它被革命者用膠印和手抄等方式廣為傳播,一時間成為最受歡迎、最富有宣傳性和號召力的詩傳單。
2.搜索百家: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朗讀
3.精彩課堂:
師:俄國有個著名的作家叫高爾基,大家知道吧?
生:知道
師:高爾基的含義是什么?痛苦。誰對他的作品有了解?
生……
大家讀過高爾基的作品嗎?
師:簡介高耳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母親》《小市民》
師:既然海燕能引起轟動,說明它有長久的藝術(shù)魅力
下面聽老師讀,一是要弄清楚字詞,二是要有自己的感受。
播放錄音
師:還有不認識的讀音嗎?
生:沒有了。
師:通過那位老師深情的朗誦,你有什么感受?
生:海燕的形象是偉大的,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
師:我讀出海燕喜歡自由,我喜歡海燕的無拘無束。
生:樂觀的精神。
生:銳不可當,威猛的形象。
生:勇敢的精神。
生:海燕對暴風雨的一種渴望。
生:對生活極限的挑戰(zhàn)。
師: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找找這些感覺。
生齊讀
師叫暫停
你們這樣*著讀,對嗎?第三段、第四段,楊靜同學來讀
師既然“恐懼”了,那你該怎么讀?要讀出恐懼的語氣
師王維同學讀第六段
“嚇壞”了該怎么讀?
一女生讀。
師:好嗎?
生:好,有停頓有重音
師:我們來齊讀后面的一個段落
師:波浪沖向高空,沒有讀出氣勢來。
……(指導朗讀)
師:課文標題是海燕,在文中找到寫海燕的句子嗎?
……
師:用了哪些修辭?
生:擬人、比喻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修辭及作用。
……
師:好,下面如果我們以的海燕來填空,你會填什么?
生:勇敢高傲自由自在激昂敏感惡狠狠自信樂觀
師:用了這么多詞,可見海燕的魅力所在。那么課文圍繞海燕寫了哪三個場景?
生:暴風雨將臨逼近來臨
師:想想,我們來落實一下具體的自然段。
師:通過三個場景的刻畫,來刻畫海燕,……
師:除了寫海燕外,還寫了哪些海鳥?
生:海鷗海鴨企鵝
師:怎么寫的?某某同學來讀讀
……
師:好,這三種海鳥面對暴風雨非常害怕,作用是什么?
生:對比
師:為了突出什么?
……
師:這篇文章發(fā)表后,有人說閱讀它的文章是不分時間地點,不分國界的,那么,這篇課文僅僅是寫了幾種海鳥嗎?j>]e
師:簡單介紹海燕的寫作背景。俄國當時的政治形式。
師:簡介象征托義于物……
師:那么今天我們這課,海燕象征了什么?
生: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先驅(qū),
師:大家討論一下,另外幾種海鳥象征了什么
……
完畢,大家再找找除了象征外,還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或修辭手法
……
師:那么這篇課文的主旨我們現(xiàn)在可以明確了吧?
作者通過海燕這一形象,歡呼革命風暴的到來,為無產(chǎn)階級唱出了一曲頌歌。"
師:那么在列寧*在發(fā)表演講的時候,經(jīng)常用到海燕中的一個句子,大家猜猜是什么?
生: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師: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生:樂觀勇敢
師:表達了海燕的歡快之情,作為預言家的豪邁情懷。既是期盼革命風暴,又是對人民戰(zhàn)斗的召喚。
師我們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師沒讀出感情來,應該感情激烈點,再來。
師學習了海燕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陽光鮮花,也有陽光陰霾,我們該怎樣面對?
