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_综合久久综合久久_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成年黄页网站大全免费无码,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在线,成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物報告】浙江省文物局關于報送二○○九年工作總結報告

時間:2023-05-17 11:30:08 來源:網友投稿

浙江省文物局關于報送二○○九年工作總結的報告2009年,全省文物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宗旨,加大依法行政步伐,穩步推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斷提升不可移動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物報告】浙江省文物局關于報送二○○九年工作總結報告,供大家參考。

【文物報告】浙江省文物局關于報送二○○九年工作總結報告



浙江省文物局關于報送二○○九年工作總結的報告


2009年,全省文物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宗旨,加大依法行政步伐,穩步推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斷提升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水平,積極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和大遺址保護,完善博物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機制,充分發揮文博單位的公益性服務功能,銳意創新、開拓進取,文博事業呈現出科學健康發展的新局面。

一、文博事業宏觀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文物工作受到黨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視。3月25日,省政府召開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會議,省委常委、副省長葛慧君作重要講話,會議總結了近年來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形勢,對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了部署。3月至4月,按照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要求,省人大常委會開展了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執法檢查,檢查全省各地文化遺產保護依法行政情況、基本保障以及保護和利用情況。執法檢查對切實解決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科學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09年省政府新一輪機構改革中,省文物局被確定為部門管理機構,不僅明確了執法主體地位,而且增設了文物安全處,充實了人員力量。此外,衢州市也正在積極爭取設立市文物局。

以“文化遺產日”主場活動為突出亮點,宣傳工作精彩紛呈。從今年起,國家文物局創新活動機制,設立主場城市活動模式,我省杭州市被確定為首個主場城市。6月13日上午,由國家文物局、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文化廳和浙江省文物局共同主辦,杭州市園林文物局承辦的主題為“保護文化遺產,促進科學發展”的“中國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開幕式暨廣場主題活動”開啟了“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的序幕。活動內容包括“全國從事文博工作60年老專家老同志、從事文博工作30年文物工作者紀念儀式”,“大遺址保護良渚論壇”為代表的系列論壇和峰會,推出了文化遺產日特展——《2008年度全國重要考古新發現文物展》等60余個專題展覽、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知識講座、外交官走近文化遺產活動。同日,中央電視臺同步連線插播主場城市活動。“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也受到了來自中央和省市的其他媒體追蹤采訪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全省文物系統圍繞主場城市杭州的宣傳活動,精心組織策劃了一系列高規格、大規模的活動,形成了以杭州主場城市活動為中心,各地豐富多彩的活動為烘托的宣傳高潮,充分展示了文化遺產魅力、激發了廣大群眾的熱情,展現了我省乃至全國文化遺產保護的有力舉措,極大提升了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

此外,全省圍繞“5·18國際博物館日”,建國60周年開展了系列活動,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舉辦了建所三十周年紀念活動,浙江省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舉辦了建館八十周年盛大慶典活動及“浙江文博八十年暨博物館建設”館長論壇。

二、重點工作深入開展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繼續穩步推進。為明確文物普查的政府責任,全力推進“三普”工作,省政府與各市、縣(市、區)政府簽訂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目標責任書》。全省保質保量,持續有力推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至10月份野外實地調查全面完成。截至2009年12月,全省各級財政共投入普查經費10210.42萬元,全省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74310處,其中新發現61873處,復查12437處。寧波市海曙區成為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實地文物調查階段驗收六家試點單位之一,順利通過國家文物局普查辦、省普查辦聯合驗收組的驗收,以此為標志,實地調查階段質量驗收工作全面展開。12月底前,市級驗收完成,我省普查工作在工作進展、新發現數量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全省普查隊員積極參與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普查征文活動,共有22篇征文獲得優秀獎,位居全國第二。大運河(浙江段)、工業遺產、鄉土建筑、水下文物調查等專題調查取得較大進展。國家文物局在寧波市召開全國水下文物普查工作會議,總結了近年來我國水下文物普查和水下考古的工作成果,部署了今明兩年的工作任務。各地積極加強質量控制,及時做好新發現文物的保護,舟山市、衢州市、寧波市北侖區、磐安縣、龍游縣等地陸續將新發現文物點公布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國家文物局部署,認真組織實施對青海地區的普查幫扶工作。目前,第一批赴青海支援文物普查工作隊已經完成預定工作任務,獲得了青海省文物局及對口支援縣的高度評價。

