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妙手,五招【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高考作文 妙手 五招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 高考議論文要做到“自 然天成” , 平時就必須練就一雙“妙手” 。
下面“妙手” 五招, 不妨一試。
第一招:
故事式開頭 所謂故事式開頭, 就是開篇講述一個引 人入勝的小故事, 用 敘述性的語言,把情節表述清楚, 然后由這個故事引 出文章的論點或論題的一種方法。
用 故事開頭, 既豐富了 文章內 容, 又能自 然而然地引 出觀點, 并能激發評卷老師的閱讀興趣。
請看:
例 1
我常常被那個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動得落淚。
“尾生與女子約, 女子三日 不至, 遇大水, 尾生抱柱而死。
” 尾生就是這樣一位執著得可愛的君子, 為了那一個或許并不重要的約定, 為了 守住自 己心靈深處寫給自 己的那一份契約, 他竟然用 生命來壯烈地捍衛它。
我從他的身上看到了 閃光的兩個字——誠信。(《守住心靈的契約》 )
作文的開頭, 考生向我們講述了 一個誠信的故事, 尾生為了 守住約定, 竟抱柱而死。
故事非常簡潔, 關鍵是作者把尾生和誠信聯系起來, 很自 然地引 出了 話題。
古人尚且知道守住心靈的契約, 那么我們呢? 我們又該如何守住心靈的契約呢?
例 2
春秋時期, 晉國有一權臣趙簡子, 為了 表示他有仁慈之心, 喜歡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 讓他在年初一時放生。
于是, 每年邯鄲地方的老百姓便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 來進獻斑鳩。
這是何其荒唐!
為了 放生, 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很多 很多 , 以致“名” 為行善, “實” 為行惡。
這種只講形式,不講效果的做法, 正是一種沽名釣譽、 假仁假義的偽善行為。
由此可見, 只顧 “名”而不注重實際的形式主義, 其害何其深也!
( 《“名” 與“實” 》 )
開頭首先把趙簡子這種追求的“名” 與造成的“實” 相矛盾的具體情形展現在讀者面前, 把讀者引 入一個有趣的故事中, 同時又引 導讀者思考, 避免了 一開頭突兀的說教, 符合人們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過程。
運用 故事開頭的手法, 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 要精心選擇故事, 以利于觀點的引 出;
二、 因為故事僅是一個由頭, 所以敘述不宜過細, 篇幅不宜過長, 能引 出觀點就行;
三、 一個故事可以從多 角 度理解和詮釋, 在敘述時就要重點突出能夠引 出自己觀點的那一個側面, 使觀點的引 出水到渠成。
第二招:
層進式結構 層進式結構也稱遞進式、 層遞式, 就是按照邏輯關系, 由淺入深, 層層遞進,縱向開掘的一種結構方式。
層進式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是將中心論點分成幾個分論點時, 這些分論點之間構成的是由淺入深、 由簡單到復雜的關系。
層次間可用 諸如“不僅……而且……” “……況且” 等關聯詞語過渡。
這種結構俗稱“剝筍法” , 一層一層地“剝殼” , 最后顯出其本質。請看:
例 3
嚴于解剖自 己 1. 要不斷進步, 必須無情地“解剖自 己” 。
2. 論述如何才能“解剖” 好自 己。
①對自 己要有自 知之明。
( 這是“解剖” 好自 己的前提。
不了 解“病” 在哪里, 就無從下刀)
②光有自 知之明還不夠, 還要勇 于自 我批評。
( 這是解剖好自 己的途徑。
不開刀, 就無從去“病” )
③自 我批評的勇 氣來源于對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 這是解剖好自 己的關鍵。
不掌握開刀的規律, 刀就開不好, 也就難以真正去“病” )
3. 嚴于解剖自 己就會提升自 己。
提綱中先提出觀點, 然后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時候, 采取“剝筍法” 一層層地深入分析, 指出要“解剖好自 己” 就要有“自 知之明” “要勇 于自 我批評” ,要有“對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 , 從而有力地論證了 觀點, 并解決了 問題。
二是按照“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 的思路安排論證結構, 即按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的順序來寫。
這種論證結構的好處是層次清楚, 邏輯嚴密, 論證深刻。
請看:
例 4
不要輕易說“不”
①人貴在自 信自 強, ……所以無論面對著多 大的艱難險阻, 我們都不要輕易說“不” , 我信我就能。
②要成功就不要輕易說“不” 。
③要活得精彩就不要輕易說“不” 。
④學會堅持就不會輕易說“不” 。
⑤學會自 信就不會輕易說“不” 。
⑥只要堅持, 你便成功; 只要自 信, 你便活得精彩, 在困難面前, 我們都不要輕易說“不” 。
( 2008 年廣東高考優秀作文《不要輕易說“不” 》 )
本文開頭第①段, 考生首先解釋了“不要輕易說‘不’ ” 的具體含義:
那就是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的時候, 應有一種“自 強自 立” 的精神。
從“是什么” 的角 度來入題。
②③兩個段落便從“為什么” 的角 度來論證中心論點:
因為“要成功” “要活得精彩” 就要“不要輕易說‘不’ ” 。
④⑤兩個段落, 便是從“怎么樣” 角 度來論證, 學會了“堅持” “自 信” 就會“不輕易說‘不’ ” 。
第⑥段, 總結全文。
整篇文章采用 “層進式” 結構, 環環相扣, 干凈利落。
運用 層進式結構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層進式的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要恰當,要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 不可隨意顛倒; 二、 層進式各個部分之間的過渡要自 然,要用 一些過渡性詞語承上啟下; 三、 在按“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的順序寫作時, 要明確回答各部分的內 容。
第三招:
點例法舉例 所謂點例法舉例, 也叫排比論證法。
就是運用 排比的句式列舉一組相似的論據, 然后進行歸納議論分析。
運用 點例法舉例, 可以用 較少的文字列舉大量的例子, 使例證全面而充分。
此外, 由于運用 了 排比句式, 大大增強了 文章的氣勢、議論說理的力度、 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例 5 楚大夫沉吟澤畔, 九死不悔; 魏武帝揚鞭東指, 壯心不已; 陶淵明悠然南山, 飲酒采菊。
我敬佩他們, 因為他們在混雜的塵世, 了 解本身, 找回靈魂,做了 亂世中最純的一滴。
縱然諂媚污蔑視聽, 也不隨其流揚其波; 縱然馬革裹尸,魂歸狼煙, 追求的只是豪壯; 縱然一身清苦, 終日 難飽, 也愿怡然自 樂, 躬耕隴畝。
堅守靈魂最純的成分, 能和亂世中的美神媲美!
