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革命傳統教育,供大家參考。
革命傳統教育
編輯本段 詞語釋義 德育內容之一。使受教育者繼承和發揚無產階級在革命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優良作風和高尚品德的教育。主要內容是:養成密切聯系群眾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作風;培養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謙虛謹慎等良好品質;養成艱苦奮斗、勤勞勇敢、不怕困難的品德;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和為共產主義事業而英勇犧牲的獻身精神。[1]
編輯本段 革命傳統教育的含義
用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對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教育。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代相傳的優良革命傳統,這就是成千上萬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輩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英雄業績和
開展革命教育 革命精神,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培育出來的黨的三大作風。這些革命傳統是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鼓舞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奮發圖強,積極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巨大動力。其精神實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斗終生。
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內容
(1)黨的三大作風教育,即教育人們要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要密切聯系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關心群眾疾苦,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要在黨內和人民內部本著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2)教育人們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特別是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這新的形勢下,我們更要發揮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3)教育人們學習革命先輩們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的崇高品德。
(4)教育人們,特別是干部、黨員,要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養成民主作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5)教育人們繼續發揚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政治優勢,結合新形勢和新特點,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革命傳統教育的目標
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可以激發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繼承革命傳統,為振興中華,實現四化而獻身的精神。
革命傳統教育的形式
革命傳統教育的形式很多,如作報告,組織參觀、座談,訪問革命老人,談革命回憶錄,看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戲劇,進行劇評、影評等,無論采取哪種形式,都要注意從群眾的思想實際出發,講求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