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初探(全文),供大家參考。
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初探
【摘要】
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質和培養質量。
在新時期國內外復雜的外部環境下, 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擺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大的歷史課題, 本文就新時期如何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
轉型; 意識形態; 思想陣地
An Exploration to Ideological Work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bstract:
Ideological work of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work of the Party,
which determines the political attainment and training quality of the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In the complex domestic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a new era,
how to fulfi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ecomes a major historical issue that is placed in front of college educators.
Thus,
this thesis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study and exploration on how to fulfi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universities in a new era.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ideology;
ideological field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是黨
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不僅承擔著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使命, 而且也決定著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素質和培養質量。
新時期,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國內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快,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更為復雜的局面和更為嚴峻的挑戰。
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力度, 守好高校思想政治領域的一方凈土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 深刻認識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長期以來,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 始終站在黨和學校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謀劃學校的意識形態工作, 學校黨政班子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努力推動學校科學發展。
在當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意識形態工作環境下, 我們必須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和學校改革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這項重大工作, 提升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實效性。
第一, 意識形態工作關系舉什么旗、 走什么路、 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方向問題。
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事關黨的前途命運, 事關國家長治久安, 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去年 8 月 21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當前, 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互疊加、 集中呈現,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 選擇性、 多變性、 差異性明顯增強, 我們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 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 管理權、 話語權。
第二, 意識形態工作關乎社會及國家穩定發展大局。
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和搖籃, 努力造就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
班人, 是黨和人民賦予高校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職責。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 誰掌握了青年, 誰就掌握了 未來, 青年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前進, 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實現中國夢不僅需要當代大學生具有過硬的本領和技能, 更需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
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學生, 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教育和引導學生, 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和教育改革穩定大局的重要課題。
第三, 意識形態工作關乎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對于高校而言, 這也是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任務。
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廣大師生,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 進一步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 實效性, 著力培養和強化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意識, 是各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教育的根本目 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 如果一個人在思想意識形態上出現了 偏差, 沒有同黨和國家保持一致,這樣的人最終在思想上就有可能會走上的邪路。
因此, 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要牢固樹立“德優為先” 的思想, 著力夯實人才培養的社會主義導向,守好人才工作的思想陣地。
二、 科學研判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
高校歷來是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之地, 各種社會思潮都希望通過大學來傳播、 擴大其影響, 對高校黨建工作構成了較大的壓力。
當前, 高等學校意識形態的主流和思想主流是健康的、 積極向上的, 但是也不能不看到, 當前意識形勢領域也很不平靜。
(一)
西方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強勁滲透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 西方文化通過影視、 書刊、 網絡等途徑像潮水般洶涌而至。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擴展, 網路傳播呈現出了 一種開放性的姿態, 互聯網逐漸深入到人類社會的思想領域, 引起人們的價值觀念、 思維方式的變革。
西方發達國家, 利用互聯網、影視、 熟客等各種途徑傳播資本主義意識形態, 進行思想滲透, 他們不僅擁有強大的技術系統, 而且研究了各種意識形態的傳播理論與方法。
目前,互聯網正日 益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所謂的西方價值觀和“人道主義” 的外衣的掩護下, 西方主流意識形態往往極力渲染西方政治制度和生活理念的優越性和不可超越性, 以意識形態多元化、 意識形態虛假化或隱或現地削弱、 貶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試圖用文化滲透的策略影響大學生的政治態度和價值取向, 最終產生對西方意識形態的盲目崇拜心理。
當前, 在互聯網上, 意識形態領域的雜音、 噪音較多, 極少數師生容易受到網絡媒體的影響, 理想信念動搖, 價值觀偏離, 道德情操下滑。
(二)
中國社會轉型發展的不斷加快增加了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復雜性
當前社會結構調整的深刻變化, 變化導致人們對過去較為統一的思想觀念、 行為準則以及人生觀和價值觀, 由認同走向迷惑或質疑, 由此產生了 思想觀念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這些變化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高校中來, 從而導致對高校主流意識形態的導向功能產生較大的沖擊和消解。
此
