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年世界戰史十大經典文庫19667565(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百年世界戰史十大經典
---在戰爭歷史的坐標上
20 世紀是戰役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戰爭歷史的坐標上, 人類由機械化戰爭走到高技術戰爭、 信息化戰爭。
作為戰爭重要組成部分的戰役, 也從陸地、 海洋走向了天空、 太空,從有形的戰場走向了無形的空間。
難以計數的會戰、 空戰、 海戰、 登陸戰等構成了機械化戰爭時代戰役的主要內容, 千機轟炸, 百艦聚首, 千輛坦克大戰, 幾百萬人的軍隊廝殺成為它的典型畫面。
一個"大"字可以說是這一時代戰役的最根本特征。
60、 70 年代新技術革命興起后, 戰爭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
盡管臨近世紀末, 戰爭仍處于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的過渡期, 但在海灣戰爭、 科索沃戰爭等高技術戰爭中, 仍顯示出陸、 海、空、 天、 電全維立體作戰的信息化時代戰役特征和高效、 低耗、 精確、 靈敏、 即時等戰役特性。
隨著通訊、 指揮、 控制、 打擊等戰爭手段日益完備, 一些戰術、 戰役行為往往能達成戰略目的, 戰略、 戰役、 戰術 3 者的界限更加難以區分, 戰役層次在戰爭中的輪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 20 世紀仍有許多戰役猶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 熠熠生輝。
⑴"大戰中的大戰"? ? ? 凡爾登? 索姆河戰役
塹壕前的大廝殺。雙方共傷亡 130 多萬人。
"陸戰之王"初顯神威。
1916 年, 德軍對通往巴黎的門戶和法軍陣地的樞紐? ? ? 凡爾登進行重點進攻。
英法聯軍為減輕凡爾登所受壓力, 在索姆河發動支援性進攻戰役。
2 月 21 日, 德第 5 集團軍擔任凡爾登主攻。
德法兩軍前線兵力 3∶ 1, 火炮對比 7∶ 1。
為求勝利, 雙方不斷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 15~30 公里、 縱深 7~10 公里戰場上, 雙方共 150 萬人的軍隊進行了激烈廝殺。
戰役第一天, 德軍就發射了 200 萬發炮彈。
7 月 1 日, 英法軍隊向駐守索姆河地區的德第 2 集團軍發起進攻。
雙方共投入了 153 個師, 約一萬門火炮、 1000 架飛機。
英軍在作戰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 ? ? 坦克。
在由塹壕和支撐點配系的 3 道防御陣地上,德軍進行了頑強抵抗。
英法聯軍以傷亡 61. 5 萬人的代價僅推進了 5~12 公里。
德軍損失 65萬人, 失去 240 平方公里陣地, 但打破了英法聯軍的計劃。
此役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 時間最長的戰役, 陣地消耗戰成為主要的作戰形式。
此戰德國大傷元氣。
戰爭向有利于協約國的方向發展。
⑵激戰英倫? ? ? 不列顛空戰
飛機問世后最大規模空戰。
"千里眼"幫忙。
德國損失飛機1700 余架。
為對抗希特勒發動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 英德之間爆發了空軍誕生以來最大的空戰。
德空軍此戰嚴重受挫。
丘吉爾評價說:
"戰爭史上, 從來不曾有過如此眾多的人(英國民眾)
從如此少的人(皇家飛行員)
那里獲得如此多的好處。
"
此役德空軍出動了約 1300 架轟炸機、 900 架單引擎攻擊機和 120 架雙引擎殲擊機。
英國空軍參戰飛機最多時約 650 架, 但掌握了先進的雷達技術, 借助雷達幫助, 使德軍始終未能奪取制空權。
1940 年 7~10 月"不列顛之戰"最緊張激烈的 4 個月, 英國共損失作戰飛機 915 架。
納粹德國損失飛機 1733 架,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以來第一次嚴重受挫。
其入侵英國的企圖被挫敗。
⑶大漠"獵狐"? ? ? 阿拉曼戰役
非洲戰場轉折點。
德軍作戰密碼被破譯。
希特勒非洲軍團殘部被迫開始大撤退。
阿拉曼戰役是二戰時非洲戰場轉折點。
由蒙哥馬利統率的英第 8 集團軍迎戰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軍隊組成的非洲軍團。
此后, 盟軍完全掌握了非洲戰場的主動權。
1941 年 6 月, 非洲軍團連敗英軍, 進抵阿拉曼防線。
整個北非幾乎垂手可得。
但連續作戰使非洲軍團成了強弩之末。
英軍速調 8 個旅在阿拉曼一線嚴陣以待。
1942 年 6 月 30 日, 隆美爾發動進攻。
到 7 月 3 日, 4 次大規模進攻均告失敗。
雙方形成僵持狀態。
8 月中旬, 蒙哥馬利接任英國第 8 集團軍司令。
此時, 英空軍對德空軍比例達 5∶ 1, 坦克數量超德軍一倍。
8 月 30 日, 孤注一擲的隆美爾發動第二階段攻擊。
但英國人已破譯德軍密碼電報, 知其進攻計劃的每一個細節。
結果, 隆美爾的這場豪賭變成了德、 意軍隊的自殺性攻擊。
1942 年 10 月 23 日夜, 第 8 集團軍展開反攻, 對德軍形成圍殲之勢。