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全面深化。2009年度又新增一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全省實施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總數達到了92家,總數位居全國前列。為積極探索免費開放博物館的內部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的改革和創新,應對博物館免費開放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圍繞“免費開放博物館的運行和管理”的主題,成功舉辦了“2009年度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館長論壇”。認真做好免費開放補助經費測算,按照浙財教[2008]105號文件的規定,配合省財政及時安排下達了2009年度免費開放博物館運行增量經費和門票補助以及陳列布展補助經費的計劃,解決了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正常運行的經費保障問題,同時重點支持本年度新推出的129個展覽項目的順利實施。

博物館網絡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來許多大型場館建成開放,以開放為契機興起了系列文化熱點,盛況空前。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于7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推出了《地球生命故事》、《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綠色浙江》等系列展覽,截止12月底,觀眾量達到了67萬人次。12月20日,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浙江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式開館。為了慶祝兩館建成開放,浙江省博物館舉辦了盛大的開館典禮,并從中國國家博物館引進《國家寶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化精品》。此外,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寧波幫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傘博物館、龍泉青瓷博物館新館、西溪濕地博物館等一批場館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同時,配合國家文物局和省政協開展的民辦博物館專題調研表明,寧波、紹興、麗水、衢州等地市縣加大了對民辦博物館的扶持力度,先后制定出臺一些具體優惠政策,推進全省民辦博物館的建設和發展,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辦博物館相繼建成開放。兩大省級重點博物館和全省各地一批博物館的建成開放進一步健全了我省博物館網絡體系建設,有力地保障了文博單位服務社會的功能的發揮。

三、文物行政執法機制不斷完善

文物行政許可及審批工作日趨規范

規范行政許可,加強政務信息公開,自覺將文物行政審批事項辦理工作納入電子監察系統的全程監督。根據省政府部署,開通省政府電子信息政務通咨詢平臺。繼續強化涉及文物保護的建設工程項目的前置審批工作和文保單位保護范圍、建控地帶的建設項目許可,嚴格文物保護單位維修方案審核、規范藏品管理和技防方案審查,全年作出了拍攝文物保護單位、授予文物保護工程資質、文物借用、技防方案等項目審批共計134件(次)。

努力強化我省文物進出境和文物拍賣審核工作,全年受理舊家具申報出境154次,允許出境總數45891件,禁止出境24件;辦理私人攜運文物出境1次,文物臨時進境審核登記852件。審核文物拍賣標的36場,允許拍賣文物標的總數15637件,另撤拍文物21件。

文物執法監管機制逐步健全

在全面完成文物執法隊伍組建的基礎上,著力提高執法隊伍工作水平,組織開展案卷評查和隊伍培訓,構建文物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創新監管方式,在巡查中主動走訪當地規劃、建設部門,了解在3萬平方米以上建設工程立項中的建設單位履行文物保護義務情況,依法加大對大型基本建設工程的監管力度。積極參與國家文物局開展的案卷評查,獲得了一個優秀獎和兩個良好獎,省文物監察總隊獲優秀組織獎。由我省參與編寫,國家文物局主編的《文物行政執法案例選編與評析》一書獲2009年“2008年度全國文博考古十佳圖書”獎。我省文物執法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2009年度全國文物行政執法研討班和全國文物安全與執法督察工作會議上,我省作了執法巡查的介紹和典型發言。全省有58條文物執法督察信息被國家文物局網站執法督查欄目采用,占該欄目信息量的55%。

文物執法巡查和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

持續推進文物執法巡查,全年全省文物執法巡查共出動15198次,巡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8處(次)、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92處(次)、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206處(次)、文博單位227處(次),以及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村鎮1590處(次)。全省立案查處文物違法案件32起,罰款161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出動人次增加23%,處理文物違法案件增加91%。省文物鑒定審核辦公室全年受理鑒定涉案文物76起,鑒定可移動文物2152件,實地勘察古遺址(古墓葬、文保單位)51處。

