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_综合久久综合久久_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成年黄页网站大全免费无码,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在线,成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范文 > 公文范文 >

【水利方案】東昌區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時間:2023-05-26 08:10:06 來源:網友投稿

東昌區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全區水環境質量,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確保群眾用水安全,根據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吉林省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和《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利方案】東昌區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供大家參考。

【水利方案】東昌區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東昌區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為切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全區水環境質量,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確保群眾用水安全,根據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吉林省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和《通化市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系統開展全過程水污染防治,加強行政監管,促進多元共治,以改善水環境質量和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水環境問題為核心,著力構建水污染防治大格局,全力提升我區水環境質量,為建設“美麗東昌”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目標和主要指標

(一)工作目標

2020年,全區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用水效率明顯提高,生態流量得到基本保障,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全區水生態環境實現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區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全區水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水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二)主要指標

2020年,全區主要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城市建成區內黑臭水體玉帶河、保安河、佐安河、光復河、柳條河基本消除,區本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級別保持穩定。

2030年,全區主要流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

三、主要任務

(一)推動經濟結構轉型

1.合理確定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充分考慮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重大項目原則上布局在優化開發區和重點開發區,并符合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鼓勵發展節水高效現代農業、低耗水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生態保護型旅游業,嚴格控制缺水地區、水污染嚴重地區和敏感區域高耗水、高污染行業發展。新建、改建、擴建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減量置換。渾江東昌區段干流沿岸,要嚴格控制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醫藥制造、化學纖維制造、有色金屬冶煉、紡織印染等項目環境風險,合理布局生產裝置及危險化學品倉儲等設施。(區發改局牽頭,國土分局、區經濟局、環保分局等參與)

2.積極保護生態空間。明確城市發展的環境約束機制,嚴格城市規劃管理,城市規劃區范圍內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積。新建項目一律不得違規占用水域。劃定城市生態紅線,嚴格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土地開發利用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留足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護范圍,非法擠占的應在限定的時間內退出。(國土分局牽頭,環保分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3.依法淘汰落后產能。認真落實淘汰落后產能有關法律法規,對列入上級淘汰落后產能計劃的,嚴格按計劃執行。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暫停辦理相關行業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和備案手續。到2020年,基本達到產業目錄、環境保護和行業準入等各項要求。(區經濟局牽頭,區發改局、環保分局等參與)

4.推動污染企業退出。加強環境監管,推動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鋼鐵、有色金屬、造紙、印染、原料藥制造、化工等污染較重的企業有序搬遷改造、退城入園或依法關閉。(區發改局牽頭,環保分局等參與)

(二)提高用水效率

1.建立用水效率評估體系。落實市政府提出的建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水耗指標等用水效率評估體系,把節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要求,將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規水源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試行取水許可管理。到2020年,實現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別下降25%23%以上。(區農牧水利局牽頭,統計分局、區發改局、區經濟局等參與)

2.抓好工業節水。落實國家制定的用水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淘汰相關政策。完善高耗水行業取用水定額標準。制定相應淘汰計劃,按期完成淘汰任務。開展重點行業、重點取水戶水平衡測試和用水效率評估,嚴格用水定額管理。到2020年,電力、鋼鐵、紡織、造紙、石油石化、化工、食品發酵等高耗水行業達到先進定額標準。(區經濟局牽頭,區農牧水利局、區發改局等參與)

3.發展農業節水。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逐步探索完善灌溉用水計量設施。到2020年,全區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基本完成;發展旱田高效節水灌溉,嚴格“以水定地”,堅持高標準建設,到“十三五”末期,新增和改善旱田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完成市定任務。(區農牧水利局牽頭,區發改局等參與)

4.加強工業水循環利用。鼓勵非常規水開發利用,推進礦井水綜合利用,煤炭礦區的補充用水、周邊地區生產和生態用水應優先使用礦井水,加強洗煤廢水循環利用。鼓勵鋼鐵、紡織印染、造紙、石油石化、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區發改局牽頭,區農牧水利局、區經濟局等參與)

(三)嚴格控制用水總量

1.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按照通化市水量分配方案和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逐年制定年度用水計劃,明確年度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和重大建設項目的布局,應進行水資源論證和防洪影響評價。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用水要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節水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運。建立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加強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和其他大戶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區農牧水利局牽頭,區發改局、區經濟局等參與)

