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東彝族自治縣林業局2008年度工作總結及2009年度工作計劃2008年是百年奧運成功舉辦年,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成果展示年,更是全民抗擊冰凍雨雪災害奏凱歌、眾志成城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奮力拼搏年。在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業總結】景東彝族自治縣林業局2008年度工作總結及2009年度工作計劃(全文),供大家參考。
景東彝族自治縣林業局2008年度
工作總結及2009年度工作計劃
2008年是百年奧運成功舉辦年,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成果展示年,更是全民抗擊冰凍雨雪災害奏凱歌、眾志成城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奮力拼搏年。在這一年里,我局全體干部職工在市局,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團結一心,開拓進取;頂住壓力,迎難而上;依法行政,認真履職;轉變觀念,優質服務,有力保證了各項工作任務的全面完成,確保林業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的穩步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現將我局2008年度林業工作進行總結,并將2009年度林業重點工作安排部署如下:
一、2008年度林業工作總體回顧
2008年度的林業工作中,我局以推進現代林業建設為載體,以深化集體林改為抓手,以建設生態文明為主題,不斷提高森林經營與管理水平,積極探索林業產業建設新思路,為促進縣域生態良好、實現林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抓主改、推配改,集體林改不斷深化。集體林改主改工作中,嚴格執行集體林地確權率、林權糾紛調處率、農戶均山到戶率、林權證發放率、群眾滿意率的“五率”標準,全面把握宣傳發動、建立機構、調查摸底、制定方案、外業確權、調處糾紛、輸機發證各個工作重點,全面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積極爭取社會群眾大力支持,充分發揮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優勢,扎實推進集體林權主改工作。現已確權266.3萬畝,調處林權糾紛4501起,發放林權證63147戶。集體林改配改工作中,建成林業服務中心,成立特產辦,建立林權交易市場,搭建木材和林產品交易平臺,組建林業產業協會,完善林業科技服務體系,編制森林經營試點方案,出臺木材加工管理辦法,拓展林權抵押貸款和森林保險外延,發布林業信息,提供優質服務,確保政府分解督辦重大立項林改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通過集體林改工作的扎實推進,滿足了民意、凝聚了民心、集中了民智,實現了、維護了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使全局林業科技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林政資源管理進一步加強,林業管理體制更加健全規范,林業發展的基礎得到了夯實,使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正沿著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的科學發展方向健康邁進。
2、抓責任、重宣傳,森林防火再創佳績。森林防火工作中,狠抓森林防火責任制的落實,充分調動全社會防火、滅火的積極性;全面展開形式多樣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嚴格用火申報、審批和監燒制度,強化火源管理;不斷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切實加強火情瞭望監測和各項預防措施的完善,爭取森林防火的主動權。年度內共發生森林火災6起,其中火警4起,一般火災2起,為市下達控制指標的30%。受害面積為16.9公頃,受害率為0.065‰,低于市下達的1‰的控制指標;控制率為2.82公頃/次,低于市下達的10公頃/次的控制指標;火案查處率為83%,高于市下達的80%的控制指標。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無機械和人員傷亡事故發生,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連續二十二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發生的好成績。
3、嚴管理、慎審批,資源林政管理不斷強化。資源林政管理工作中,確實加強林業法制宣傳的教育和林業科技知識的普及,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及木材生產計劃,把木材指標逐層分解、下達到林權所有者手中;規范商品材銷售、運輸渠道;毫不動搖地堅持以林權管理為基礎、以林地保護為核心、以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為重點、以嚴厲打擊非法利用林地為保障的林地管理制度;結合實際,不斷創新森林資源保護利用管理新機制,強化森林資源管理職能,有力維護林區穩定和社會和諧。年度內依法查處、辦理各種林業違法案件575件,審批受理575件。其中,違法運輸木材486件,盜伐林木32件,濫伐林木29件,違法征占用林地4件,其它案件(含違章采脂處罰)25件;案件查處率100%,沒收木材1169立方米,沒收違法所得56萬元,罰款18萬元,行政處罰人數584人,挽回經濟損失70.63萬元;依法清理查處各類非法建設工程征占用林地和各種非法改變林地用途4起,處理違法人員6人,挽回經濟損失2.075萬元。
4、做規劃、重管護,生態建設成果得到有效鞏固。營林綠化工作中,及時開展天保工程造林設計規劃,適地適樹組織好夏、冬季造林,嚴格天保工程造林的資金兌現;認真開展好退耕還林自查工作,扎實開展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按要求組織好資金兌付;深入開展義務植樹及四旁植樹活動,加強農村的“四旁”綠化,庭院綠化和農田防護林建設,不斷鞏固生態建設成果。年度內規劃設計天保工程造林0.975萬畝、封山育林1.0萬畝;檢查驗收天保工程中2006年度人工造林0.712萬畝、封山育林2.06萬畝;全面自查退耕還林工程造林退耕地面積4.3萬畝,但石埡口5000畝退耕還林項目實施困難,兌現資金859.9838萬元;種植義務植樹164.6882萬株,其中,思茅松147.0982萬株,西南樺17.59萬株。對政府分解督辦重大立項6.8萬畝紫膠基地管護工作任務制定了切合實際的村規民約,實現了全面、科學、有效的管護;嚴把種苗質量關,全面完成政府分解督辦重大立項新植10萬畝泡核桃工作任務。
