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文--感受【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感受、 感悟網絡環境下的地理教學 作者:
梁朝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 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要求教師應當由知識的傳授者、 灌輸者轉變為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 促進者; 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充分利用環境提供的豐富的工具和資源, 建立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過程, 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 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展, 為創建以教師為間接主導、 學生為學習主體、 媒體為傳遞信息主渠道的三元化的新型模式提供了最好的技術支持。
在觀摩了江蘇省前黃高級中學陳國祥老師的網絡教學后, 我頗有感慨, 并有所感悟。
一、 感受網絡教學 陳老師網絡教學的研究主題:
《中國人口遷移與戶籍制度的改革》
這堂課陳老師首先為學生的學習準備了如下的網絡環境和資源:
1、 提供一人一機的網絡教學環境, 含 Internet、 Internet 和 TOP2000 教學控制系統;
2、 提供《中國人口網 http: //www. cpirc. org. cn》
《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網 http: //www. sfpc. gov. cn/cn/》
《Google 搜索 http: //www. google. com/》等三個站點, 供學生訪問服務,以自制的網頁《中國人口狀況\\teacher\zgrk\index. html》 為主;
3、 為學生每人提供一個 E-mail 信箱;
4、 在校園網上開設論壇、 提供聊天室和網上調查服務, 供學生交流使用。
這堂課一開始陳老師就結合現實生活和學生談起了人口方面的問題, 并且掏出自己的戶口簿念起來, 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此刻陳老師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人口遷移和戶籍管理制度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2、 當前有沒有必要進行戶籍改革, 為什么?
3、 我國戶籍制度和世界上其它國家的戶籍制度有什么不同?
4、 我國戶籍制度改革有哪些方向? 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和政策?
教師邊問邊用 Powerpoint 演示。
同學們非常迫切想了解這些問題, 待教師話音剛剛結束, 同學們便迫不急待地進入各個站點開始瀏覽了。
他們把有關內容復制下來, 重新建立新的文檔, 構成自己的電子筆記, 過了七八分鐘, 有的同學就在 BBS 論壇上開始激揚文字了。
例如“當前有沒有必要進行戶籍改革, 為什么? ” 這個問題, 就有同學開始發表自己的觀點:
同學一:
有必要。
原有的戶籍管理制度對我國經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如農業的落后。
同學二:
有必要。
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動。
同學三:
有必要。
形成了教育的不平等, 如高考的分數線, 擇校費等。
同學四:
無所謂。
有錢就能買戶口, 關鍵是錢。
同學五:
沒有必要。
人口流動對社會治安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寥寥數語, 言簡意賅。
還有一些學習小組的同學在聊天室里探討其它的問題。
還有一些同學通過電子郵件, 相互交流電子筆記。
此時教師一方面在 BBS 論壇上欣賞著學生們的思維火花, 另一方面經常查看自己的郵箱, 當發現有學生發來的新郵件時, 及時答復、 回郵件。
大約二十五分鐘后, 教師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成果制作成一個演示文稿, 好向全班展示。
學生們熟練地選好自己喜愛的演示文稿模板, 在幻燈片視圖中利用文本框輸入自己的一些觀點, 或者把電子筆記上的一些內容, “復制” 、 “粘貼” 到演示文稿中, 幾分鐘后, 學生們的作品基本完成了。
接著是學生們一邊口頭交流, 一邊演示文稿, ……, 簡直就象專家們在對話!師生們相互接納、 贊賞、 爭辯和互助的學習方式, 使學生們的思維不斷得到錘煉。
二、 感悟網絡教學 ﹙ 一﹚
網絡教學的優點 通過觀摩和嘗試, 我覺得網絡環境下教學的一大特點是有利于協作學習。
在這種教學方式中, 學生、 教師通過網絡實現了資源共享, 學生和教師之間可以同時在網上進行問題的研究探討, 形成一種協作化的學習方式。
為了便于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經驗, 互幫互助, 教師可在網絡課件中設計 “討論區”或“在線答疑” 等交互功能來滿足雙向交流、 協作學習的需要。
如這一課陳老師設計的 BBS 論壇, 可讓所有學生在線實時交流。
當教師也在線時, 學生們可同老師交流學習中的感受、 討論學習中的疑惑, 而不用擔心教師會對誰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為學生一般采取匿名討論, 且相互之間又不是面對面, 這就消除了某些學生的心理阻隔。
其中學生和教師的電子信箱, 更是師生之間非實時交流的工具。
在網絡環境下充分利用交互功能進行教學, 既能面對全體學生, 也能滿足個別化學習的需要。
全體學生可通過 BBS 論壇在線交流, 探討問題, 一方面教師通過留言板的管理功能快速了解全體學生對某一問題的看法, 也可一起參與討論,此時教師的權威蕩然無存, 僅作為一名新知識學習的幫助者、 協作者, 一起參與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 另一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可通過網絡(如 E-mail)
主動向教師請求調整自己的學習安排以適應教學要求,教師也可通過網絡對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了解, 根據實際學習情況調整教學安排。
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及時交流, 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充分利用交互進行教學, 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們把自己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觀點、 見解發布到網絡中, 通過參與討論, 將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 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
