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和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沈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我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著力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社報告】沈河區人社局就業和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就業和社會保障十二五
規劃中期評估報告
沈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我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擴大就業規模,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現將我局“十二五”規劃中期實施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目標及任務實施情況
(一)落實就業政策不斷深入,財政投入逐年增長。我區積極落實省市一系列積極的就業優惠扶持政策,細化就業創業幫扶措施,較好地促進了就業工作的順暢開展,區財政2年來累計用于就業專項資金達1.29億元,政策促進就業效果明顯。
(二)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更趨優化。在經濟拉動和政策推動下,我區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進一步改善。2年多來,全區實名制就業7.1萬人次,單位新增就業6萬人,就業結構更趨優化,更趨合理。
(三)市場就業機制形成,資源配置明顯增強。按照市局部署,我區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的整合,形成了“1+6+7”的人力資源市場連鎖模式,創建了我區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的運行機制。2年來,全區累計服務用人單位2萬戶次,提供就業崗位23.5萬個,服務求職者達17萬人次。
(四)創業環境不斷改善,帶動就業效應倍增。以培養扶持創業帶頭人為重點,緊緊把握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孵化三個環節,著力解決創業能力、創業資金和創業場地三個關鍵問題,加大創業扶持力度,鼓勵扶持廣大勞動者自主創業。2年來,累計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755萬元,培養扶持創業帶頭人862人,帶動就業5283人。
(五)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形成幫扶長效機制。通過建立完善就業困難群體援助政策和制度,目前在公益性崗位服務的12類困難群體達2100余人,始終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目前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68%。
(六)基層平臺建設加強,公共服務百姓歡迎。按照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一站式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方便百姓,服務百姓,深受百姓歡迎。組織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充分就業社區達標率為100%。今年,凱旋社區被評為國家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代表著我區就業工作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七)社保體系日趨完善,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通過制定出臺《沈河區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擴面工作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具體工作責任和任務,不斷加大社會保險工作力度,全區社會保險覆蓋面逐年擴大。截止2013年6月,全區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企業為15209家、參保人數達到12.36萬人,個體工商戶及靈活就業人員參保人數為8.45萬人,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5122人,參保覆蓋率達到95.2%。醫療保險參保意識不斷增強,目前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544995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加人數為10.1萬人,參保覆蓋率達到95.6%。失業保險參保人員達28.3萬人,參保人數比例程上升趨勢。工傷保險繳費覆蓋率越來越廣,工傷職工與企業糾紛逐步減少。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就業形勢仍然嚴峻。一是就業穩定性不高。部分小型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生產經營困難,工作強度與勞動報酬不對等,使吸納就業困難群體的能力不斷減弱。總體看,穩定就業比率不高、反復就業、失業及新增勞動力就業等問題仍將長期存在。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勞動者特別是就業困難群體由于年齡偏大、技能單一,總體素質不高,難以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2012年全區共推出175000多個就業崗位,但實際就業成功率僅占20%,勞動者素質與崗位不適應的狀況依然相當嚴重,造成勞動者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同時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三是創業帶動就業工作遇到瓶頸。一方面受區域內創業環境的限制,在落實創業政策資金方面存在缺口。另一方面在如何提高創業成功率和存活率及大中專畢業生實現在校學習和社會創業的銜接上還有待提高。
(二)養老保險征繳擴面工作面臨較大壓力。一是受地域限制,擴面潛力越來越小。沈河區擴面工作起步早,潛力挖掘大,導致沈河區現有的擴面資源遠遠小于其他縣區。二是城鎮居民養老保障與職工養老保險未能有效對接。城鎮居民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障等制度之間如何相互融通問題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盲區”和“死角”。目前我市存在一部分居民想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卻沒有經濟條件,而想繳納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一方面覺得退休后享受的待遇低,另一方面繳納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后,將來如果被企業吸納或是條件改善后想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卻不能連續計算養老金,使之成為制度上的“夾心層”。三是企業養老保險征繳難度大。部分企業通過與職工約定,將保險費轉化為一定現金發放給職工,或是以生產經營困難為由長期拖欠社會保險費,還有部分企業只按最低繳費基數為職工繳納保險,這些情況都為養老保險征繳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三、實施情況自我綜合評價
