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加強黨員干部培訓教育例文材料三篇,供大家參考。
加強黨員干部培訓教育范文材料三篇
?
加強黨員干部培訓教育范文材料 ? ? ?
以扎實的黨建工作強基聚力,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內在要求和根本保證。近年來,黑龍江省海倫市以五個方向為切入點,有效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 ?
建強“頭羊隊伍”。海倫市在確保政治素質的前提下,大力選拔種植養殖大戶、外出經商能人黨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充分利用他們的種養技術、經營能力和回報家鄉的強烈愿望,盤活資源,合作經營,助推集體和村民“雙富”。通過聘請專家講座、遠程網絡學習、本地典型觀摩和“一帶一”結對子,以及由強村支部書記帶弱村支部書記的形式,促進了村黨組織書記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目前,海倫市能有力推動“雙富”的能人型村黨組織書記達到 70%以上。海倫市變“鄉鎮本位管理”為“市級備案直管”,通過集中績效考核,全市排名推進等獎勵機制的實施,將帶富成效與經濟待遇、政治進步緊密掛鉤,激勵了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 ?
打造“產業支部”。在市、鄉領導包村推進、幫扶部門合力推進、駐村干部一線推進的基礎上,根據種養優勢,逐
村簽訂“支部+特色產業”黨建責任狀,促進三資盤活、黨群合作,形成了村村發展特色支柱產業的良好局面。其中,雙泉村“有機雜糧支部”、前勝村“富硒毛蔥支部”、伏中村“棚室蔬菜支部”等幾十個特色產業支部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兩年來,在“支部+特色產業”的帶動下,全市經營性收入 5 萬元以上的村已由 20%達到 50%以上。在“產業支部”有力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黨建工作開展積累了強大物質基礎。
? ?
凝聚“鄉賢能量”。海倫市組織部門通過三大舉措,全力聯絡鄉鎮村在外人才反哺家鄉。造冊統計打基礎。要求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逐戶統計從本地走出去的各類在外人才,并將其發展情況、工作單位、聯系方式和本地重要親屬等情況登記造冊。積極聯絡見成果。通過“建立鄉賢微信群”“致鄉賢一封信”,以及“村支部書記上門”“駐村工作隊入戶”等方式,主動向鄉賢介紹家鄉發展態勢和發展急需,并根據鄉賢情況,尋求支持幫助。強化激勵促推進。對貢獻較大的鄉賢,市委市政府頒發證書,授予“硒都鄉賢”榮譽稱號。目前,全市已有 16 名鄉賢通過引資引項、投資創業,助推鄉鎮村經濟發展,120 多名鄉賢通過助銷產品、捐款捐物、輸出勞務等反哺家鄉。
? ?
組織“公益活動”。以“公益中國”APP 為載體,發動全市黨員帶頭網購海倫扶貧農產品,其中 10%的利潤普惠貧
困群眾。海倫市組織部門通過全市集中沖鋒、重要節點奪關、重要假日引薦和定期報捷推進相結合,激發全市黨員干部全員參加和社會愛心人士進入“公益中國”海倫平臺的熱情。建黨 97 周年之際,海倫市組織部在“公益中國”發起了“百元公益扶貧獻禮七一”活動。活動中,全市黨員干部網購海倫寒地黑土富硒綠色有機農產品突破 65 萬元,為貧困群眾獻上了深情厚意。
? ?
強化“駐村幫扶”。海倫市擇優選派了優秀副科級干部和后備干部駐村,堅持運用案例、現場和體驗教學促進能力提升,建立了素質一流、能打硬仗的強大駐村干部隊伍。在此基礎上,通過幫扶部門直管、增加經費補貼、跟蹤考核等方式促進廣大駐村干部作用的發揮。一年多來,廣大駐村干部積極找準突破口和著力點,為群眾辦成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尤其是引導 1 萬多貧困戶將“小菜園”變為產業,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亮點。
? ?
加強黨員干部培訓教育范文材料 ?
江西省彭澤縣采取“訂單式”培訓方式,深入開展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貫徹實施提供了高素質的隊伍保障。
? ?
深入調研“征單”。結合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每季度組織一次調研,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走訪、發放調
查問卷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農村黨員對干部教育培訓的意見和建議。今年以來全縣共召開座談會 26 場次,走訪農民320 余戶,發放調查問卷 320 份,征求意見和建議 400 余條。并依次合理安排相應培訓內容。
? ?