2.嚴控地下水超采。在地面沉降、地裂縫、巖溶塌陷等地質災害易發區開發利用地下水應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嚴格控制開采深層承壓水,地熱水、礦泉水開發應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和采礦許可。規范機井建設管理,排查登記已建機井,未經批準的自備水井,一律予以關閉。編制地面沉降區、地下水超采區和限采區地下水壓采方案。2017年底前,完成新一輪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范圍劃定工作。(區農牧水利局牽頭,國土分局、區發改局、區經濟局等參與)

(四)科學保護水資源

1.完善水資源保護考核評價體系。依據省政府重新修訂的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區劃,從嚴核定我區水域納污能力,積極配合上級相關部門完成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劃基礎信息調查,建立水功能區管理信息庫,制定我區水功能區管理相關措施,開展重要水功能區確界立碑工作。2016年底前,建立我區水功能區達標評價體系。(區農牧水利局牽頭,區發改局、環保分局等參與)

2.科學確定生態流量。嚴格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審批,在項目取水時,優先保證生態用水需求。開展生態用水調查,2018年底前分批確定生態流量(水位),作為流域水量調度的重要參考。(區農牧水利局牽頭,環保分局等參與)

3.完善水量調度方案。制定我市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調度方案。采取閘壩聯合調度、生態補水等綜合措施,合理安排閘壩下泄水量和泄流時段,維持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重點保障枯水期生態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力度,發揮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質中的作用。(區農牧水利局牽頭,環保分局等參與)

(五)全力保護水生態系統

1.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河湖水生態保護,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禁止侵占自然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在一般濕地中開墾和侵占的濕地要全部限期退耕還濕。強化水源涵養林建設與保護,加大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力度。(環保分局牽頭,區林業局、區財政局、國土分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2.開展濕地保護修復。依據《吉林省濕地保護條例》,嚴格落實《吉林省濕地保護規劃》(2011-2020年)。加強濱河(湖)帶生態建設,河道兩側建設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加大人工濕地建設力度,通過濕地凈化減輕污染負荷,改善河流水質。2018年底前,全區在水源保護區上游、污水處理廠排放口下游、重污染河流等重點區域建設人工濕地。到2020年,實現通化市天然濕地的保護率提高到60%的目標。(區林業局牽頭,環保分局、區財政局、國土分局、區住建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3.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開展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落實飲用水水源地核準和安全評估制度,依法合理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2016年底前,日供水1000噸或服務人口10000人以上的水源要全面完成保護區劃定;2017年底前,鄉鎮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要全面完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劃定。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水質檢測,加快實現區域水質監測和檢測全覆蓋。(環保分局牽頭,區發改局、區農牧水利局、區經濟局、區財政局、區衛計局等參與)

4.全過程監管飲用水安全。建立完善飲用水安全評價體系,加強哈泥河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及供水全過程監管,確保飲水安全。定期監測、檢測和評估本行政區域內飲用水水源、供水廠出水和用戶水龍頭水質等飲水安全狀況。自2018年起我區飲水安全狀況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環保分局牽頭,區發改局、區農牧水利局、區經濟局、區財政局、區衛計局等參與)

5.防治地下水飲用水源污染。加強地下水動態監測網建設,強化地下水質量監控,定期調查評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等區域環境狀況,開展修復試點。開展石化生產存貯銷售企業和工業園區、尾礦庫、垃圾填埋場等區域防滲處理改造。加油站地下油罐應于2017年底前全部更新為雙層罐或完成防滲池設置。報廢礦井、鉆井、取水井應實施封井回填。(環保分局牽頭,區財政局、國土分局、區住建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六)深化重點流域污染防治

1.實施好《吉林省主要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統籌開展我區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和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實施流域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對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重金屬及其他影響人體健康的污染物采取針對性措施,對匯入富營養化湖庫的河流實施總磷、總氮排放控制。到2020年,渾江水質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改善。(環保分局牽頭,區發改局、區經濟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2.實施好《吉林省清潔水行動計劃》。以渾江東昌區段為重點,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編制水體達標方案和水質斷面整治計劃,明確治理目標、防治重點、防治措施和達標時限。(環保分局牽頭,區發改局、區住建局、區農牧水利局、區林業局等參與)

(七)狠抓工業污染防治

1.取締“十小”企業。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清查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十小”企業)嚴重污染水環境的違法企業,摸清企業底數,編制清理整頓清單,采取邊檢查邊取締方式,一經查實,一律關停、取締。2016年底前,依法全部取締“十小”企業,取締結果向社會公開。(環保分局牽頭,區經濟局、國土分局等參與)

2.開展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專項整治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十大重點行業,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2016年,對十大重點行業基本情況進行排查,編制生產項目清單;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專項行動,制定專項治理方案,實施限期改造,明確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清單和清潔化改造項目實施計劃。(環保分局牽頭,區經濟局等參與)