生我們應該樂觀,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正確對待生活中的鮮花和陰霾。
……
拓展訓練:
一
1.給加點字注音:
膽怯()蜿()蜒*()號()叫
甩()到懸崖上摔()成塵霧和碎末
2.填空:
(1)高爾基,作家。《》《》《》是他的自傳體三部曲。
(2)在這叫喊聲里——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里。
3.請說明下列形象的象征意義:
“海燕”象征,
“海鷗”“海鴨”“企鵝”象征。
“暴風雨”象征。
二
(一)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天空,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叫,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那些烏云,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4.概括語段所寫內(nèi)容:。
5.“波浪”與“烏云”的斗爭象征:。
6.選段中采用的修辭有、、等,試舉例并簡析其作用。
7.文中寫波浪與狂風生死拼搏的語句是:
這樣寫的用意是:
(二)這里,有霓虹的奇幻色彩,這里,有江河的宏偉氣象。此刻世界似乎屏住了呼吸,天地間只留下我,默默地與黃果樹瀑布久久對望……
瀑布啊,看你抱著驚雷奔來,轟然一聲,朝大地懷中跌落。你這是為顯示氣吞山河的本色,還是為表達粉身碎骨的歡暢?
你說,跌落,不怕潭深百尺;你說,跌落,縱然崖高萬丈。跌落,贏得了驚天動地的解脫;跌落,升華了超越生命的飛翔。
我忽然發(fā)現(xiàn):只有跌落,才能展示你的個性;只有跌落,才能書寫你返璞歸真的悲壯。請不要拒絕,就為這最疼最疼的跌落,我要在更底更底處,為你鋪一張珍珠的眠床。
8.本文與《海燕》同屬(體裁),都運用了的表現(xiàn)手法。
9.結(jié)合語境,仿照文中畫線句,再寫一個句子。
10.本文主要運用的修辭手法,既描繪了黃果樹瀑布壯麗的景致,也寫出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11.讀完此文,你覺得“黃果樹瀑布”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海燕》教案學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散文詩的一般特點。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把握散文詩的優(yōu)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2、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德育目標:
領(lǐng)會“海燕”精神的內(nèi)涵,結(jié)合實際,運用發(fā)散思維,使學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
1、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
2、理解“海燕”精神的內(nèi)涵,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對比、襯托、象征等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方法】::1、誦讀法。2、提問法。3、練習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CAI課件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提問:你為什么喜歡詩歌?或者你喜歡詩歌的什么?(學生的回答可能涉及:語言優(yōu)美、情感豐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但是可能有一些同學對散文是情有獨衷,是因為散文不僅語言優(yōu)美,情感豐富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如果我們要飽覽這兩種眼福,怎們辦呢?一種新的文學樣式為我們提供了方便。同學們說:哪一種文學樣式?(散文詩)今天我們就走進
【板題】:海燕
高爾基
去感受這一文學樣式。
二、作者簡介。(投影,并請一位同學朗讀。)
高爾基:蘇聯(lián)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作家,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著有《高爾基全集》。著名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代表作《母親》。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范讀。
要求:學生不要看書,看屏幕,仔細聆聽,發(fā)揮想象,去感受你聽到了什么。
提問:用一句話概括你聽到了哪些內(nèi)容?
(教師應引導學生理出文章中表現(xiàn)的主要形象。)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要求:畫出文中描寫海燕的句子。
提問:用一個詞語概括海燕的精神內(nèi)涵。
(答案可能有:臨危不懼、高傲、勇敢等)
四、自主、合作、探究。
(一)品析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1、剛才我們已經(jīng)在文中畫出了描寫海燕的句子,下面請同學們從這些句子中找出能夠突出海燕精神的關(guān)鍵詞。
提示:高傲、勇敢、沖、渴望等。
【板書】:
高傲
勇敢海燕
敏感
2、課文還描寫了其他的動物,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其他動物的句子,找出表現(xiàn)其精神的關(guān)鍵詞語。
提示:海鷗、海鴨、企鵝;恐懼。
【板書】:
海鷗
海鴨恐懼
企鵝
3、在開始我們就能感受到本文的主要形象是海燕,為什么還要寫到其他三種動物呢?面對什么表現(xiàn)出來的?