整合資源“備單”。充分整合涉農部門的農村鄉土人才資源,通過調查摸底、個人報名、單位推薦、組織考察程序,先后將 27 名具備較高政策理論和實用技術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農村“土專家”“田秀才”納入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師師資庫,組織開展“農情課堂”等農村實用技術講座 13場次,農業技術服務 360 余人次。
? ?
因需培訓“施單”。堅持因人而異、按需施教的原則,依托全縣 157 個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培訓中心、各類種養示范基地,制作涉及流轉土地增收、物業租賃經營、發展光伏發電等各類“鄉土課件”12 個。分層次、分類別、多樣式對農村黨員進行培訓,今年全縣共舉辦各類培訓班 39 期,培訓農村黨員干部 8100 余人次。
? ?
加強黨員干部培訓教育范文材料 ?
自 2016 年“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以來,宿遷市經濟開發區黃河街道針對城市社區黨員“白天忙晚上閑”這一實際,堅持在有服務用房的小區開設“小區燈課”流水席。兩年來,黃河街道利用“小區燈課”這一特色做法,通過黨員遠程教
育平臺收看視頻、集中授課、組織討論、收看紅色電影等方式,不僅成了基層黨建學習教育的“加油站”,還吸引小區居民、物業人員前來學習,成了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橋”、小區治理的“議事廳”。
? ?
干部忙授課 “短板”成“跳板” ? ?
77 歲老黨員韓庭召,每周堅持參加“小區燈課”學習。“現在年齡大了,眼睛看不太清,腦袋沒有年輕人轉得快,學習起來有些吃不準。街道領導常來現場上課,說的都是我們老百姓聽得懂的道理,比自己琢磨要容易許多。”翻開他的筆記,干凈整齊的記錄滿滿當當,書上的學過章節都標注著難點和解釋。
? ?
社區基層黨員以及群眾文化程度不一,年齡結構差別大。黃河街道注重加強理論隊伍建設和黨務工作者的培訓,堅持組織開展課前集體備課,提高燈課質量和實效,確保學習內容講得透、講得好。在由班子成員、理論骨干、民間名嘴組成的固定講師團基礎上,通過基層黨組織書記帶頭講、先進黨員示范講、支部黨員輪流講、積極分子參與講、社區群眾討論講等方式組織學習研討,實現組織推動、小區聯動、黨群互動,有效解決了城市社區黨員學習時間不集中、成效難保障的問題,真正讓“小區燈課”補齊的“短板”變成了黨員群眾學習教育的“跳板”。
? ?
黨員話心得 “寡語”變“善道” ? ?
“我以前來上課,自己一肚子的想法,就是不敢到講臺上說,怕自己講不好,大家笑話。現在上課都有自學時間,大家可以一起討論。大膽講幾次后發現,不交流,再多再好的思想只能窩在心里面,還不知道別人的閃光點。”聚龍花園的景佩良每次都喜歡主動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 ?
“小區燈課”講的是黨員愛聽的知識,解的是群眾關心的難題。城宇居委會與市青華中學結對,邀請學校的老師來給黨員群眾們上課,內容包括家庭教育、心理咨詢、科普、普法等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課后會留足時間開展互動,釋疑解然、交流心得,那些平時“少言寡語”者一下子變得“能言善道”起來。
? ?
指尖上黨課 “流動”更“主動” ? ?
“因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但是老家的黨員微信群我一直沒退過,每周五晚我都是利用微信跟著他們上課的,書記在里面傳發一些黨員學習知識,有什么想法往群里發,街道干部會及時解答,居委會還會不定期給我郵寄一些學習材料。”尚也是梨園小區的流動黨員,雖不能現場參加學習活
動,但他始終堅持微信群與大家討論學習。
? ?
黃河街道堅持把“小區燈課”作為基層黨建工作創新一個重要抓手,與“三會一課”“固定學習日”同部署、同推動、同考核。那些因事不能參加正常學習的黨員,他們又單開黨課“小灶”學習教育一個也不能落下。同時,他們為老黨員提供“送學上門”服務,配備“黨員小蜜蜂”(隨身聽)。
? ?
“小區燈課”一經推出便受到基層黨員群眾們的喜愛。九鼎居委會黨總支書記王振民深有感觸地說,“‘小區燈課’不僅是學習、議事的場所,也是黨員群眾休閑、交流的好去處,更是我們居委會宣傳群眾、凝聚群眾的好抓手,是基層黨建真正的‘加油站’。” ? ?
推薦訪問:加強黨員干部培訓教育例文材料三篇 例文 黨員 干部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