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心得體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上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國家取得反腐敗斗爭壓倒性趨勢之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歷史長途之中,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是必然的手段。
2018 年 3 月 5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會第一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本次大會將審議并表決憲法修正案草案、審議并表決監察法草案,選舉產生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中正式確立了監察委員會作為國家機構的法律地位,詳細列出了監察委員會的地位、組織結構、權力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反腐敗重拳出擊引發全世界矚目,力度大、效果明顯。我們國家迫切需要把傳統反腐納入法治化的規范軌道。
一、法治觀念是法治思維的前提。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于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而法治觀念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地位、作用等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實質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國的理念、意識與精神。意識決定行為,是領導思維的前提。由此,樹立法治觀念,是廣大干部群眾最迫切的需要。各媒體和傳播形式也要先從強化法治觀念上多作文章。
二、法治知識是法治思維的保障。法治思維讓我們將法治的諸種要求
運用于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而如果對法治缺少認知和了解,不懂法,不熟悉法律,法治思維體系也是無法建構的。而法治知識又有與時俱進,更新較快的特點,因此,加強對法治、法律、法規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三、理性思考是正確的法治思維。沖動是魔鬼,理性思考是法治得以實行的正確思維方式之一。生活中人們對腐敗行為自然痛恨,但謾罵、指責無濟于事,以暴制腐自身違法,更是要不得的。法治方式有助于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推動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展。社會和民眾更多一些理性思考,也是社會的文明進步。
四、依法辦事是正確的法治方式。法治方式就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正確的法治方式自然是依法辦事。法治面前,公正為先,法律即為準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只有依法辦事深入人心了,法治建設才談得上成功。那種法治面前妄想特權,那種妄圖鉆法治漏洞的作法,都是反法治的,嚴重的要不得。
法治思維影響和決定著法治方式。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需要形成良好法治習慣。紀檢干部要守住職業紅線,要嚴格貫徹實施確保執行到位,這樣才能保證反腐敗工程的順利開展。要認真貫徹憲法要求和監察法立法思想,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對侵占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腐敗案件的懲治,增加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推薦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 監察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