提示:對比;暴風雨
【板書】:
高傲暴海鷗
勇敢海燕風海鴨恐懼
敏感雨企鵝
對比
(二)理解象征意義。
通過閱讀課文,同學們都發(fā)現(xiàn)作者對海燕等形象的感情是不同的,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還要借助于寫作背景。
(投影寫作背景):本文是高爾基在1901年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jié)尾部分,原題為“海燕之歌”,那時正是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國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動搖著沙皇統(tǒng)治的根基。它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風擊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預告革命風暴即將到來,鼓舞人們?nèi)ビ觽ゴ蟮膽?zhàn)斗,這是一篇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斗的檄文與頌歌,受到列寧的熱情稱贊,他在1906年寫的《暴風雨之前》中引用“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作結(jié)。
1、提問:在作者的筆下,海燕和海鷗、海鴨、企鵝各有什么代表意義?
提示:
海燕:革命先驅(qū)
海鷗、海鴨、企鵝:不革命者
暴風雨:革命風暴
2、這種表現(xiàn)手法是什么?
提示:象征
3、理解詩歌不能局限于一種手法。高爾基的《海燕》自問世以來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天,我們拋開時代背景,你能賦予“海燕”什么新的象征意義?(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課堂練習。
請你仿照句子說一段話。
例:假如我是(海燕),我將對(海鷗)說(收起你對暴風雨的恐懼吧),因為(生命本身不同尋常,所以不僅要善于享受生活中的陽光,也要敢于承受生活中的風雨,這樣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句式:假如我是(),我將對()說(),因為()。
【作業(yè)】: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溫煦的愛的陽光的照耀,也有各種各樣的“暴風雨”考驗。面臨生活的暴風雨,你該怎樣做呢?試就這個話題,寫一篇300字的小短文。
【板書設(shè)計】:
(不革命者)
高傲(革命先驅(qū))暴海鷗
勇敢海燕風海鴨恐懼
敏感雨企鵝
(革命風暴)
對比
象征
《海燕》教案學案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初步了解作者及課文的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象征、烘托、對比手法在課文中的運用。
2、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把握散文詩的優(yōu)美意境,讓學生生成閱讀鑒賞能力。
3、品味文章用詞的準確性,積極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尊重學生的富有個性化的獨特體驗,把握“海燕”的藝術(shù)形象。
二、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自讀為主,師生*等對話,合作探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品味語言、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lǐng)會“海燕”精神的內(nèi)涵,結(jié)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樂觀、自信的品質(zhì),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進行反復的比較賞析,把握“海燕”的藝術(shù)形象,領(lǐng)會“海燕”精神內(nèi)涵。掌握象征的寫法。
教學難點
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逐層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閱讀向縱深發(fā)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二、檢查預習
1、簡介作者
2、時代背景
3、檢查字詞
三、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讀,感悟課文內(nèi)容。
2、理清文章結(jié)構(gòu)。
3、作者重點描寫的形象是什么?
4、文中除了寫海燕還寫了哪些鳥?
5、為了描寫海燕作者設(shè)置了一個怎樣的自然環(huán)境?
四、合作探究
1、默讀文章4、5、6段說說海鷗、海鴨、企鵝和海燕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2、在文中找出寫環(huán)境的句子,思考環(huán)境是如何變化的?
五、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事物有象征意義?分別象征了什么?
2、結(jié)合文章最后一句話說說本文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
你從海燕的身上能學到什么?如何做新時期的海燕?