循序漸進推進文物庫房新建、改造達標工作。完成實施了金華市博物館等13個文物庫房新建、改造項目。衢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保存環境達標試點改造項目通過省級驗收,嘉興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保存環境達標試點改造項目已經完成方案設計和施工招標。完成實施浙江自然博物館、寧波市博物館等10個安全技防項目。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等活動開展以文物消防安全等為重點的專項檢查,確保了文物收藏單位的安全,館藏文物未發生重大的人為安全事故,連續5年實現文博風險單位安全無事故。

四、不可移動文物與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保護管理工作取得新進展。

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與管理得到加強。認真開展文物保護利用示范項目,陸續實施衢州南宗孔廟、諸暨斯宅古建筑群等保護工程。加強文物的搶救維修力度,完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湖莫氏莊園等6處全國重點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的省級論證,溫州甌海四連碓造紙作坊等6處保護規劃上報省政府審批。審查批復了磐安櫸溪孔氏家廟等65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組織了永嘉芙蓉村古建筑群司馬大屋等22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維修方案的省級論證,組織開展了余杭章太炎故居維修項目等10項文物保護工程驗收。

按照國家文物局統一部署,我省精心組織實施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報送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82處、與現有國保單位歸并14處、與大運河相關聯的37處。第六批省級文保單位的申報推薦工作也已著手開展。

加強文物保護工程規范化管理。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授予了臨海古建工程公司文物保護工程施工一級資質,審核并向國家文物局申報浙江古今園林建筑研究院勘察設計甲級資質,東陽方中古典園林有限公司等3家單位一級施工企業資質。審查審批臨海廣順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13家單位申報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資質的申請。

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保護工作取得實效。加快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保護規劃編制進程,認真做好保護規劃實施的監督工作,全年15處保護規劃通過專家論證,8處保護規劃通過聯席審查會議,其中,龍游三門源、紹興柯橋等保護規劃已報省政府審批。在保護規劃實施監督方面,加強對重點保護區的保護,從嚴控制風貌協調區的建設活動,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的國保單位呂府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建筑高度調整等情況進行了依法監督等,有效推進了保護整治工作。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要求,組織開展了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推薦申報工作。會同浙江省建設廳在杭州舉行了紀念《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頒布十周年專家座談會。

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有序推進。繼續推進杭州西湖申遺工作,進一步修改完善“杭州西湖”申遺文本,繼續做好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組織、機構間的溝通和交流,與杭州西湖申遺相關的環境整治規劃編制等基礎性工作仍緊張有序進行。

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第一次會議明確了將大運河作為我國2014年申報世界遺產項目,趙洪祝書記、葛慧君副省長分別就做好我省大運河保護和申遺作出了重要批示。為推動大運河(浙江段)文化遺產保護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3月下旬我省舉辦了大運河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培訓班,成立了浙江省大運河保護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組。繼續推進大運河(浙江段)資源調查、價值評估、設區市級和省級規劃編制保護工作。嘉興、湖州、杭州、紹興、寧波五個設區市的市級保護規劃的省級論證已經完成,大運河浙江段保護規劃編制順利啟動。

五、大遺址保護和考古工作取得新成效

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在國家投資4萬億用于促進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為配合大型建設項目進行搶救性考古調查和發掘任務陡增,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全年共實施29項考古發掘項目。完成了甬紹金衢成品油輸油管線、金溫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杭長、紹嘉和紹諸高速公路工程、太湖清水入湖工程等大型交通、能源、水利設施建設項目中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任務,重點實施了良渚梅家里遺址、余杭玉架山遺址和茅山遺址、海寧小兜里遺址等重要遺址的發掘項目,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良渚古城遺址獲“2007-2008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

大遺址保護有新的成效。成功舉辦了“2009大遺址保護良渚論壇”。本次論壇由國家文物局和杭州市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浙江省文物局協辦。論壇以大遺址保護與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主題,邀請國內知名遺址考古專家和群眾代表共同參加,國家文物局機關、各省文物局和重大遺址所在地代表出席論壇,交流大遺址保護先進經驗,分享大遺址保護實踐成果,共謀大遺址保護利用可持續發展大計。論壇通過了《關于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良渚共識》。此后,良渚、馬家浜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相繼啟動。

積極開展遺址保護規劃,余姚河姆渡遺址、浦江上山遺址、嘉興馬家浜遺址、桐鄉羅家角遺址等重要遺址的保護規劃正在報批過程中,慈溪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規劃已由省政府批準公布。

