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國企改革會議上講話(集團公司),供大家參考。
同志們:
今天的講話主題主要是圍繞改革,行政工作不再重復。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指出:“國企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
不行!”總書記指出了國有企業改革不徹底的問題,我確實是面對面感受到了。
抱殘守缺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同樣存在。我到這任職后,收到上百封群眾來信,做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主流還是認可的,有一些負面雜音也很正常,改革總是要觸動一部分人的利益。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市場經濟的規律,任何企業都無法逃避。當前,全球商用車產業整合愈演愈烈,中國汽車工業全面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改革開放40年,中國汽車行業走了兩條路,乘用車走的是合資路線,重型汽車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路線。乘用車起步定位就錯了,走急了,缺失高水平的動力總成技術,迎合了低價格消費水平的消費群體。
有一些和外國合資的企業掙了一大把錢讓外國人拿去一半,掙的另一半分到了中國的股東,自主乘用車沒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坐在功勞簿上,最核心的技術外國人不會給我們,他們到中國賣的車有些是國外淘汰技術。什么是高端品牌?奔馳S、E、C三個系列,在中國只賣C系列,賣得很紅火,外國人連看都不看,歐洲E系列早就不生產了,我們就是處在這樣的消費階段。
反而是重型汽車,我們掌控或基本掌控了核心動力總成技術,走過了歐洲四、五十年的道路,得益于我們在開放中掌控了核心技術。現在干轎車的企業大都不掙錢或者虧損,也開始進入重型卡車,因為重型卡車資源的共享比較普及。我們這個行業,必須要做全系列商用車,別人都來蠶食我們的市場,我們光做重型汽車不行,要做全系列商用車。只有否定自我,否定我們過去的“殘”和“缺”,準確把握我們的“殘”和“缺”,才能準確對癥下藥。
這些“殘”和“缺”突出體現在:
1、法人治理結構混亂,產權結構復雜
從這幾次集中工作匯報就看出來了,有的是公司,有的是部,都按二級單位管理,但實際上還有從屬關系。缺乏頂層設計,法人下面套事業部,事業部下面套法人,董事長作為法人代表不知道公司整體情況,無法對公司經營負全責,決策機制不健全。董事長就是狗皮膏藥,在中國違法的成本太低,國外沒有人輕易愿意干法人代表,一旦出事就可能是家破人亡。公司層級過多,我聽說最多的都到了六級,下面還有參股企業。
國外好多公司都有好幾級,但是要有信息化支持,在辦公桌前就能看到各級公司在干什么。問題是我們看不到,一級級匯報上來信息全部都失真了。
我們在香港搞了五六個公司,不知道是什么目的。香港就是個平臺,有個證券事務代表就行了。從法律層面看,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為公司帶來經營風險。最近我們做了一些調整,還要進一步調整。我估計在座的也沒有人能回答現在到底有多少法人公司,這是很可怕的問題。
2、人員過多,人浮于事
我去了一個廠子,一共xxxxx人,包括總部和各地合資企業。按照財務口徑,它們是xxx億元收入,我們是xxx億收入。我一聽就傻了,我們的效率肯定買不過人家,成本低所以價格低,去年他們也掙了xx億元。他們的人工成本比我們高一倍,當地人均收入就xx萬,我們最高的研發人員人均收入才xx萬元。
今天我在大會上宣布,所有崗位流動一律凍結,人力資源部xx天以內要報出每個單位管理崗位多少、領導干部多少、工人多少、外包多少。我今年定的一個KPI指標,就是要求把外包的x.x萬人歸零。我們有大量的員工能進不能出,人力資源部要把xxxx個管理崗位回答清楚,本科以上多少,工人轉管理的多少。所有管理崗位一定是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決不允許工人轉管理崗位。
現在提拔干部,凡是進入干部序列的,技校畢業的原則不提拔,只有極個別特別突出的會提拔。技校畢業的可以發展成高級技師、工匠。領導干部是有標準的,不能靠請客、送禮、找關系就當管理干部,這樣管理就上不去。大家都埋怨工資上不去,這是根本原因。其實想做好很簡單,給每個公司和部門核定工資總額,你愿意用多少人就用多少,用的越少工資越高。勞務工的問題過去我當廠長時也有,2000多個勞務工,各單位都有使用勞務工的權利,現在都沒有了。
我們是周期性很強的企業,如果在好的時候不下決心把“殘”和“缺”解決,一旦來一次金融危機就會完蛋。
3、干部職數過多,年齡結構不合理
沒有形成梯次化的干部隊伍,總體年齡偏大,而且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能上不能下,沒有給年輕人留下充分的上升空間。
員工晉升論資排輩,這個人不容易,輪也輪著他了。有的到外面去干了很多年,回來也要提拔一下,給個專務。這次為什么提出來男的滿55歲、女的滿50歲自動進入內退范圍,除非是特別重要、業務崗位特別需要的可以繼續留下來。
不是說這些老同志不好,他們都曾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隨著知識的老化,我們需要一批新的青年干部上來,需要一批70后、80后的干部上來接班。
4、考核制度形同虛設,干不好也感覺不到痛
我認為我們的很多政策措施,之所以執行不到位,工作成
果在收入中得不到體現,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沒有實行KPI,考核與企業經營目標沒有緊密掛鉤,工資能高不能低。考核兌現時搞平衡、大鍋飯。盡管也有考核、處罰,但是考核不強勢,部級干部收入基本都一樣,干不好也感覺不到痛。與行業相比,我們的員工收入偏低,研發人員年平均收入xx.x萬元,銷售人員年平均收入xx.x萬元,一線工人年平均收入x.x萬元,這是當前影響集團干部、技術、營銷全員積極性的最大問題。
5、集團包袱沉重,隨時都有資金鏈風險
在過去的發展擴張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不講成本、不看效益、不注重提升核心競爭力,圍繞規模、數量和資產做文章,想辦法擴大,但是是否有這個管理能力。在外面投資的企業,基本不掙錢。
特別是房地產公司一旦出現問題,集團隨時都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我和房地產公司一把手說,房地產我們干不了,自己的地種不好去種別人的地。你要重新給我做個方案,怎么有效退出,怎么調動現有人員積極性。只要敢想我就敢給你政策,關鍵怎么把現有的房子賣出去,回籠變現。
6、主業不突出,總部人越多企業死得越快
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產品規劃,我認為你們產品規劃部門非常弱,我有空會逐個部門給你們診斷。戰略路徑不清晰,產
品布局不合理。目前仍存在大量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和產品,還存在房地產、物業、醫院、客運等大量非主營業務和企業辦社會職能,占用了大量資源和精力。這些都要剝離出去。
機關總部人越多企業就死得越快。只有把這些解決了,企業才能輕松上陣,心無旁騖攻主業,一心一意謀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推薦訪問:國企改革 集團公司 講話 在國企改革會議上講話(集團公司) 在國企改革會議上的講話(集團公司) 國企改革推進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