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在黨課上講話,供大家參考。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闡述中,一個“振興”的鄉村可以用20個字來形容,那就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涉及面廣,具有長期性,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特別是各地市縣領導,大家都在積極探索如何落實好中央政策,如何在規劃上落地,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推動。我們結合老城區特別是X鄉村的一些工作實踐,作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1怎樣理解“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并提高到戰略高度,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黨中央著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戰略安排。它統攬了之前的“三農”政策,涵蓋了廣大農村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領域各環節,是解決好“三農”問題、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新活力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于加快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農村社會進步、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擁有近X億農村常住人口、城鄉區域差異較大的發展中大國。長期以來,在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農業農村現代化始終是短腿和薄弱環節。我國農業發展質量效益競爭力不高,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弱,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較大,農業現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一些地區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城市偏向”問題,強調農業中的糧食產量,忽視農業的多功能價值,強調農村資源挖掘,忽視農村風景人文,強調農民勞動力轉移,忽視在地多元增收,等等。
農村穩則天下安。我國的國情、改革的現狀要求我們必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貫徹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指導思想,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顯著縮小城鄉差距,不斷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增強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鄉村振興的新亮點、新思考
鄉村振興戰略是在以往鄉村發展建設理論基礎上的戰略升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強調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樣是20個字的要求,但有幾個方面已經根據新情況進行了調整,尤其在模式、發展、建設方面呈現了新時代的新亮點:發展模式方面,從“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到“城鄉融合”的新階段;
優先發展方面,從“農業優先發展”轉變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新思路;
鄉村建設方面,從“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將發展到“鄉村振興”的新局面,更好地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要求。
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從“建設新農村”到“鄉村振興戰略”,隨著我國城鎮化和工業化的快速推進,農業不再是簡單的“種”和“養”,而是被賦予了生態、休閑、文化傳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從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留下來關于鄉村振興的許多新思考。
比如:我們具體要重點振興哪些農村?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鄉村給予什么樣的差別化政策、措施?
如何構建農業產業體系?資本如何下鄉?如何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何在鄉村范圍內實現三次產業融合?
如何與城鎮化相結合?如何實現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如何空間落地?小城鎮在鄉村振興中應該扮演什么作用?如何培育鄉村的活力?
如何建設美麗鄉村?如何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如何傳承和保護鄉村文化?如何讓鄉村成為城鄉居民向往的詩意的棲居地?這些都需要我們系統、深入、全面地思考和研究。
3如何用鄉村振興戰略指引美麗鄉村建設
中國自古是鄉村社會,人們安居樂業。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古代鄉村美好意境的寫照。今天提出振興鄉村,是要鄉村功能完善、人居環境美麗宜居,各具特色,還要達到鄉村發展有人氣、有活力,適合生產生活“詩意棲居”的美妙意境。
然而,鄉村當前還存在很多問題,就拿X的X等各個村莊來說,因為受重城輕村觀念影響,政府對鄉村的投入不足和不平衡;
由于缺乏協調,各村之間有些項目存在重復建設、互相沖突的問題;
發展建設缺乏長效機制,模仿城市的做法使農村環境和生活遭受沖擊和破壞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改如何振興我們的村莊呢?這里談談幾點我自己的想法。
一是優化布局。大多數人對于X的認識可能就是基于這句話。X辦事處轄X個行政村,擁有近X萬畝耕地,X萬人口,面積X余平方公里,這里不但曾是古代的“風水寶地”,現在它的區位優勢也是X西地區建制鄉鎮(辦事處)絕無僅有的。然而,鄉村振興不能脫離城鎮化的大背景,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很明顯X的各個村莊就出現了分化。在未來鄉村振興的征程上,我們不能簡單將所有村莊按行政單位全方位實施,也不可能所有村莊一下子都振興。我們要根據不同村莊的資源要素,依靠有活力、有資源、帶動力強的村莊,因地制宜地采取小集中、大均衡的模式有效推進,從而帶動所有村莊全面發展。
二是找準產業。鄉村產業重點要基于更高效、更生態、更智慧的農業,不要看到別的村旅游搞得紅火、工業利潤可觀,就村村搞旅游、村村搞工業。“XX甲天下,X地脈花最宜”,2001年X辦事處就被命名為“中國X之鄉”。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高附加值的本地X產品的生產和加工。目前,XX種植總面積近萬畝,占X全市X種植面積的1/4,品種近千個,反季節催花X年產X萬余盆,年創效益近千萬元。X的……等村,從事X行業人員眾多,特別是X村催花X技術發展較好,是我市種植比較有名的X專業村。產業又催生旅游,每年X文化節X游人如潮,年接待游客近千萬人次,再現了“唯有X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的盛況。找準了產業,下一步,我們將全力打造集X觀賞、產品研發、銷售展示為一體的XXX特色小鎮,構建以X為核心的特色產業體系來振興X鄉村,這也是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們“做大做強X產業”的總體部署。
三是挖掘文化。未來鄉村要讓大家有鄉村自信,把鄉村文化挖掘出來,特色彰顯出來,就像我們的鄉土文學和鄉土菜一樣,受到青睞和熱捧。毋庸置疑,咱們的X文化不可或缺。同時,X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有歷代帝王、達官貴人生前享樂、身后安息地,X八大景的“X晚眺”“金谷春晴”,全國第一的古墓博物館,老子思想發源地上清宮、呂祖廟等等,傳統歷史文化也待充分挖掘。另外,鄉村要建一些高標準、能夠傳世的、充滿文化藝術價值的建筑,這對整個社會的推動有著用經濟眼光無法估量的價值,比如窯院,利用“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的奇妙地下村莊景象,進一步開發各類旅游經濟項目。
四是回歸人情。在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美化村容村貌、打造詩意棲居鄉村的基礎上,鄉村振興更需要樸素人情美。傳統鄉村社會是按姓氏宗親建立而成,是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熟悉是城市所欠缺的,這對鄉村的穩定和發展起到很大作用。鄉村的淳樸善良,樸素厚道,自然的人情美,未來鄉村發展需要把這種東西恢復和保留下去,這是人的精神所在,這些優良的東西在未來也一定要振興。
推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