3.強化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工業集聚區要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6年底前,完成縣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工業集聚區排查;2017年底前,所有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逾期未完成的,省、市明確規定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或建議撤銷其園區資格。(經濟開發區牽頭,區住建局、國土分局、區經濟局、環保分局等參與)

(八)推進農業農村污染防治

1.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依據通化市制定實施的全市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探索構建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應用的長效機制。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2018年底前,項目示范地區低毒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的普及率達到8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5%以上。擴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面,推廣精準施肥技術和機具。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開發整理等要達到相關環保要求。敏感區域和大中型灌區要利用現有溝、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柵和透水壩,建設生態溝渠、污水凈化塘、地表徑流集蓄池等設施,凈化農田排水及地表徑流。到2020年,全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率要達到95%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區農牧水利局牽頭,區發改局、國土分局、環保分局等參與)

2.調整種植業結構與布局。按照吉林省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總體規劃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自然資源特點,根據我區不同區域的水環境和農業生產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調整作物布局。在缺水地區試行退地減水,地表水、地下水過度開采的地區要合理種植農作物,改種耐旱作物。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區要優先種植需肥、需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縮減干旱地區的玉米種植面積,改種耐旱的雜糧雜豆及馬鈴薯等作物,爭取到2020年雜糧雜豆及馬鈴薯種植面積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0%。在過度開采地下水資源的井灌稻區,適度減少水稻種植面積,改種大豆及經濟作物等旱田作物。(區農牧水利局牽頭,區發改局、國土分局等參與)

3.防治畜禽養殖污染。2016年底前,根據國家環境污染防治規劃界定準養、限養、禁養區具體標準,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工作。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根據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區畜牧局牽頭,環保分局參與)

4.推進水產生態養殖。落實好《吉林省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中的工作任務。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提高良種覆蓋面;推動養殖證、苗種生產許可證、養殖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管理的常態化,嚴格對養殖過程中投入藥品的管理,開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加強養殖場用藥監管,加大水產品藥殘抽檢、查處力度。(區農牧水利局負責)

5.嚴控環境激素類化學品污染。2017年底前完成環境激素類化學品生產使用情況調查,監控評估水源地、農產品種植區及水產品集中養殖區風險,實施環境激素類化學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區農牧水利局牽頭,環保分局、區經濟局參與)

6.加快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深化“以獎促治”政策,以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為重點,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用集中式、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人工濕地以及各種措施相結合的污水處理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推進農村排水溝渠建設,加大鄉鎮農村雨污水明溝管渠建設力度。開展河道清淤,由河道主管部門編制《河道清淤疏浚實施方案》,按照河道分級管理的原則組織開展河道清淤疏浚。(環保分局牽頭,國土分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九)全力控制環境風險

1.防范環境風險。201610月底前,全面調查我區沿江河湖庫風險源,以排放重金屬、危險廢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生產使用危險化學品的企業為重點,落實風險源單位主體責任,推動企業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劃分風險等級。建立重點風險源清單,2016年底前重點風險源單位全部制定環境應急預案。建立風險防范體系,定期開展環境應急演練和環境風險評估。全面排查沿江沿河石化企業和化學品生產企業的環境安全隱患,建立健全環境風險防控體系,按照國家制定的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對高風險化學品生產、使用進行嚴格限制,并逐步淘汰替代。(環保分局牽頭,區經濟局、區衛計局、區安監局等參與)

2.穩妥處置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處置應急預案,落實責任主體,明確預警預報與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等內容,每年定期開展水污染事故處置應急演練、評估與預案修訂,依法及時公布預警信息。2016年底前,完成我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環保分局牽頭,區住建局、區衛計局、區農牧水利局、區安監局等參與)

(十)強化水環境管理

1.強化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按照水體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原則,實施精準治理、精細管理。落實市政府制定的關于渾江水質達標方案。(環保分局負責)

2.依法核發排污許可證。完善排污許可證核發管理體系,201610月底前,完成國控重點污染源許可證的核發工作,其他污染源于2017年底前完成。(環保分局負責)

3.加強排污許可證管理。明確排污許可證日常管理要求,確定排污許可證臺賬管理體系,開展證后監管,對排污單位排放種類、濃度、總量、排放去向等排污許可證載明事項進行匯總,并向社會公開。禁止無證排污或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污。(環保分局負責)

4.落實排污單位主體責任。各類排污單位要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加強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2016年起,國家確定的重點排污單位逐月公開相關環境信息,2016年底前全面開展自行監測,落實治污減排、環境風險防范等責任。中央企業和國有企業要帶頭落實,工業集聚區內的企業要探索建立環保自律機制。(環保分局負責)