七、作業(yè)
以《海燕:我心中的歌》為題,寫一篇隨筆。
八、板書設(shè)計
海燕、海鷗、海鴨、企鵝
正面描寫、對比、側(cè)面描寫
突出海燕英勇樂觀之美
贊揚—諷刺
《海燕》教案學案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預習,疏通并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內(nèi)容的表層含義,理清層次結(jié)構(gòu)。
3、分析理解前兩幅畫面,學習海燕自信樂觀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海燕自信樂觀勇敢的精神
難點:理解海燕的自信心與洞察力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讀,進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檢查預習
預習作業(yè)詳見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前熱身”部分內(nèi)容。
(三)整體感知
1、問題一:聽了剛才的朗誦,同學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景象?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肯定正確意見:波濤洶涌的大海,暴風雨來臨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飛翔
2、問題二:這畫面最使你感動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提問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回答,教師肯定:海燕那勇敢無畏的精神。
3、剛才同學們眼前的畫面是一幅整體的畫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幾幅小的畫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看可分解幾幅小畫面,各說明什么意思?
教師抽查提問,其他學生補充。
教師評價三幅畫面:
第一幅畫面(1—6)暴風雨孕育之時,狂風卷集著烏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暴風雨,海鷗等倉皇逃竄。
第二幅畫面(7—11)暴風雨逼近之時,烏云直壓海面,海燕奮勇搏擊風浪,迎接暴風雨。
第三幅畫面(12—16)暴風雨即將來臨,烏云閃電的大海上,海燕反復呼喚暴風雨。
(五)品讀賞析
1、講析第一幅畫面:
1)開頭一句,寫暴風雨來臨的前兆,點明海燕所處的環(huán)境。“蒼茫”描寫大海氣勢;“卷集”寫烏云翻滾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寫海燕。
2)“黑色的閃電”形與色,用比喻表現(xiàn)海燕矯健的雄姿;“高傲地飛翔”總寫行動;“碰”寫它勇敢低飛;“沖”寫出迅猛高翔,用擬人手法寫海燕斗志昂揚,渴望暴風雨的到來
3)寫聲音:正面描寫“叫喊”的勇敢,再從烏云聽到叫喊,側(cè)面烘托“叫喊”聲的威力,用排比突出海燕敢于斗爭的精神
4)第二層通過聲音、行動、情態(tài)等來描寫海鷗、海鴨、企鵝的丑態(tài),與高傲的海燕形成鮮明對比(啟發(fā)學習海燕的精神)
2、分析第二幅畫面:
全班齊讀,領(lǐng)會大海情景和海燕搏擊風浪的勇氣
《海燕》教案學案5
教學目的
1.理解并學習象征、烘托、對比的寫作手法。
2.認識海燕的象征意義。
3.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能力。
4.學習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qū)英勇無畏的戰(zhàn)斗精神。
教學設(shè)想
5.《海燕》是一首散文詩。作者以象征和對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藝術(shù)形象,作品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渴望用戰(zhàn)斗迎來光明前景的熾烈感情。教讀本文,要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暴風雨到來之前,海上風云變幻的壯闊境界,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現(xiàn)那高傲飛翔的海燕形象,進而體會作者的感情。這也是審美教育。因此,以朗讀引起學生理解課文的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做到流暢的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按照朗讀、理解、朗誦這樣三個環(huán)節(jié),達到教學目的。
6.朗讀課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師的示范朗讀(最好是朗誦)、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直至學生能夠流暢、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能夠朗讀好這首散文詩,也就對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7.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讀課文基礎(chǔ)之上,重點在于對海燕的象征意義的理解。對大海變幻的層次分析,有助于對海燕形象的理解,所以,適當?shù)膶哟畏治鍪怯斜匾模欢ㄒ獮槔斫夂Q嗟男蜗蠓铡?/p>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家與作品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散文詩《海燕》。