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年度工作總結(完整),供大家參考。
2022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人社局黨組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局干部職工,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動作為,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數字化改革、共同富裕、人才引育等各項目標任務,為重要窗口建設貢獻人社力量。
一、就業創業展現“新作為”。始終將“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落實就業再就業政策。截至12月,全區新增城鎮就業2.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46%;
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042萬元,就業局勢總體保持穩定。一是雙線招聘促進充分就業。舉辦公益性雙免線上線下招聘會,為企業和求助者搭建交流平臺。深入開展2021年*“春風行動”新春招聘會等2場線下招聘會,組織70余家企業提供招聘崗位7200余個。繼續推出“春風十里、職因有你”、“夏之風采、職等你來”等系列線上招聘活動,今年已開展線上招聘181期,提供崗位4萬余個。二是專項補貼助力援企穩崗。出臺《鼓勵支持企業留員工穩崗位工作方案》和《關于*區鼓勵企業復工返崗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開門紅”六條舉措的通知》,支持鼓勵企業穩崗復工,今年共為43家企業發放留溫補助280萬元,為400余名員工發放路費補貼10.98萬元。三是積極推進數字就業幫扶。開展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幫扶群體的摸底調查工作,了解重點群體的就業情況和就業意愿,為后期精準推送就業崗位提供數據支持,今年以來累計開展調查3565份。四是高效推進民生實事。積極開展家政服務提升工程,2021年以來新建家政服務網點8個;
培訓家政行業從業人員8279余名,各項數量上都居全市各縣市區首位。
二、人才引育構建“新氣象”。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全面厚植發展動力。今年以來,新增大學生17209人,其中新引進博士21人、碩士362人;
新增工匠人才9649人。一是聚焦雙線發力搶人才。組織企業參加3場本地招聘會和7場全國巡回引才活動,488家企業累計提供12163余個崗位,現場達成就業意向兩千余人。全力開拓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在*人才網510專欄上我區企業數已達575家,可投遞崗位數到達25345個,歷史崗位31701個,數量均為全市第一。二是聚勢校地合作引人才。組織了星際控股、騰騰電氣、索思科技等重點企業與西南民族大學開展人才交流對接,并與西南民族大學簽訂校地合作框架協議,在人才引進培養、就業實習基地共建、優勢資源共享等方面達成全方位合作,開啟“校地合作”新階段,加快構建適應地方發展需求的人才輸送渠道。三是聚能技能大賽育人才。積極推進“工匠人才趕超發展”行動,充分利用職業技能大賽平臺培育高技能人才,在承接6場市級職業技能大賽的基礎上,舉辦8場區級職業技能大賽。今年以來已開展培訓1976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數8327人,完成率全市第一,通過技能等級認定備案企業40家。
三、社會保險打造“新體驗”。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一是人社服務提質增速。深化“減窗行動”成果,在社保服務大廳設立自助服務區,調配放置5臺甌e辦,6臺電腦,配備6位引導員,變“面對面”辦理為“肩并肩”幫辦,打造“零距離”人社優質服務。創新推出社保業務“午間不間斷”和存易辦服務,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上班沒空辦、下班沒處辦”的痛點、難點問題。二是全力推進被征地農民指標落實和參保專項行動工作。成立區級工作專班,召開全區專題部署會,制定《*區關于被征地農民指標落實和參保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并組織開展培訓,督查指導各街鎮全面推進被征地農民指標落實和參保專項行動。三是推進“工傷醫療改革”。全力推進工傷就醫和認定“一窗受理”改革,打造工傷定點醫療機構聯網結算模式,實現工傷醫療報銷“零次跑”、工傷職工治療“零墊付”。
四、勞動關系實現“新跨越”。堅持抓創新不停步,充分發揮根治欠薪辦牽頭作用,進一步構建治欠新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一是開展“天網排查”。堅持“關口前移抓源頭,突出重點抓關鍵”的原則,聯合區法院、區檢察院、區公安分局、區司法局等5部門共同發布《*區關于開展租賃企業欠薪隱患專項整治的聯合通告》,率全市之先開展租賃型企業隱患“拉網式”排查,摸清全區租賃型企業的基本情況,建立各街鎮租賃企業流動式目錄,將存在欠薪隱患的企業納入動態監管數據庫,及時捕獲前瞻性、苗頭性動態信息。二是強化“數字監管”。繼續推進企業工資支付數字化,將制造業、服務業全部納入“智慧監察·陽光支付”系統,構筑全過程監管、全鏈條可溯的工資支付監管體系,目前全區已錄入企業3717家。三是推行“工傷速裁”。開展“工傷速裁”改革試點工作,通過搭建立案、法援的“綠色通道”,組建“工傷速調裁”工作室實行專案速辦等方式,將工傷案件的辦案時間從以往的60天壓縮至30天以內,全面提升工傷案件調解率。
五、數字化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推進利民補助“一鍵達”。召開全區利民補助“一鍵達”工作部署會,布置社會保障卡辦理及推廣。建立了“三張清單”、“兩項機制”,進一步完善社??ㄇ爸梅盏钠脚_建設,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區累計向22.8萬人次兌現資金1.47億元。利民補助人群社??ǜ采w率99%,金融賬戶激活率91%,有效聯系方式覆蓋率81%,待遇入卡率94%等四項指標名列全省前茅。二是謀劃特色應用場景。以群眾反映的高權重、高頻次需求和痛點、難點為出發點,圍繞人社需求事項的服務與治理兩個層面謀劃應用場景。在推進省集中系統社保數據回流的基礎上,積極謀劃“社保診斷”智能服務項目,一鍵查詢所有險種參保信息,并為參保人提出合理建議,加速推進人社數字“智”理。三是搭建人社微門戶。圍繞構建“數智決策”應用場景,對接人社數據支撐平臺、應急指揮平臺等決策系統,初步完成*人社數字微門戶建設,構建勞有所得、數字就業新服務、數字生活新服務三大板塊,涵蓋戶籍法定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家政建檔持卡(碼)培訓人數和家政服務網點數等25項內容,為建設人社中樞數字駕駛艙,協助打造“一屏掌控”的人社中樞駕駛艙應用場景做好基礎準備。
推薦訪問:社會保障局 人力資源 年度工作總結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年度工作總結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2年度工作總結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22年度工作總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