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形勢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經驗材料,供大家參考。
新形勢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
經驗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早在 2013 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就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這個論斷是對世情、國情和黨情的科學概括。縱觀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史,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通過闡述意識形態概念與特征,提出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工作的相關建議,旨在引導基層黨組織對意識形態工作形成正確認識,進一步增強意識形態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地做好思想宣傳工作。
一、意識形態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一)意識形態的概念和特征
意識形態屬哲學范疇,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理解、認知,是一種對事物的感觀思想。意識形態與一定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直接相聯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學藝術、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識形態)、哲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等意識形式,是社會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人與人的經濟關系和政治關系的反映。
意識形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現實性。意識形態是一種抽象的理論,但并不是純粹空洞的東西。它有指向性,總是指向現實。二是總體性。意識形態是由各種具體的意識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經濟思想、社會思想、教育、藝術、倫理、道德、宗教、哲學等構成的有機的思想體系。三是階級性。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階級功能。其地位由不同的社會集團和階級所處的地位決定。四是相對獨立性。意識形態雖為社會存在所決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是相對獨立的。五是依賴性。意識形態不是人腦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會存在。在社會研究中,政治意識形態是一組用來解釋社會應當如何運作的觀念與原則,并且提供了某些社會秩序的藍圖。
(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馬克思是意識形態理論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社會模型。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無產階級的
意識形態是階級性和科學性的辯證統一。列寧分析道:“馬克思主義這一革命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贏得了世界歷史性的意義,是因為它并沒有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地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據此,列寧提出,十月革命勝利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認真地吸取以前一切文化成果中有價值的東西,發展真正的社會主義文化。意識形態工作關系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方向問題。我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些系統化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決定著我國國家性質、政權性質,指引著我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必須毫不動搖地加以堅持。
二、意識形態領域仍有挑戰 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經濟工作搞不好會出大問題,
意識形態工作搞不好同樣會出大問題;經濟工作搞好了,意識形態工作搞不好也會出大問題。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意識形態領域的事件為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鑒。所以說,意識形態是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向前推進的關鍵因素。我們既要有硬實力,也要有軟實力,既要切實做好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為意識形態工作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又要切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為經濟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為中心工作而忽視意識形態工作,也不能使意識形態工作游離于中心工作。鞏固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不能說只要群眾物質生活好就可以了,這個認識是不全面的。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精神上喪失群眾基礎,最后也要出問題。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三、加強意識形態教育的相關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機關黨員、干部要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腳踏實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取得“接力賽”中我們這一棒的優異成績。黨的十八屆六中
全會明確要求全黨要“進一步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特別是要切實做好思想理論準備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我們必須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切實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實現 xx 高質量發展目標貢獻力量。
(一)加強黨組織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對宣傳思想部門和各級黨委的職責作出了強調,并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此外,中共中央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要求強化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以文件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黨管意識形態,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的重要方面,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明確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必須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切實提高領導力、控制力,關鍵在于如何能夠從根本上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在真學深學上下功夫,既要領會基本觀點,又能把握精髓要義,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切實把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做好工作、解決問題、提升思想的實際成效,積
極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事業中來。
(二)領導干部要積極帶頭學習馬克思主義原著
領導干部是我們黨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抓好意識形態工作,關鍵是要充分發揮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作用。xx 市委辦公室專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明確各級黨委(黨組)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述職重點內容的通知》,在 9 個方面規定了需納入述職的內容。領導干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原原本本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心組成員可通過個人自學、專家導學和集中研學等方式深入開展專題學習。以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方式,帶頭原原本本地學,帶動全體黨員干部學。要通過舉辦講座、座談討論等形式組織集中研討,查問題、補短板,深化對系列講話精神的學習認識。把專題學習活動與開展“迎接改革開放 40 周年”學習宣講活動相結合。同時,進一步健全學習制度,確保中心組學習時間、內容、人員三落實,確保學習不走過場、取得實效,確保學習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三)加強主流意識教育,補上精神之“鈣”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全黨特別是宣傳思想戰線必須擔負起的一個戰略任務,這對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宣傳思想工作如何“育新人”提出要求、作出部署,指明了立德樹人、以文化育人的實踐方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培養時代新人,重中之重是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高揚信仰旗幟,補足精神之“鈣”,才能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激發源源不竭的奮進力量。必須以主流意識形態的科學性、真理性來引領多元,使多元文化在“一主”的統領下形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大合唱,形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正能量,成為推動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的精神動力。機關黨員干部要重視理論學習,通過堅持不懈學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
(四)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就要做好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主”對“多元”的統領和指導,發揮主流意識形態指導思想功能。各基層黨組織,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育黨員干部。通過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使之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引導全體人員自覺實踐。必須大力加強經濟、法治、社會等領域的意識形態建設。要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提升黨員干部意識形態工作能力,敢于同意識形態領域的錯誤傾向作斗爭,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敢于發聲。在發展改革業務工作部署與安排中,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放在指導地位,抓住了這個關鍵,才能真正做到不讓自由主義誤導發展改革事業的建設。
(五)創新形式,注重實效
豐富專題學習形式,通過個人自學、“菜單式”選學、集中學習、專題輔導、講學研討、調查研究等學習形式,切實提高黨員干部理論水平和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充分利用機關黨建網、內部刊物和各類媒介陣地,加大宣傳力度取得學習活動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效。可以采取邀請專家作專題輔導,傳授理論觀念,解惑答疑,提高黨員干部對中央大
政方針的理解;也可走出機關赴紅色教育基地,參加階段性專題培訓,學講話、學理論,憶初心,使黨員干部牢記“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愛崗敬業,自覺奉獻,為集體榮譽增光添彩。先進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鮮活的價值觀。通過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以價值認同凝聚價值共識,形成人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爭當時代新人的生動局面。
(六)牢牢把握信息網絡化對意識形態的控制權
與傳統的文化傳播方式不同,網絡傳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開放性、海量性等特點。借助互聯網這一新技術平臺,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獲得了新的技術載體、新的傳播渠道和新的言論空間,這有助于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當前,互聯網已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并成為人們反映心聲、表達言論的重要平臺。我們要充分認識互聯網的重要作用,培養互聯網思維,積極擁抱互聯網,大力拓展意識形態工作的網絡平臺。要更新工作手段和方法,借助新興媒體搶占輿論高地,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識形態對網絡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導力。在發展改革業務中,要充分發揮 OA 系統、微信群、QQ 群快速、便捷的功能,發布
加強意識形態管理的理論文章,供黨員干部學習,增強全體人員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
(七)建立并完善黨員、干部意識形態考核機制
積極建立并完善黨員、干部意識形態考核機制,將意識形態方面的相應考核機制落實到基層。要實行定期檢查評學制度,建立學習檔案,對黨員的學習情況定期檢查并組織講評。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提出:“必須把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貫穿于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全過程,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考察識別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首先看是否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因此,必須積極探索建立并完善黨員、干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相關制度,并將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最重要的考核指標。
推薦訪問:新形勢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經驗材料 工作經驗 意識形態 新形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