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申論例文---讓法律成為全民信仰(2022年),供大家參考。
申論范文--讓法律成為全民的信仰
加快法治進程,已是當下國家治理的一個緊迫的課題。很自然,人們總是將目光向著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領。同時,法治社會建設也當及時提速,它是主體,是根基。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是依法治國的參與者、捍衛者、推進者。知法,守法。其實,更重要的還在反省自身:我們是否真的信法?
法律信仰的表達,是指人們發自內心深處的認同和自覺自愿的依歸;法律信仰的實質,是它對公平正義理念的維護和對公民基本人權的保障;法律信仰的標識,是它深植于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心靈深處;法律信仰的踐行,意味著公民應當知法、守法,并更積極主動地投入法治社會的建設。那么,法律如何才能成為全民自覺的信仰?
首先,這信仰源自民主立法的參與。人民大眾是立法的主體,他們的立法參與是立法正義價值的崇高體現和有效保障。現代社會是一個日益多元的社會,不同的社會群體,自有其不同的利益訴求、不同的價值取向和不同的意志主張。如何保障民眾的民主權利,拓展立法的民主參與,建立通暢的表達渠道和有效的參與機制,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將那些不同的訴求、取向和主張,協調、凝聚、提升為法律規范和國家意志?我們必須清醒,擴大民眾的立法參與,既是一個體現人民當家做主的過程,也是一個將法律精神潛移默化融入民眾思想觀念的過程。
其次,這信仰源自法治環境的熏陶。法律信仰不是被灌輸出來的,被教導出來的。人們更多地是在社會生活的實踐中生發深刻的感知、與政府官員的互動中獲有現實的引領。我們不能無視官場腐敗對民眾心態的傷害:官商勾結,巧取豪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百姓由激憤而無奈而麻木;我們不能無視上訪亂象對法治思維的誤導:“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直接刺激訪民的抗爭文化和投機心理;我們不能無視行政暴力對公平正義的挑戰:強征土地強拆民宅在城市化浪潮中一再上演,導致群體性事件接踵而來;我們不能無視官員雷語對法律信仰的褻瀆:“我就是法!”直接挑戰社會的底線和百姓的常識……權大,還是法大?我們絕不能再掉入另一個陷阱:拳大,還是法大?
再次,這信仰源自司法公正的彰顯。司法公正是社會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這道防線失守,社會難免陷入“以暴制暴”的困境。這也就是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說的:“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決其惡果甚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只是弄臟了水流,而不
公正的判決卻是弄臟了水源。”毋庸諱言,民眾對當下的司法狀況多有不滿。一些法官缺乏最起碼的法律敬畏,喪失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批條子,打招呼,跑關系,權大于法,錢重于法,情過于法,甚至甘心充當黑社會的保護傘,導致同案不同判,出現一起又一起的冤假錯案。司法腐敗,不僅嚴重地動搖威脅著法律的平等性、權威性,也極大地扭曲消解著人們的公平觀念、法治意識。司法改革已經敲響鼓槌,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強化監督制約機制,提升法官專業素養,落實審判獨立原則,就是要努力讓民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文明是人民建設的,法治也是由人民推進的。這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利器,是社會價值的核心,也是我們每一個普通民眾權利和力量的源泉。
推薦訪問:申論例文---讓法律成為全民信仰 例文 申論 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