營林綠化工作中,通過用林業工程項目的實施來進行生態建設及產業后續資源的培育,使全縣的生態環境得到較好的恢復與治理,培育了廣大山區群眾的后續發展的資源,促進了林業產業可持續的發展,調整了農村的產業結構,提高了土地的生產力,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5、重測報、重防治,林業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充分發揮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的作用,以充分保護森林資源為目標,以有害生物普查、“利劍2008”森林植物聯合檢疫執法專項行動為契機,嚴格落實目標管理任務,及時開展松材線蟲、松毛蟲、小蠹蟲等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全面開展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和種子苗木檢疫等工作。年度內共防治林業有害生物10.45萬畝,其中,三線雪舟蛾8.6萬畝,松毛蟲1.85萬畝;檢疫木材、竹筷9.13萬立方米,檢疫苗木120畝、茯苓11噸,有力保護了森林資源,維護了生態平衡。
6、深調查、廣培訓,林業科技推廣再上臺階。林業科技推廣工作中,以“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為指導,緊緊圍繞科技興林,技術立縣的產業發展道路,大膽推行科技宣傳與培訓、引進與創新、示范與推廣相結合的有效方法,以科技生產為動力,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森林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核心,廣泛開展思茅松幼林施肥、山蒼子矮化栽培、紫膠冬季保種等林業科學試驗,深入基層開展核桃栽培技術和紫膠放養技術現場培訓;在大力組織實施全縣森林資源分類經營,制定重點公益林的補償制度、措施和管理辦法,積極做好全縣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工作的同時,結合全縣特色經濟林資源實際情況,于7月21日全面開展全縣特色經濟林調查工作。截止11月20日,完成錦屏、小龍街、安定、漫灣、林街、景福、曼等、花山8個鄉鎮的外業調查和檢查驗收工作,完成面積匯總145347畝,宗地1673宗及宗地分布圖的制作,整個調查工作正有序開展。
7、頂風雨、冒寒暑,超額完成政府民心工程建設任務。農村能源建設工作中,緊緊圍繞國家“因地制宜,多能互補,綜合發展,講求效益”的能源建設方針,堅持 “城鎮燃氣化,農村沼氣化”的發展方向,發揚艱苦奮斗,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克服雨量大、道路差、資金緊等實際困難,在全力組織好、實施好沼氣建設任務的同時,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建后管理與服務,農村能源建設工作開展得卓有成效。年度內完成財政扶貧報賬制沼氣建設500口、國債項目遺留609口、省級項目930口、沼氣國債項目1017口,共計3065口,超額完成政府民心工程3000口沼氣池建設任務,并完成節柴改灶800戶,新校園沼氣建設9所,為全縣減少森林資源低價值消耗,保護森林資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8、多渠道、多投入,扶貧工作顯成效。扶貧工作中,立足實際,多方爭取項目和整合資金,委派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大力加強大街鄉平地村、太忠鄉王家村、漫灣鎮昔掌村三個扶貧點的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夯實扶貧點綜合發展基礎,不斷增強扶貧點的自我發展能力,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一是組織平地群眾到黃草嶺參觀學習,增強發展意識,并在兒童節、建軍節、教師節來臨之際,為扶貧點群眾、師生送溫暖、增加營養;二是為王家村新增太陽能一臺,新挖村組道路5.0里;三是為昔掌村新建500畝種膠基地人畜飲水灌溉工程,新挖村組道路3.0公里、改擴26公里,并新建沼氣池94口。
9、多層次、多角度,林業宣傳工作有突破。林業宣傳工作中,把林業宣傳工作作為林業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來抓緊抓實。為了讓今年的林業工作有新突破,一是加強了對宣傳工作的領導,明確了股室任務及責任;二是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切實加大對林業重點工程、重點工作的宣傳力度;三是按照年初制定的林業宣傳工作實施文案的要求,廣泛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好宣傳工作,宣傳工作有突破性進展。年度內與景東電視臺合辦《綠色視野》欄目45期,與景東博物館合辦了“景東林業改革開放三十年成就展”,在《云南林業》、《普洱日報》、《普洱林業》、《景東消息》等報刊中發表宣傳林業的報道、信息、文章共65篇,在“云南省森林防火網”、“云南林業有害生物網”、“普洱市決策咨詢網”、“普洱市森林防火網”、“景東縣林業局門戶網站”、 “景東林業信息網”等網站發布林業信息、專題報道共190條,在局宣傳欄內刊出專題宣傳3期。
10、抓學習、抓隊伍,科學發展樹形象。在林業班子建設和隊伍管理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全面加強廉潔從政教育,緊緊抓住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優化政務環境活動深入開展的有利時機,結合實際,加強領導,明確目標任務,采取有力措施,強化學習,制定并完善以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和限時辦結制“三項制度”為主的管理制度建設,并在林業工作任務的完成上增強執行力,促進林業工作的有效落實,從而轉變作風,轉變職能,切實增強林業建設與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為我局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和林業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關注民生,關注社會上積極加以引導,無論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楚雄市西舍路鄉特大泥石流災難不幸突襲而來時,還是在農村困難老黨員需要關愛時,局領導、黨員、干部職工及離退休人員都能以交納特殊黨費、捐款、為災區運送救災物資等方式,共交納特殊黨費1.141萬元、捐款2.0348萬元,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為地震及災區奉獻愛心,充分表現出林業干部職工的憂國憂民思想與情懷,樹立了新時期林業工作者的新形象。
