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鄉寧縣工商業60年成就簡介,供大家參考。
鄉寧縣工商業 60 年成就簡介 建國 60 年來, 特別是改革開放 30 年, 鄉 寧工商業迅速崛起, 經濟建設、 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突飛猛進, 取得了 令人矚目 的輝煌成就。
全縣已形成“煤焦化、 煤氣化、 煤電化”為主體的工業生產體系, 新興產業茁壯成長, 管理科學、 裝備先進、 技術一流的骨干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鄉 寧工業正朝著“環保、 節能、 安全、 高效” 的目 標闊步邁進; 商業已完成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全面轉型, 隨著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政策措施的進一步落實, 第三產業必將在全縣國民經濟總量中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
一、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建國初期, 鄉 寧工業發展基礎差、 底子薄、 起點低, 是從一些小型的修理、 鑄造和煤炭開采等基礎生產起來的。
在上世紀 50 年代先后改建和新建了 四個國營煤礦, 還辦有機械廠、 汽車站、 陶瓷廠、 煉鐵廠等工業企業, 到 70 年代又相繼發展了 一大批鄉 鎮煤礦, 興辦了 發電廠、 水泥廠、 化肥廠等縣營企業。
這些企業的建成投產, 改變了 全縣工業基礎薄弱的局面。
改革開放后, 鄉 寧縣依托煤炭資源優勢, 大力發展加工轉化企業, 逐步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走出了 一條資源地
區工業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工業生產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生產規模不斷提高, 經濟效益翻番增長, 過去“小而全” 的產業模式正被循環經濟產業模式所取代,“五小” 企業也被公司化的企業集團所取代。
1978 年, 鄉 寧工業基礎還十分薄弱, 以煤炭為基礎的工業框架基本形成, 全縣工業經濟以“五小” 企業為支撐, 小煤礦、 小火電、 小化肥、 小煉鐵和小土焦企業是全縣工業生產的主力軍。
當時, 全縣共有工業企業 70 家, 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 13 家, 集體所有制企業 57 家, 全年工業總產值 3447萬元, 實現利稅 311. 37 萬元; 企業納稅總額為 68. 75 萬元。這些“五小” 工業企業為全縣經濟起步發展做出了 極大的貢獻。
從 1978—1987 年第一個 10 年間, 全縣工業總產值達10287. 09 萬元, 年均遞增 11. 55%, 鄉 及鄉 以上工業總產值4507. 8 萬元, 年均遞增 6%。
從 1988—1997 年第二個 10 年間,全縣全部工業總產值達 173893 萬元, 年均遞增 32. 68%。
特別是在 1998—2007 年第三個 10 年間, 全縣工業經濟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 經過連續多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 全縣全部工業總產值達 58 億元, 年均遞增 12. 8%。
二、 技術進步成效顯著 建國 60 年來, 鄉 寧工業技術裝備、 生產工藝和環保設施發生了 根本性的改變。
傳統產業提升改造步伐加快。
1978 年全縣 29 座煤礦,年生產能力不足 150 萬噸, 生產能力達 15 萬噸的煤礦僅有 2座, 僅有一個煤礦達到短臂開采; 到 2007 年底, 全縣煤礦經過關小上大、 資源整合, 企業發展到 91 家, 核定生產能力近2000 萬噸, 實現機械化綜采的礦井 8 座, 另 有 4 座煤礦綜采工作面正在建設之中, 長臂開采技術已經普及, 礦井的抗災能力大幅提高, 資源回收率大幅提高, 煤礦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居全市行業之首。
焦化產業鏈條延伸力度加大。
1978 年全縣焦炭生產均為土焦窩子, 80 年代出現的改良焦爐, 90 年代新建了 7 座小機焦爐。
2000 年以后,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嚴格要求, 小機焦爐的關停淘汰步伐加快, 到 2007 年底, 全縣關閉了 所有小焦爐, 按焦化行業發展要求, 規劃建設 4 個焦化企業, 生產能力都在 60 萬噸以上, 焦油、 煤氣等副產品全部回收, 煤氣綜合利用, 生產出粗笨、 硫氨化產品, 全部達到環保要求, 鄉 寧焦化工業改變了 多年來“有焦無化” 的歷史。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山西琪而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利用純天然野生翅果資源, 采用“基地+農戶 ” 的發展模式, 逐步建設 10 萬畝翅果樹種植基地, 從苗木培育、 基地種植到果實回收、 生產加工全過程達到了 綠色環保的技術要求。引 進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先進生產技術, 開發出翅果油保健膠囊, 形成年產翅果油 300 噸的加工能力, 已成為鄉 寧高新
技術產業的科技示范園區。
三、 大企業、 大集團貢獻突出 經過 60 年的發展, 鄉 寧工業培育和造就了 一大批規模以上企業。
目 前, 全縣規模以上企業 57 家, 納稅額百萬元以上企業 64 家, 規模以上企業總納稅額占全縣稅收總額的 89% 。焦煤集團公司 由毛則渠煤炭有限公司 、 地方國營臺頭煤礦和申 南凹焦煤有限公司 三大國營煤礦組建而成, 年生產原 煤276. 39 萬噸, 納稅 3. 5 億元。
煤焦實業公司、 永昌源集團,宏強焦化公司 三大焦化企業, 生產焦炭 144. 36 萬噸, 納稅1. 58 億元, 這些大企業、 大集團是全縣經濟發展的骨干, 集中了 產業和產品的發展優勢, 代表了 鄉 寧工業的發展成果。
四、 商務經濟成功轉型 建國初期, 鄉 寧商業主要以私營商業為主。
全縣私營商業共 160 家, 從業人員 450 人。
國營商業到 1950 年只有鄉 寧貿易公司 和鄉 寧酒業專賣公司 , 全部資產僅六萬元, 從業人員 數十人, 業務量小, 渠道窄, 年營業額十幾萬元。
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對全縣私營商業進行了 社會主義改造, 號召 和組織私營商業合作經營或公私合營, 向社會主義過渡。
1958 年 10 月 , 在人民公社化影響下, 鄉 寧所有公私合營商業從業人員 積極要求過渡到國營企業, 全縣一舉完成了 向國營商業的大過渡, 國營商業逐步發展為商品市場的主導力量。
1969 年, 全縣國營商業發展到八
個專業公司, 11 個營業網點, 從業人員 131 人, 全部資產達55 萬元, 年營業額 120 萬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鄉 寧商業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邁出了 新的步伐。
五大超市的建成極大豐富了 人民群眾的消費選擇; 一批星級酒店的運營提升了 縣城商務服務水平; 87家“萬村千鄉 市場工程” 農家店和 35 家“家電下鄉 ” 銷售網點覆蓋全縣 10 個鄉 鎮 87 個村, 農村消費市場正在悄然啟動。通過參加“中博會”、 “煤博會”、“珠洽會”、 “環洽會” 等大型招商引 資活動, 先后引 進項目 17 個, 擬引 資 67 億元, 境外資金達 13 億元。
2008 年, 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 75620萬元, 分別是 1949 年、 1978 年的 720 倍和 52 倍。
二○○九年十二月
推薦訪問:鄉寧縣工商業60年成就簡介 鄉寧縣 年成 工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