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領悟《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心得體會(完整文檔),供大家參考。
學習 領悟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心得 體會
4 月 1 日出版的第 7 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文章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眼下,春回大地,春耕備耕正當時,鄉村振興應景應時。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必須用好三個標點符號,揮好引才、育才、用才“三板斧”。
用好“問號”,常思“沒有梧桐樹,哪來金鳳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把鄉村比作一口大井,那么人才就是井下的“泉眼”,是鄉村振興的源動力。推動鄉村高質量振興,需要我們打通源頭活水,讓更多優秀人才源源不斷地向農村匯入。“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要想打通人才這股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就必須為各類人才提供極富誠意的發展條件。各級政府要從資金、土地、貸款、技術、稅收等方面給予返鄉創業人才以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千方百計為他們創造最好的事業發展環境,讓人才看到鄉村的希望和事業的未來,這樣才能真正打消人才顧慮,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流向鄉村,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用好“嘆號”,篤信“千金易得,良將難求!”自己養雞,方能常有蛋吃。人才,既要靠向外引進,更要自主培養。要立足鄉村實際,通過讓鄉村有志青年進入職業院校“回爐”再造、進入村黨組織和村
委會進行實踐鍛煉等方式,不斷培育新型農民和得力干部,持續壯大鄉村自主人才后備隊伍。這樣,才能不至于出現鄉村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同時,還可以通過派遣青年農民和致富帶頭人外出學習考察、舉辦“三農”知識講座等方式,不斷開闊基層人才視野,努力培育一批有知識有文化有干勁、懂農村懂農業的“鄉土人才”。通過這些措施的不斷推進,更多接地氣的鄉土人才就會脫穎而出,成為人才振興的重要助力。
用好“句號”做到“人盡其才,百業興盛。”人才引進來,培育好,都不是最終目的,人盡其才才是根本。“取士之方,必求其實;用人之術,當盡其材。”推進新時期的鄉村振興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以愛才、惜才、敬才的胸襟,以“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的境界,禮賢下士,愛才敬才,聚才用才,大念“人才經”,廣搭人才成長平臺,努力為人才匹配合適的工作崗位,讓他們進入基層和鄉村后,有事干、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讓他們所學的文化知識能夠真正用于鄉村振興實踐,實現學以致用,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才能讓人才真正獲得在基層的歸屬感,增強成就感與幸福感。這樣,人才才能留得住,實現良性循環。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推進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和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題中之義。如今,放眼廣袤的鄉村天地,百業待興,求賢若渴。而只要我們打通了人才這道“任督二脈”,鄉村
這口老井就能涌出永不干涸的甘泉,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讓廣袤的鄉村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推薦訪問:學習領悟《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全黨 重中之重 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