(十一)嚴格環境執法落實

1.加大執法力度。所有排污單位必須依法實現全面達標排放。自2016年起實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2018年底前,力爭建立遠程環境監管平臺,實現遠程連續監控,重點排污單位全部安裝在線自動監測裝置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工業企業排污情況,并向社會公布,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一律停業、關閉。自2016年起,要每季度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環保分局負責)

2.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定期開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重點打擊私設暗管或利用滲井、滲坑、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廢水、含病原體污水,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處理設施,或者未經批準拆除、閑置水污染物處理設施等環境違法行為。對造成生態損害的責任者嚴格落實賠償制度。嚴肅查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領域越權審批、未批先建、久拖不驗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環保分局牽頭,區公安分局等參與)

3.完善環境監督執法機制。全面落實《環保部公安部關于加強環境保護與公安部門執法銜接配合工作的意見》(環發〔2013126號)、公安部等五部委《關于印發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的通知》(公治〔2014853號),強化環保、公安、監察等部門和單位協作,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機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報等規定,同時充分發揮公益組織、行業協會和律師的作用。(環保分局牽頭,區經濟局、區公安分局等參與)

4.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強環境監測、環境監察、環境應急等專業技術培訓,嚴格落實執法、監測等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加強基層環保執法力量,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及工業園區要配備必要的環境監管力量。2016年底前,環境監察機構配備使用便攜式移動執法終端。(環保分局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對本行政區內的水環境質量負總責,根據全區的總體部署及任務目標,制定全區實施方案。逐年確定重點任務和年度目標,落實責任分工,認真組織實施。要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統籌城鄉水污染治理,強化監管,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環保分局牽頭,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二)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區政府統一領導,各有關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解決重點區域內突出的水環境問題。定期分析水污染防治工作形勢,通報工作進展,研究確定階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環境保護部門要加強指導、協調、監督,有關部門要制定和落實有利于水環境保護的投資、財政、稅收、金融、價格、貿易、科技等政策,依法做好各自領域的相關工作。(環保分局牽頭,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三)嚴格考核問責。建立以水環境改善為核心的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區政府與區各相關部門及重點企業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考核指標及重點建設項目,切實落實“一崗雙責”。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干預、偽造數據和沒有完成年度任務的、未能有效應對水環境污染事件的、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導致水環境質量惡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環保分局牽頭,區發改局、區住建局等參與)

(四)依法公開環境信息。每年向社會公告我區區域水環境狀況,推進國控、省控重點排污單位管控,依法向社會公開其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主動接受監督。(環保分局牽頭,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五)加強社會監督。為公眾、社會組織提供水污染防治法規培訓和咨詢,邀請其全程參與重要環保執法行動和重大水污染事件調查。鼓勵和發展民間的非盈利性、非政府性的環保團體,形成組織化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形式。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健全舉報制度,充分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和網絡平臺作用,限期辦理群眾舉報投訴的環境問題。通過公開聽證、網絡征集等形式,充分聽取公眾對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的意見。積極推行環境公益訴訟,切實發揮環保社會組織在環境社會管理中的積極作用。(環保分局負責)

(六)構建全民參與格局。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形成保護水環境的道德文化、價值觀念,樹立“節水潔水、人人有責”的行為準則和人水和諧理念。依托中小學節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環境教育等社會實踐基地,開展環保社會實踐活動。支持民間環保機構、志愿者開展工作。到2020年在全區綠色學校全面普及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水情知識。倡導綠色消費新風尚,開展環保社區、學校、家庭等群眾性創建活動,推行政府綠色采購,鼓勵公眾購買使用節能節水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主動與破壞水環境質量行為說“不”,營造愛護水環境的良好風氣,共同為改善我區水環境質量而努力。(環保分局牽頭,區教育局、區住建局、區農牧水利局等參與)

推薦訪問:水污染 實施方案 行動計劃 【水利方案】東昌區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封县| 天祝| 红安县| 印江| 明水县| 塘沽区| 宝丰县| 平乐县| 蓬溪县| 沾益县| 大港区| 綦江县| 恩平市| 诸城市| 阳西县| 增城市| 富顺县| 汝阳县| 墨江| 老河口市| 苍山县| 公主岭市| 木里| 东方市| 大石桥市| 沿河| 玉环县| 阳原县| 青神县| 杨浦区| 互助| 平湖市| 贵德县| 商水县| 寿阳县| 灵川县| 新源县| 光泽县| 榕江县| 长宁区|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