六、博物館管理與公共服務水平獲得新提升

博物館的業務基礎工作取得新成果。館藏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規范有序,完成了浙江省博物館館館藏黃賓虹書畫等文物的鑒定定級;協調做好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布展所需文物的借用,積極支持國家文物局及相關文博單位籌備紀念建國六十周年大型文物展的文物借展;完成我省第二批可移動文物修復單位資質的評審和備案,及時審核重要館藏文物的保護修復方案。二、三級博物館的評估定級工作取得成效,我省中國茶葉博物館等15座博物館被審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諸暨市博物館等24座博物館被審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我省二、三級博物館的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浙江省博物館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基礎上,又被財政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為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全國八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

此外,5月,在余姚舉行了國際遺址博物館館長河姆渡峰會,達成了《余姚共識》。12月,寧波博物館舉行“中國博物館學會志愿者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中國博物館志愿者論壇”,通過《寧波倡議》,并開展了“首屆中國博物館十佳志愿者之星”評選活動。

博物館展陳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博物館以扎實推進“陳列展覽精品項目”的實施為重要抓手,進一步推動了館際之間的交流展覽和聯合辦展,進一步加強了館藏文物資源的整合利用。在10月中旬國家文物局組織的第八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項目評獎中,良渚博物院的“良渚文化——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榮獲精品獎,寧波博物館的“東方神舟——寧波海上絲綢之路主題展”榮獲“最佳創意獎”和“最佳服務獎”2 個單項獎。根據《陳列展覽精品項目管理辦法》的規定,省文物局組織開展了2009年度陳列展覽精品項目評獎工作,其中中國絲綢博物館《霞裙曳彩虹——中國古今女裙展》等8個陳列展覽獲得精品獎,及其他13個單項獎,共21個陳列展覽項目獲得“陳列展覽精品項目”獎項。一年來,全省各博物館共組織推出的各類展覽達到780多個,接待觀眾超過了1500萬人次,有效發揮了文博機構服務社會、服務公眾的公益性功能。此外,舉辦了《天上人間——浙江絲綢文化展》、《千峰翠色——浙江龍泉青瓷特展》等對外、對臺交流展覽。

七、文物保護科技工作卓有成效

文物保護科技項目深入實施。開展了2009年度項目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古代絲纖維的科學測試和研究、博物館光照環境對植物染料的影響、近代混凝土結構文物建筑保護對策研究——以大禹陵禹廟大殿為例、博物館光環境的無線監控網絡及文物光環境保護研究4個項目被列為本年度文物保護科技項目。組織開展了中國絲綢博物館兩個項目成果的驗收工作。中國絲綢博物館聯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承辦了2009年國家文物局“中國紡織品文物修復保護學術研討會”、“文物保護行業標準推廣實施培訓班”,推動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行業的發展。

文物保護科技體制機制取得新突破。根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和技術發展“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在國家文物局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大力推動下,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大學積極倡導并聯合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理工大學等單位,共同提出了建立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區域創新聯盟(浙江省)的建議,旨在充分調動和集成全省文化遺產保護優勢科技力量,提升浙江省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創新的整體實力,全面推動浙江省文化遺產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2009年12月20日,在杭州召開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文物局共建國家文化遺產保護科技區域創新聯盟試點建設商談會,會議充分肯定了前一階段工作成效,并議定了創新聯盟合作機制的開展、工作方案等。同時,國家文物局“指南針計劃”專項——中國傳統造紙技術傳承與展示示范基地建設項目落戶浙江。

此外,杭州市余杭區、嘉興平湖市被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2009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被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推薦訪問:浙江省 報送 九年 【文物報告】浙江省文物局關于報送二○○九年工作總結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赞皇县| 花莲县| 玉龙| 澄江县| 长顺县| 永清县| 西林县| 喀什市| 洛阳市| 乌恰县| 景洪市| 林周县| 临城县| 农安县| 宝清县| 枣阳市| 兴义市| 峨眉山市| 略阳县| 台中市| 云梦县| 英德市| 襄城县| 葫芦岛市| 进贤县| 靖江市| 绥棱县| 河北区| 达州市| 新邵县| 新安县| 育儿| 乐都县| 金川县| 获嘉县| 朝阳县| 平山县| 沐川县| 海林市| 贵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