二、2008年度林業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局在2008年度的林業工作中,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林業服務地方經濟、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有所提升,林業隊伍的大局意識、服務意識有了明顯的改善,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林業生態建設成果保護任務繁重。我縣是楚雄州南華縣、雙柏縣,普洱市鎮沅縣,臨滄市云縣,大理州南澗縣、彌渡縣的生態屏障,生態區位十分重要。隨著“天保”、“退耕”等林業重點工作的實施,生態狀況持續改善。但由于林業基礎設施條件差,管護手段落后,加之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的不完善,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對林地、林木的需求顯著增大,“未批先占,少批多占”和亂砍濫伐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林業生態建設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壓力。
2、林產業發展滯后,對地方經濟發展推動作用不強。長期以來,由于受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滯后,資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對林業工作的定位不科學、不準確,要么簡單地把林業建設等同于木材生產,要么片面地強調林業的生態屬性,忽視林業的經濟功能,影響和阻礙了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致使我縣森林資源利用率低的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
3、林業體制機制不完善,科學發展嚴重受阻。雖然我縣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但相關的配套改革進展較慢,尤其是在投融資平臺、林業保險、生態效益補償以及林木采伐、林地改造等方面還存在許多障礙,影響了林改成果的發揮。
4、林業科技支撐能力不夠強,示范推廣作用不明顯。林業科技實驗、示范項目單一,科研投入嚴重不足,不能在林業生產力的解放與突破上形成領軍作用;有利和有效的林業科研成果在林業生產中大規模推廣應用少,科技成果轉化與生產需求嚴重脫節,林業科技貢獻率低,示范作用不大。
5、積極進取意識有待加強,隊伍素質亟需提高。近幾年來,由于林業發展上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一些干部對林業改革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缺乏思想準備,存在畏難情緒,不敢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少數干部身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作風不深入,工作不扎實,林業隊伍的素質提升還有待增強。
三、2009年度工作計劃
為扎實有效地開展好2009年度林業建設工作,在認真總結2008年度林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本著早安排、早落實的原則,現對2009年度林業重點工作作出如下安排與部署:
1、強化對林業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提高社會對林業的再認識、新認識。采取有力措施,多方面、多渠道的對林業法律、法規、政策及林業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進行強有力的宣傳,積極爭取社會的支持與理解,形成強大的輿論基礎。
2、加強領導,強化培訓,全面做好09年度森林防火工作。深入基層,加強對新形勢下森林防火聯防機制的調研與嘗試,進一步完善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對森林防火工作早計劃、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
3、加大林改工作中配改的推進力度,讓林農充分分享林業建設成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積極探索并實踐林改配改新做法、新機制,充分發揮林業服務中心作用,改進工作方法、方式,為廣大林農當好助手,為林業企業搭建平臺,加快后續資源培育,促進林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4、進一步加強對森林資源林政管理工作的領導。健全完善各級領導干部森林資源管理目標責任制,從根本上扭轉破壞森林資源的現象得不到及時發現和制止的被動局面,保證森林資源管理目標責任制等各項措施的落實,使我縣森林管理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科學管理軌道,促進我縣林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5、理順關系、分清職責,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按照各自職能與分工,進一步理順股室、站所關系,明確部門職能職責,整合辦公、人力資源,在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上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全面加強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公益林補償等林業涉農項目的進一步落實,確保支農、惠農政策讓廣大林農共享。扎實做好營林綠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保護、農村能源建設等林業工作,全面推進現代林業建設進程。
6、加強隊伍建設,抓好廉政勤政工作。從制度建設入手,增強制度的執行力,進一步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的長效機制;強化學習和培訓,進一步營造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加強預防職務犯罪和廉潔從政教育,確保隊伍的穩定和純潔,做到干凈干事;全力解決好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主動服務、靠前服務、有效服務、優質服務,努力提高服務林農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要求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