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風建設演講稿(全文),供大家參考。
輝煌永遠屬于作風精良的隊伍 清晰地記得, 工作不久, 到城里一所中學批卷子。
休息時, 傳達室大爺說:“你們是黃山的? ” 我們不約而同地“嗯” 了一聲, 但我很納悶, 我們并不認識,臉上又沒刻字, 他怎么就看出我們是黃山的? 同事告訴我說, 因為我們穿得太土,不時尚。
但是隨著教齡的增長, 我漸漸明白了, 不是我們穿著太土, 而是我們身上有一種黃山氣質。
什么氣質, 是淳樸、 和善、 正氣、 謙遜……而這些氣質的養成離不開從上到下的作風建設。
走進黃山中學的大門,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樣幾行大字:
自強不息、 團結創造; 誠信厚德、 和諧善行; 廣采博學、 敬業愛生; 善思樂學、 合作向上。
正是在這種作風的引領下, 黃山中學逐步走入全市教育系統的前列。
國家的發展在于教育, 教育的發展在于教師, 教師隊伍的戰斗力來源于優良的作風。
作風建設不是假山, 不是盆景, 不是春花秋月, 而是暴風驟雨, 它凈化我們的靈魂, 務必干凈徹底, 我們才能脫胎換骨, 教育事業才能枝繁葉茂; 作風建設不是朝露, 不是作秀, 不是花拳繡腿, 而是真抓實干, 它貫徹到我們的一言一行,務必持之以恒, 教師隊伍才能凝心聚力, 教育改革才能突飛猛進。
做一名什么樣的教師? 這是師德的實質。
在物欲橫飛金錢至上的今天, 越來越多的人對金錢趨之若騖。
人們總以一種功利目的看問題、 做事情。
而教師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幾許平淡, 原本就與世風格格不入。
有人這樣形容教師的生活:
吃的清淡, 穿的素淡, 出去辦事遭人冷淡, 就象蠟燭, 一生半明半暗。
這種平淡與膨脹私欲的碰撞使污濁之風吹進了這方凈土, 凡事講究利益, 對付出片面地衡量回報, 當學生不滿其意時, 浮躁草率地敷衍應付, 甚至粗暴極端地蠻橫處理。
這怎與“教師” 這神圣字眼相符合, 怎能讓“師德” 這沉沉的詞語所承受得了啊!
有人把教師比做流汗的園丁, 有人把教師比做是燃燒自己流著淚的蠟燭, 那汗那淚又何嘗不是一個個沉重的, 濕漉漉的責任? 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 但何嘗不是在譜寫一個民族的未來? 教師必須做好一個人, 一個能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 一個能永遠讓學生記住并學習的人。
我們校長常說這樣的一句話:
“教育是一個良心工程, 我們干得活兒就是良心活。” 是啊, 一支粉筆, 兩袖清風, 三尺講臺, 卻四季耕耘。
然而我們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生活中卻迸射著一個又一個耀眼的火花。
王桂芳老師是一位很普通的中學教師, 可是她將這一工作看成自己的生命。她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為準繩, 嚴格要求自己, 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她的一絲不茍、 勤勤懇懇的作風受到了學校廣大教師的贊譽; 徐彩霞老師從教三十年來一直兢兢業業, 她寫過的每一本筆記都是工工整整, 黑板上從未出現過一個潦草的字兒; 徐學舫老師有高血壓, 經常是雙眼布滿血絲, 但從未落下一節課, 未放棄一個學生; 江生源老師每天六點準時到校, 不論刮風下雨, 堅持鍛煉運動員十幾年如一日……幾代人的譜寫, 早已在黃山中學的教師中形成了比知識不比金錢、 比教學不比吃穿、 比愛生不比傲氣、 比業務不比榮譽的正氣, 這股正氣開滿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傳遞在黃山中學一代又一代的教師手中。
詮釋著:
“言行一致 德智兼馨 不愧為人師長 ; 教學雙贏 身心盡瘁 堪稱忘我園丁。”
良好的的習慣滋潤著生活的答卷, 正是擁有了過硬的作風, 我校的各項工作受到各級領導的認可。
我校先后被評為“全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綜合
治理先進單位”、“輸送體育人才先進單位”、“龍口市學校體育先進單位”、“全市‘四五’ 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
“二 00 八年度標兵集體”。
中考成績更是名列前茅。
過硬的作風是教師的職業底線, 是教師生存的方式, 更是洗滌教師靈魂的神曲。
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 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參與、 去餞行。
我們要抓住時代的機遇, 務實標新, 與時俱進, 發揚精良的作風, 去成就明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