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鞏固從嚴管黨治黨制度基礎(精選文檔),供大家參考。
鞏固從嚴管黨治黨的制度基礎
摘 要:中國共產黨從嚴治黨的基本方針,客觀上契合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加強和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全面落實從嚴管黨治黨。只有切實做好從嚴治黨,才能有效貫徹實施黨的領導方針政策。而要實現這一目標,保證每一個黨員時刻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心中有黨,切實發揮自身作用,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加強人民群眾監督,注重黨內制度建設,完善黨內監督體系,夯實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礎。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以公有制為主體;人民為本;黨內制度;制度基礎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07-0016-02
黨中央自十八大以來,就提出了關于從嚴治黨、以黨管黨,同時進一步完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強調從嚴治黨的核心位置。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首先肯定了黨的重要性,指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保證全面從嚴治黨得到有效的落實,保證每一個黨員
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為黨、在黨護黨,依賴于它牢固的思想理論基礎、經濟制度基礎、政治制度基礎和政黨制度基礎。
一、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鞏固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理論基礎
做好從嚴治黨的“精神儲備”,毋庸置疑,要落實從嚴治黨,就必須從思想建黨入手。先從思想上重視建黨,才能進一步鞏固提升黨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的“導航”作用,并以此為依據不斷強化作風、組織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堅持正確的方式,并不斷穩固政治定義。
相較于非馬克思主義政黨而言,中國共產黨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我們是先進的政黨,擁有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念。換言之,即中國共產黨首先就具有正確的指導思想,而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引領全中國人民取得一次次的勝利,比如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成為長期執政的黨。積極推進思想建黨,必須用先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為保證全黨步調一致創設前提條件,營造黨內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圍。以黨章為依據,切實推?M 從嚴治黨,我們要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的發展觀念,要深刻領悟馬克思、毛澤東等偉人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要以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指引,不斷凈化自我、完善自我,全面提升自我。只有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的第
一位,把控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打造牢固的信仰根基,把穩思想之帆的航向,我們黨才能永葆生機和活力。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1]。如果沒有理想信念或者未能堅持理想信念,那么就可能會得“軟骨病”而無法發揮一個共產黨人所應該具有的作用。所以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就必須夯實馬克思主義思想,并以此為信念,堅定不移。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個部門、領域、行業之間的交流愈加密切,共產黨人面臨著更多利益的誘惑,此時需要他們更加堅定思想追求,“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思想上出現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2]。毋庸置疑,我國走的是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面對著可能出現的各式各樣未知的問題與困難,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之下,共產黨人面臨著重重考驗,必須更加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這是黨員的思想靈魂,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也是保證全黨上下保持團結一致的政治基礎。實行從嚴治黨,就必須在全黨范圍內加強文化建設,整治黨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黨紀黨風,這其中,黨員領導干部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領導干部是黨員隊伍中政治覺悟高、工作能力好的優秀黨員,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思想上都對其他黨員有著很大的影響。廣大領導干部在看待和處理問題時一定要充分結
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結合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等思想觀念,深入剖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牢記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遵守黨章黨規,規范自我言行,“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2]。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將理想信念外化為實際行動,讓其他黨員和群眾在自己的行動中感受到強大的理想信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黨員一定要具有奉獻精神,積極投身于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鞏固全面從嚴治黨的經濟制度基礎
統治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是“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3]。很多時候人們可通過政黨的綱領、性質了解其階級以及經濟地位。不可否認的是任何執政黨都要穩固其執政地位,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最為關鍵的就在于強大的經濟基礎,即國家經濟制度。當然,中國共產黨也是如此。盡管如此,中國共產黨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政黨還是具有本質上的區別的。首先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是千千萬萬的無產階級,而非少數資產階級的利益,其根本宗旨是為人民群眾服務,所掌握的經濟基礎也是以服務于民生、服務于人民為導向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
義經濟制度,它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習總書記強調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是保證我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證,也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保證”[4]。經濟剝削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一定社會范圍內,勞動者占有的生產資料不均以及分配不公。因而從這一方面來說,正是公有制的實施,才使這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公有制從根本上取締了剝削制度,避免了產生經濟剝削的可能性,實現平等占有生產資料,對于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公有制的建立也改變了以往在生產過程中勞動者之間相互排斥、你爭我搶的不良競爭關系,因為勞動產品歸勞動者共同占有這一經濟利益的一致性,使廣大勞動者間形成了友好的關系。從本質上說公有制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分配方式和勞動者的勞動性質,推進了按勞分配這一原則的發展。客觀上看這也契合了我國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和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利這一基本出發點,由此進一步鞏固了其執政黨的地位。
推薦訪問:鞏固從嚴管黨治黨制度基礎 嚴管 治黨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