(一)就業政策措施幫扶到位,就業局勢穩中向好。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沈河區就業工作通過前期調查摸底、探索、實踐、提煉等幾個階段,基本上建起了在15分鐘內就近就業的服務網絡。打造了“網格、社區、街道、區”四道就業保障防線,區勞動保障服務中心、15個街道勞動保障服務所及109個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已全部實現了“網上就業”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五愛商貿物流區等新開發項目就業潛力大的作用,大力拓展就業空間,對全區招商的重點項目實現了“企業招工與落實優惠政策、企業崗位需求與人力資源求職信息、企業用工技能需求與就業培訓”三個對接。2011年和2012年開發就業崗位指標分別為60132個和175606個,為“十一五”完成指標的126%。通過就業服務平臺建設水平的提升和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大大增加了我區居民的就業機會。同時通過針對性的就業培訓,使廣大失業人員掌握了更多更實用的就業技能,提高了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以2012年為例:各街道及相關部門統計數據,單位就業人數為26.53萬人,工商部門提供個體從業人數為6023人;目前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7996人,其中在領失業金2952人,另有5044人為在我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求職登記的失業人員。依據以上數據得出我區2012年統計失業率為2.67%,控制在3.8%預期目標內。
(二)社保體系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連年提高。我區通過成立沈河區鞏固和完善城鎮社會養老和醫療保險體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先后將農民工、失地居民納入城鎮職工保障范圍;全面推行城鎮居民保險,成為全國首批新農保及城居保的試點區縣,大大提高了市民的養老保障水平,實現了城鎮養老保障統籌發展;全面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現了醫療保障的全覆蓋。目前,已形成了以企業職工五險、城鎮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失地農民養老保障為主要內容,基本覆蓋全區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連續7年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養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月人均565元調整至2012年的1583元,人均增加1018元,平均年增幅達25.7%;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00%按時足額發放;醫療保險連續多次提高保障待遇。
四、推動規劃順利實施的幾點建議
(一)深化認識,進一步加強對就業工作的領導。各級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當前就業工作面臨的形勢,以打造充分就業縣區、創建創業型縣區為目標,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進一步認識加強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就業創業工作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優先目標、重點考核,就業資金優先籌措、重點安排,日常工作優先統籌、加強領導,全力支持和落實就業優惠政策,推進就業工作,定期聽取就業工作專題匯報,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實際問題。
(二)落實新政,進一步完善就業配套政策。一是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結合我區實際情況,使就業新政發揮應有的作用,把政策落實到基層;二是完善就業工作的責任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完善公共就業管理服務體系,統籌管理勞動資源和就業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與新形勢就業特點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勞動力市場提供有效的支撐,堅持失業救濟與促進就業相結合;四是通過加強就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引導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不斷提升就業穩定率。
(三)盡快出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與職工保險對接制度。一方面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建議,盡快出臺城鎮居民保險與職工養老保險對接制度。另一方面摸清未參加社會保障城鎮居民底數,及時動員城鎮居民參加居民養老保險,真正實現社會保障“覆蓋城鎮居民”。
(四)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力度。加強與稅務、工商等部門的配合,共同建立社會保險征繳聯動機制,加大社會保險費清欠催收力度,對惡意拖欠養老保險費的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同時,積極向上級反映加快立法步伐,逐步實現“變費為稅”,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確保社保基金具有穩定的來源。
(五)增加對社會保障工作的投入。加大投入完善設備設施,推進社會保障的規范化、信息化和專業化建設。保證社保工作機構設置和工作人員編制穩定,根據財力增長情況和實際承載能力,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合理調整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并保持相應的增長。
(六)完善輿論導向機制,推進工作深入開展。廣泛宣傳社會保險的各項方針政策,增強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的法律意識。宣傳內容以群眾關心的養老、醫療等熱點和難點問題為主,宣傳形式要多種多樣。以強有力的宣傳工作營造出有利于養老保險工作開展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