外, 隨著改革的深化, 整個社會顯現出極大的流動性、 過渡性和不穩定性,矛盾和沖突逐步凸現。
其中最為典型的無疑是社會不公的加劇和腐敗現象的蔓延, 這也直接導致不同社會階層對于我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認識和理解, 出現模糊化和離心力不斷增加的趨勢, 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說服力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效果。
(三)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需求
當前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途徑是理論課程和日常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這些課程雖然在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人生觀, 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觀點方面發揮了 重要的作用。
但是,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 注重理論體系的完整性有余, 而對實踐中的熱點、 難點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關注不足。
作為主渠道和主陣地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課, 不再是大學生們自愿認同的對象, 而是成為強制被動接受的負擔。
上課內容過于固定、方法陳舊, 對現代新現象、 新問題、 新科技、 新觀念反映得不夠, 使得意識形態教育脫離社會實踐, 變成遠離生活的理論說教, 造成了 教師“供給”與學生“需求” 之間的矛盾, 也就大大降低了理論課的吸引力和教育實效,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效果不好。
在一些高校, 甚至出現極個別教師自己都不相信所將的內容, 更何談意識形態教育入腦入心。
形勢十分嚴峻。
(四)
對意識形態工作重要性認識的缺失制約了高校思想陣地作用的發揮
當前, 一些高校工作者認為意識形態陣地的爭奪離自己的工作生活還
很遠, 對意識形態工作存在著“不想管、 不會管、 不敢管” 的問題。
遇到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 往往會手足無措, 不知道怎樣去合理地處置。
如果聽任這些言論大行其道, 勢必搞亂學校的思想陣地、 貽害學生的健康成長、危及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政權安全。
此外, 還存在一些外籍人士將學校作為傳教場所, 向廣大涉世未深的青年學生大肆宣傳西方宗教思想, 妄圖從思想上同化、 控制學生, 導致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
近年來, 國內高校校內非法傳教事件屢禁不止,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三、 切實抓好意識形態工作不放松、 不動搖
高校穩定是社會穩定的晴雨表。
要始終保持警惕, 樹立憂患意識、 責任意識, 把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貫穿學校工作的始終, 研究新情況, 解決新問題, 幫助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把學校這個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陣地建設好、 管理好。
(一)
堅定方向, 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適應性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轉折之中, 當代中國正處在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大變革之中。
21 世紀我們面臨的將是經濟、 政治、 教育、 科學、 文化、軍事、 民族精神等一系列競爭, 是一場大的較量。
高校越來越成為各種思想文化相互震蕩沖擊的前沿, 成為各種非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爭奪青年大學生的重要區域。
要牢固樹立全球意識、 大局意識, 在涉及學校辦學方向、 維護政治穩定、 人才培養目標、 長遠發展規劃等重大問題上, 都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 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 理論導向和政策導向,使意識形態領域的防御能力、 調控能力更好地適應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
經濟全球化趨勢和科學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的新形勢, 適應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潮相互交錯、 相互激蕩的新形勢。
(二)
提高認識, 強化意識形態工作的針對性
意識形態工作可以說是我們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是黨團結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 也是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
2013 年 8 月 20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 “經濟建設是我們黨的中心工作,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 將意識形態工作置于同經濟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 將其視為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要工作。
為此, 必須認真分析意識形態領域形勢, 強化生命線意識, 切實抓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
要充分認識“生命線” 的地位和作用, 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樹立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理念, 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
明晰責任, 確立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主體
高校各二級單位主要負責人要旗幟鮮明的承擔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 切實解決不想抓、 不會抓、 不敢抓的問題, 盡心盡力, 盡職盡責, 必須做到守土有責、 守土負責、 守土盡責。
宣傳思想部門要一定要把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 胸懷大局、 把握大勢、 著眼大事, 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 做到因勢而謀、 應勢而動、 順勢而為。
各部門要齊抓共管, 積極參與到意識形態工作和宣傳思想工作中來, 形成上下一條心, 力往一處使的意識形態工作局面, 做好做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
要妥善應對各類不穩定因素和突發事件, 做好學校群眾工作, 化解矛盾、 理順情緒,
營造和諧民主的校園氛圍。
(四)
抓好載體, 擴大意識形態工作的覆蓋面
要大力培育先進校園文化, 以優良學風為引領,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體的大學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
要充分利用高校自身文化品牌, 加強意識形態教育, 把教育活動滲透進文化活動之中, 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與認同。
要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 拓展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空間和渠道,主動占領思想陣地, 強化載體意識, 既要正視挑戰, 又要充分重視和運用新的載體的作用, 擴大覆蓋面, 增強影響力, 確保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五)
創新手段, 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實效性
學生對一種意識形態是否接納, 意識形態的功能目標能否實現, 傳播意識形態的形式、 方式、 手段、 方法起著重要作用。
因此, 高校要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當代大學生思想活動的新情況、 新特點, 探索新形勢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規律和辦法, 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親合力, 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真正深入人心。
要積極探索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方式, 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的思想,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以青年學生的政治責任感和政治意識為突破口, 貼近實際、 貼近生活、 貼近學生,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 實效性和吸引力、 感染力。
要積極實施思想政治集體備課制度, 不斷提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學水平。
要鼓勵相關領域的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 不斷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理論水平, 增強高校意識形態工
作的理論性和實效性。
推薦訪問:新形勢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初探 意識形態 初探 新形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