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協工作經驗交流研討發言:聚協商之力,建和諧社區(街道),供大家參考。
近年來,X市X區X街道在X區委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政協工作聯絡組統籌協調作用,聚焦群眾身邊事、關心事、反映事,創設“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新載體,持續推進協商平臺和政協委員“兩個下沉”,使委員聯系群眾更加密切,履職更接地氣,協商更增底氣,政協更具人氣,有力推動人民政協成為銜接基層協商、完善社區共治格局的重要力量,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優勢作用。
一、構建多層次的社區協商架構。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協商治理是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有效途徑,關系到人民安居樂業和社會和諧有序,關系到基層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X街道作為X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歷經16年的高強度開發建設,以城市新市民為服務主體的住宅小區大量交付入住,居民之間相互不熟悉、流動性大,同一社區不同住宅小區訴求不一、同一住宅小區不同群體利益多元,對省會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在具體實踐中,我們立足實際,構建起“街道—社區—小區”三級協商治理架構:在街道層面,政協工作聯絡組牽頭建設“社區協商議事中心”,與現在的街道級黨群服務中心、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形成三方共治載體;
同時,統籌考量政協委員居住地、工作單位、專業特長等因素,對XX名區級政協委員編組下沉至X個社區,協同推進基層協商治理事項。在社區層面,緊扣社區協商治理目標任務,在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劃建成X個社區政協委員工作站,搭建“有事好商量”工作平臺;
在居民小區,結合X區黨建領航小區治理“五好”建設要求,建成運營XX個小區睦鄰點,通過“周末議事廳”“小區板凳會”等常態化開展協商議事活動,暢通基層協商“最后100米”。
二、開展多維度的社區協商議事。實踐表明,協商治理因平等對話、理性協商和多元共贏的優勢,已成為人民群眾自覺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機制。具體工作中,我們在“線上”,聯合XX報業集團、大皖客戶端共建“政協委員進社區暨小區事務大家談”在線視頻直播,政協委員牽頭組織“公共收益怎么賺、怎么管”、“小區電梯誰維修、誰給錢”等協商議事視頻直播,每月一期,每期點擊率超萬人、在線互動人數近千人。在“線下”,通過“有事好商量”工作平臺,在小區、小事的協商中凝聚最大共識度,找到最大“公約數”,形成最大“推動力”。截至目前,已召開由政協委員牽頭組織或參與各類協商議事會XX場次,協商解決香檳小區幼兒園擴建、天鵝湖畔小區社區食堂和生鮮菜市“四方共建”、九重錦小區停車位分配、發能海岸智慧小區建設等XX件事項。
三、注重規范化的協商治理機制。健全基層協商治理制度支撐和機制保障,確保協商民主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序可遵,避免基層協商治理中協商空轉、協商失靈等問題。20XX年,我們制定下發《X街道社區協商治理工作實施方案》,通過構建“兩題、兩議、兩事”的民主協商機制,不斷豐富基層協商形式和實效。在選題上融入群眾。通過小區業主微信QQ群、社區公眾號等載體,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下派社區的市、區政協委員于每月第一周周五下午在小區睦鄰點等公共場所收集相關問題。在定題上審核公示。定期召開會議篩選、審定,將協商主體及初步協商方案報街道政協聯絡組備案后確定為協商議題。在商議上廣開門路。每月召開1-2次協商會議,采取聯席會、懇談會等交流方式,各類主體充分發表意見建議,集中各方智慧,達成協商共識。在決議上民主集中。采取集體表決的方式對所議事項進行決定,經協商主體人員表決同意后,協商共識被確定為協商最終決議。在落實上多元辦事。社區辦理的事項,社區“兩委”及時組織落實,同時形成居民公約等約定俗成事項,鞏固決議成效;
需政府職能部門落實的事項,社區報街道協調相關職能部門落實;
需物業公司或社會組織落實的事項,社區督促實施。在評事上接受監督。對協商事項進行跟蹤督辦、公眾評議,將辦理情況、進展情況按照居務公開的要求,通過多種方式予以通報公示,請群眾代表對協商情況和效果作出評價,接受群眾監督。通過“兩題、兩議、兩事”協商治理機制,形成“有”有主體,“事”有內涵,“好”有標準,“商”有場所,“量”有價值的“有事好商量”協商治理格局。
實踐中我們深深感受到,政協協商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要求與基層協商中通過對話溝通、共建共享的價值取向高度匹配。推進人民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能夠更加高效推進基層治理,既暢通了政協協商和基層協商的融合通道,又激發了基層群眾參與協商治理的意識,廣大群眾也真正感受到了“政協離我們很近、委員就在身邊”,實現了政協影響力、委員履職能力和基層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