( 河北高考滿分作文《汪洋中的一滴》 )
像這樣運用 排比列舉的形式, 不但高度概括了 事實, 加大了 用 例的密度, 還大大強化了 語勢, 增強了 論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我們在列舉了 多 個論據之后,需要對這些論據進行比較分析, 歸納總結出它們的共同點, 這個共同點必須緊扣論點。
例 6 屠格涅夫為了 施舍路邊的乞丐, 翻遍了 自 己的錢包, 卻找不到一分錢,只得握住乞丐的雙手說“我很抱歉, 朋友” ; 雷鋒在戰友們不在時, 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凈曬了 ; 周恩來總理衣容整潔, 談吐大方, 豈是朝夕 而成的? 《士兵突擊》 里的許三多 , 在班里的戰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時候, 一個人默默地搬運石頭, 日 積月 累愣是獨自 修成了 一條路…… 舉手是小事, 投足是小事, 細節更是小事。
吃飯是小事, 說話是小事, 出門上街是小事, 回到家也是小事, 和一個朋友交往是小事, 和一個陌生人交往也是
小事, 其實生活就是一件件這樣的小事, 需要我們點點滴滴去做。
( 2008 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舉手投足之間》 )
本文在舉例和分析時, 使用 點例法, 論證充分有力。
尤其是在舉例之后對材料的共性進行了 歸納分析, 使得觀點更加明確。
使用 點例式分析, 要注意三點:
一、 幾個事例的敘述角 度要一致, 要能夠論證共同的觀點, 但又各有各的精彩; 二、 敘述語言要簡潔, 一般一個例子不超過40 字; 三、 要在例后進行一定的歸納分析, 指出共性, 揭示本質, 從而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
第四招:
假設式分析 所謂假設式分析, 也叫假設論證。
就是針對前面所舉的事例, 從反面進行假設, 進而得出一個與事實相反的結論, 從而有力地論證中心論點。
例 7 海爾集團始終堅持以技術作為發展的手段和依托。
在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 從引 進技術到整合國內 外資源、 自 主創新, 堅持“技術創新課題來自 于市場難題” 和“設計創造高質量、 高附加值” 的研發理念, 通過技術創新使集團在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上取得長期的成功, 營業額年平均增長率達到 78% , 持續保持在家電與其它在相關領域的領先地位。
可見, 海爾的成功在于創新。
假如海爾集團因循守舊, 不進行技術創新, 不更新研發理論, 也許海爾早就被市場淘汰,“海爾” 這個品牌也不會聞名中外。
正是由于海爾集團的不斷創新, 打響了“海爾” 這個品牌。
所以, 創新是海爾發展的不竭動力, 是促進社會發展的不竭源泉。( 《成功在于創新》 )
本段先列舉海爾集團創新的事實:
因為“不斷創新” 所以才取得“成功” 。在敘述事例時揭示了 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
再從反面假設, “假如海爾集團因循守舊, 不進行技術創新, 不更新研發理論……” , 從分析原因到分析結果, 得出與事實完全相反的結論, 從而有力地證明了 論點“成功在于創新” 。
運用 假設式分析, 事例與假設分析可以明顯分開, 即先敘事再反面假設; 有時也可采用 夾敘夾議形式。
此類分析法常常用“假設不……”“試想如果不……” ,引 出與所舉事例相反的情況, 進而展開論述。
第五招:
深思式結尾 在文章結尾設置疑問或反問句, 能使讀者在讀完本文之后, 對自 身或者現實生活進行思考, 從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 的表達效果。
例 8 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學發展觀” , 不也值得人類在工農業發展、 環境保護、 城市擴張的大課題上反思嗎? 為什么馬路越修越寬而交通卻越來越堵塞? 為什么高層小區越建越密而人們的精神家園卻越來越空虛? 為什么太湖巢湖水質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污染越來越嚴重? 事實證明, “發展” 不能不顧生態平衡, 遵
循科學規律才能發揮物質特性的潛能, 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甚至遭到“文明的懲罰” 。
( 2008 年北京高考滿分作文《小杯子大道理》 )
本文結尾步步設問, 從“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學發展觀’ ” , 引 發一連串的思考, 進而歸納總結, 并警示可能會“遭到‘文明的懲罰’ ” 。
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掩卷沉思嗎?
以上各招, 招招有效, 只是這些招式都是建立在素材積累、 思維訓練的基礎上的, 因此“運用 之妙, 存乎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