11 月 4 日, 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死守命令, 帶著僅剩 5萬余人的非洲軍團, 從阿拉曼開始了大撤退。
⑷航母時代的號角? ? ? 中途島海戰
雙方海上編隊在炮火射程外以艦載機實施突擊。日本損失航母 4 艘、 飛機 285 架。
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成為歷史。
1942 年 4 月 18 日美軍空襲東京后, 日本決心奪取中途島, 誘殲美國太平洋艦隊, 以保障本土安全。
此役, 日動用了包括 8 艘航母(艦載機 400 多架)
在內的艦船 200 余艘, 由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指揮, 分南、 北兩個編隊對中途島發起攻擊。
由于美軍破譯了日海軍密碼電報,掌握了日進攻意圖, 美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特混艦隊在中途島附近, 隱蔽待機。
6 月 31 日, 日海軍中將南云忠一率隊進至中途島西北海域, 派出飛機 108 架轟炸中途島。
美岸基機升空迎戰。
南云下令已掛上魚雷準備攻擊美艦的第 2 波飛機改裝炸彈攻擊中途島。
此時, 美特混艦隊接近。
南云急忙命令第 2 波飛機卸下炸彈重掛魚雷。
此時美艦載魚雷機和俯沖轟炸機連續攻擊南云的航母。
日機未能迎戰, 擺在甲板上未及入庫的炸彈和魚雷機接連爆炸。
日損失航母 4 艘、 飛機 285 架。
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的實力對比。
雙方海上戰斗編隊在炮火射程之外以航空兵實施突擊, 宣告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已成歷史。
空海一體戰開始主導海上戰場。
⑸決定性轉折? ? ? 斯大林格勒戰役
驚心動魄大決戰。
逐條街道逐間房屋反復爭奪。
德軍 150 萬人被殲。
莫斯科戰役失敗后, 德軍企圖攻占斯大林格勒, 切斷蘇軍戰略補給線。
1942 年 7 月 17 日,蘇德戰場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開始。
蘇軍的頑強抵抗使德軍傷亡慘重。
9 月 13 日, 德軍攻入市區。
市區防御戰斗極為激烈。
雙方對每一塊土地都進行了反復爭奪, 對火車站的爭奪竟達 13 次之多。
盡管德軍占領了市區, 但其攻勢已是強弩之末。
11 月 19 日, 蘇軍拉開了反攻帷幕。
裝備著當時最先進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蘇西南方面軍、 頓河方面軍、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110. 6 萬人對德軍及其仆從國軍隊 101. 1 萬人發起反攻, 對德第 6 集團軍全部和第 4 裝甲集團軍一部 22個師 33 萬人構成了"鉗形攻勢"。
經過兩個月的相持, 德第 6 集團軍投降, 司令官保盧斯元帥被俘。
斯大林格勒戰役打破了德國法西斯滅亡蘇聯、 稱霸世界的狂妄企圖, 消滅了德軍近 150 萬人, 成為二戰的歷史性轉折點。
⑹"霸王行動"? ? ? 諾曼底登陸戰役
計劃周密, 規模宏大。
陸海空聯合登陸作戰。
聲東擊西, 巧妙運用電子欺騙。
代號"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 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登陸戰役。
戰
役從 1944 年 6 月 6 日至 7 月 24 日歷時 49 天。
為這次登陸作戰, 盟軍集中了近 300 萬人、 5000 余艘艦船(其中登陸運輸艦艇 4000 余艘、作戰艦艇 1000 余艘)
和一萬余架飛機。
戰前盟軍聲東擊西, 巧妙運用電子欺騙。
6 月 6 日凌晨, 美英聯軍第 1 梯隊 5 個師在法國海岸 82 公里寬的正面突擊登陸。
德軍未能組織起強有力的反擊。
兩天內, 盟軍上陸部隊達 17. 6 萬人、 車輛兩萬輛。
德軍只進行了幾次談不上協同的局部反沖擊。
6 月 30 日, 盟軍奪取瑟堡港。
至 7 月初, 盟軍已上陸 100 萬人、 車輛 17 萬輛。
7 月 24 日,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 轉入陸上突破戰役。
此役, 盟軍傷亡 12. 2 萬人, 德軍傷亡和被俘 11. 4 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加速了 納粹德國的崩潰, 是現代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
斯大林曾稱贊說:
"這次行動按其計劃的周密、 規模的宏大和行動的巧妙來說, 在戰爭史上還未有過類似的先例。"
⑺逐鹿中原? ? ? 淮海戰役
兩個主力, 3 個階段。
"吃一個, 挾一個, 看一個"。
解放軍一役殲敵 55 萬人。
淮海戰役作為戰爭史上極為罕見的一個戰例? ? ? 60 萬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圍殲 80 萬人的國民黨軍, 被寫進了許多國家的軍事教材。
1948 年秋, 蔣介石為防備解放軍進攻南京, 在黃淮地區展開了 60 萬重兵。
中央軍委令華野和中野配合組織淮海戰役。
11 月 6 日, 華野向敵戰區發動強大攻勢。