作者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出生在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10歲就為生活所迫,到處流浪,他當過鞋鋪學徒,輪船雜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嘗盡了人間苦難。他親眼看到俄國的勞動人民在沙皇統(tǒng)治下所遭受的種種壓迫和剝削,這就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堅實的生活基礎(chǔ)和豐富的題材。1892年9月高爾基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馬加爾楚德拉》,從此,一顆光芒奪目的明星升上了俄國文壇。1901年他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散文詩《海燕之歌》,1901~1905年,他先后寫出了《小市民》、《底層》等劇本。1906年寫成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兩部最重要的作品——標志著其創(chuàng)作達到了新的高峰。1913~1916年,完成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的前兩部《童年》和《在人間》,1922~1923年,完成自傳體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的大學》
高爾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開始介紹到*。他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和論著成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的共同財富。
二、簡介文體
《海燕》是一首散文詩。簡言之,散文詩就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它以散文形式表現(xiàn)抒情詩的內(nèi)容,是散文化了的詩,不分行排列,但具有詩的意境和嚴格的音節(jié)、韻律。
三、范讀課文
[一]播放朗讀錄音,要求學生認真聽讀。
1、注意字音
2、思考畫面應怎樣切分
[說明]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本文的層次,使閱讀向縱深發(fā)展。學生基本答出后,順勢劃分一下全文結(jié)構(gòu),用時不要太多。
層次劃分:
(一)(1—6節(jié))暴風雨孕育之際海上景象
(二)(7—11節(jié))暴風雨迫近之時海上景致
(三)(12—16節(jié))暴風雨來臨之前海上景觀
[二]齊讀《海燕》,注意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fā)展變化。讀畢,要求學生抓住文中的語句,理解作者所描繪的海上圖景的變化和海燕動作神情的發(fā)展變化。教師板書,引導學生思考。
四、研討課文
[一]講析第一幅畫面
指名朗讀,思考:
1.海上景象怎樣?海燕表現(xiàn)如何?
明確:環(huán)境惡劣;海燕矯健、勇猛,藐視惡劣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海燕渴望暴風雨到來的快樂心情和英勇無畏的氣概。
2.其它海鳥表現(xiàn)怎樣?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海鷗在飛竄,十分恐懼;海鴨在*,嚇得掩藏了起來;企鵝非常膽怯,躲藏在懸崖底下。通過對比,突出海燕勇敢搏擊、藐視惡劣環(huán)境的英雄氣概,使海燕的形象更鮮明。
[二]講析第二幅畫面
默讀并思考:
1.海上景色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環(huán)境更險惡;這樣寫突出斗爭更險惡。
2.哪些詞語突出了險惡的環(huán)境?(動詞、形容詞)海燕較前有何變化?(見板書設(shè)計)
[三]講析第三幅畫面
齊讀,思考:
此刻海景有什么變化?海燕表現(xiàn)怎樣?(見板書設(shè)計)
五、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征內(nèi)容,理解課文中的象征寫法。
[一]討論課文中各種事物的象征內(nèi)容。
海燕(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先驅(qū)者)
暴風雨(俄國人民反沙皇專制的斗爭)
大海(俄國廣大的革命群眾)
風、云、雷、電(沙皇的統(tǒng)治勢力)
海鷗、海鴨、企鵝(俄國資產(chǎn)階級中形色色的政客)
[說明]海燕、暴風雨、大海的象征意義是讓學生明確的重點;其他事物的象征內(nèi)容,學生若理解有困難,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二]關(guān)于象征寫法。
1.象征也是把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易與比喻、擬人混淆。象征是一中表現(xiàn)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而比喻則是修辭方法,只表現(xiàn)在具體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與借喻都使事物形象化了。但象征是賦予事物一定意義,對托義之物須做細致描寫和刻畫,而借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礎(chǔ)上,無須描寫有刻畫。
2.象征的作用:
(1)把作者要說而不愿直說的托義于物,以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
(2)幫助作家把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巧妙地告訴給讀者。
六、歸納《海燕》的寫作手法:
1.對比、烘托的手法
2.象征手法
推薦訪問:海燕 教案 學案 《海燕》教案學案五篇 《海燕》教案學案1 《海燕》優(yōu)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