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另一大特點是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這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了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 網絡既是一種學習的工具, 也是一個信息的海洋。如何在這信息的海洋中找到與學生的學習任務相關的信息, 并從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最終解決問題是教師備課的關鍵。
在《中國人口遷移與戶籍制度的改革》 中, 老師除了提供幾個現的網址外, 還收集相關信息在教師機上建立學習網頁, 引導學生在課上進行訪問, 學生們進入這些網站, 開闊了視野, 除了去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外, 還對新的知識產生興趣, 例如當學生搜索到教師準備的“西歐的戶籍管理制度” 和“美國的戶籍管理制度” 的信息時, 十分新奇, 此刻陳老師就在 BBS 論壇上提出這些管理制度對人口遷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這個問題時, 同學們又立即進入沉思并再一次上網搜索。
此時同學們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開始重新構建知識, 最后大家對這個問題再討論時, 出現了多方面的觀點, 多樣化的答案, 但理解漸趨深刻。
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自主地解決問題, 提高對某些主題概念知識的理解, 培養其理解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在頭腦中建構新知識。
換句話說即真正實現了建構主義所主張的把學生的學習看成是一種學習者主動地自覺地對知識重新建構的過程,從而實現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重增長。
﹙ 二﹚
探討和策略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在其應用和發展過程中, 不是完美無瑕的, 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優勢已顯而易見, 但我覺得還有一些方面值得探討:
1、 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往往重“學” 輕“導” 。
2、 師生間情感交流淡化:
運用網絡工具侃侃而談, 而聲情并茂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用進廢退” 的過程中逐漸下降, 學生們雖視野開闊, 但個人心靈卻明顯封閉, 情感交流淡化。
3、 社會的適應能力退化:
沉湎于計算機前, 生活在理想的時空中, 社交能力不斷退化, 對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在《大氣污染》 這堂網絡課中, 我嘗試采用以下策略, 努力克服這些弊端:
1、 在節奏上把握時間, 便于階段性學習目標的實施。
通過 BBS 論壇或監控系統, 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對不同學習進程的同學, 利用個別輔導的功能主動及時輔導, 不忘自己間接主導的作用, 使學和導相得益彰。
2、 目前中學的網絡教學主要在網絡教室進行, 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的優勢, 另一方面也應汲取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優點, 加強教學方法的整合。
例如在《大氣污染》 這一課的教學中, 我按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研究的內容安排學生的座位, 有目的形成學習小組, 便于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 達到互幫互助, 情感交流; 同時我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 提高學生借助聲、 情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網絡教室里, 學生們摘下耳機, 充滿情感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優美的語言、 新鮮的觀點、 有力的論證, 搏得同學們的陣陣掌聲, 組內補充、 組際辯論, 思維碰撞, 情感交流, 大腦興奮到了頂峰, 新的知識開始從這兒流淌,創新思維在這兒升華, 一種學習的娛樂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3、 把心得體會、 觀點等制作演示文稿, 通過展示電子作品, 充滿激情的表述, 自然地形成了課堂教學的評價, 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 激發學生創新探索的熱情。
4、 網絡世界僅是一個虛擬的世界, 它常常是利用別人的成果、 現成的信息去模擬和構建一些問題的可能答案, 但任憑你操作得如何精彩紛呈, 也不可能代替飛速發展的外部世界。
例如在《大氣污染》 一課中, 我首先讓學生調查自己家鄉 的大氣環境, 了解大氣污染的原因和保護環境的措施, 讓現實生活和網絡教學環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他們一定要加強對客觀世界、 社會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讓學生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 力求使兩個“世界” 互為補充,以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 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從而“有助于培養今日和未來世界上活躍而負責的公民” 。
三、 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 對我國教育質量的提高,確保素質教育, 創新教育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
在網絡教學中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的開放性、 共享性, 且揉合傳統教學中的優勢, 將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師生的信息素養,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將能培養出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