11 月 8 日, 國民黨第3"綏靖"區副司令官、 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 張克俠率部起義。
黃伯韜兵團被包圍在碾莊附近。國民黨軍第 6、 第 8 兵團全力北援, 被華野一部阻在蚌埠附近。
此時, 國民黨軍加入會戰兵力已達 80 萬人。
11 月 22 日, 黃伯韜兵團悉數被殲, 黃伯韜被擊斃。
黃維兵團孤軍冒進, 被包圍在雙堆集附近。
杜聿明指揮的 3 個兵團西撤時又于陳官莊附近落入包圍。
這樣, 整個淮海戰場, 華野與中野兩大主力"吃一個, 挾一個, 看一個"(劉伯承語), 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12 月 15 日, 黃維兵團被全殲。
第二年 1 月 10 日, 杜聿明集團被全殲。
兩人均被生俘。
至此,這個以少勝多、 被毛澤東稱為"吃夾生飯"的淮海戰役以人民解放軍全勝而結束。
國民黨軍 5個兵團 55 萬余人被殲滅。
⑻扭轉戰局? ? ?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
誘敵深入, 迂回包圍, 斷敵退路。
一場賽戰斗意志、 賽指揮藝術的較量。
一舉殲敵 3. 6 萬余人。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后, "聯合國軍"誤認為中國只是"象征性出兵", 狂妄叫囂要在圣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 分東西兩線發動總攻勢。
志愿軍示弱于敵, 誘敵深入。
西線志愿軍于 1950年 11 月 25 日黃昏發起進攻, 殲滅李承晚軍第 7 師、 第 8 師主力, 并迫使美軍一個建制工兵連共 115 人投降。
敵軍紛紛向南逃竄, 遭到我 38 軍截擊。
12 月 3 日, "聯合國軍"向"三八線"以南全線敗退。12 月 6 日, 志愿軍收復平壤。
東線 9 兵團在長津湖地區發起進攻, 至 12 月 24 日, 志愿軍收復元山、 興南。
至此, 第二次戰役以志愿軍大獲全勝而結束。
這次戰役, 志愿軍共殲"聯合國軍"3. 6 萬余人(其中美軍 2. 4 萬人), 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
的全部敵占區, 并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延安、 甕津兩半島, 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氣焰。
這次戰役的勝利大大超出了志愿軍預定的計劃, 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半島的戰局。
⑼風卷殘云? ? ? 海灣戰爭中的地面作戰
陸、 海、 空、 天、 電全方位協同。
大縱深迂回包圍重點打擊。
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戰役。
經 38 天空中打擊, 伊拉克的核設施和生化武器制造廠、 指揮通訊、 交通設施和機場、 導彈陣地等被毀壞殆盡。
1991 年 2 月 24 日凌晨"多國部隊"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的伊軍發動了地面進攻。
交戰雙方在 200 公里長的戰線上投入 120 余萬人。
"多國部隊"采取"聲東擊西、 正面進攻、 側翼迂回"戰法, 讓美第 18 空降軍和第 7 軍空中機動到伊軍側后, 利用裝甲突擊力優勢, 在海空軍支援下實施"左勾拳"計劃, 經鉗形攻擊和戰略迂回, 將伊軍合圍于巴士拉以南地區。
到 26 日, 伊軍基本失去抵抗力。
薩達姆接受停火。
此戰是二戰結束后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戰役, 系統使用了 20 世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 成功實施了戰役欺騙、 海陸空協同、 大縱深迂回包圍, 重點打擊了對方重兵集團, 是現代化條件下高技術局部戰爭之典型戰例。
⑽瘋狂的天火? ? ? 科索沃空襲戰
以遠程和高空打擊為主要作戰樣式。
78 天投擲炸彈、發射導彈約 2. 3 萬枚。
空襲成為達到戰爭目的的惟一手段。
為將巴爾干地區納入西方戰略體系, 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一場代號為"聯盟力量"、歷時 78 天的大規模空襲戰。
戰役第一階段, 北約 B-52、 F -117、 B-2 轟炸機對南軍 70個目標發動了 90 次大規模攻擊, 平均每天 50~70 架次, 摧毀了南 50%的空防能力; 第二個階段北約每天出動近 300~600 架次, 打擊包括南總統府、 塞軍和內務部隊總部、 電臺、 電視臺、 鐵路和公路橋梁等在內的各種目標。
北約方面是零戰斗傷亡, 南斯拉夫損失慘重。
整個空襲北約共出動飛機 3. 8 萬架次, 投擲和發射了約 2. 3 萬枚炸彈和導彈, 其中精確制導武器占 35%。
是一場典型的航空兵與導彈戰役, 是高技術對中低技術的"非對稱作戰"。
整個戰役遠程和高空打擊成為主要作戰樣式, 并主導了戰爭進程, 空襲是達到戰爭目的的惟一手段。
推薦訪問:百年世界戰史十大經典文庫19667565 戰史 文庫 十大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