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談談如何優化課堂有效教學(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1 談談如何優化課堂有效教學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未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盡管他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識記教材,他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聯系的能力。”
【關鍵詞】建構;課堂情感生態環境;有效教學
一個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要重視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的作用,應創造良好的積極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使之成為傳授知識、培養情趣、啟迪智慧、提高覺悟的催化劑。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學習效果的必要前提。下面我逐一闡述。
一、尊重學生,樹立自信
現代教育觀念提倡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發展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與此同時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學生獨有的文化,將學生看作有尊嚴、動態成長的獨立個體。課堂是一個傳播知識的地方,但學生在這里期望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更多的來自教師的真誠的
2 愛,和在學習中給予的點滴關懷與支持。對學生要有愛心,要愛護每一個學生。因為只有愛,才能使學生感到溫暖,才能使學生消除戒備心理,才能使師生之間沒有隔閡,情感更為融洽;因為只有愛,才能消除學生壓抑的心理,才能為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教師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應該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如果相信學生的潛能能夠被發現并得到發揮,那么教師自然就會對學生有信心、對教學有熱情,教學時就會有激情。因此教師的教學應該充滿激情,通過充滿激情的教學以影響和帶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讓學生在情感、態度、認知、行為上產生積極的反應,進而讓學生愛學、樂學、主動學。
二、激發興趣,感受成功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教師對傳遞知識的準備,對傳遞途徑方法的處理,應成為課堂教學情感生態環境調控的重要環節。教學中教師除了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外,還要適應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取得學習上的成功,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傳授的內容和提出的要求要難易適度,即應有一定的難度,但這個難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當學生經過努力克服困難,取得了勝利時,就會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體
3 驗到一種經過刻苦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悅。教師在組織教學測驗、考試或者設置教學環節時,要精心設計,不要讓學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學得索然無味,覺得自己怎樣努力也學不好,要讓學生從考試、學習的階段性結果中知道他們已學到了知識,有所收獲和提高,這樣學生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誘發出對學習的內部情感動力。
三、自主學習,張揚個性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和前提。個人的自主學習對于思想品德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細胞的成長和發展不僅僅取決于先天的遺傳因素,也不僅僅取決于后天環境的影響,它還受制于自身——一種隨機的自我的成長和發展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在各個環節上體現人的本性,張揚人的個性,努力促進學生的成長。
新課程強調“教”服務于“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自主動手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去實現教學任務;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設計相應對策。這就要求我們盡可能讓學生參與課前備課,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資料,選擇教學內容,自己設計學習方法。這其中
4 教師只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還能使教師了解到學生的需求,掌握學生的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水平,使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以便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了師生間的信息傳遞和情感的溝通。
四、合作探究,營造和諧
合作學習的課堂,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認知感受與情感流露,是教師、學生、學習內容與環境之間的全新整合,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情感與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學習生長與發展狀態的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學生的學習資源,把學生的差異看作是一種寶貴的資源,盡可能通過學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獲取知識。學生有差異,那么教師在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時就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在教學環節的設置上也應體現著這些不同層次的鋪墊,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參與的機會,多點探究空間,多點實現自我的滿足。當課堂教學進入到合作學習這一環節時,學生之間的人際溝通會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動,眾多的信息供每一個學習個體參考、選擇和學習。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對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理解,建構起新的知識,同時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并由此產生新的疑問。這時,教師應適時介入,或以平等的態度陳述看法,或
5 以簡潔的提問因勢利導,以自己對文本的感受和認識,引導學生在個體多元解讀的基礎上,正確理解文本,正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這樣,師生之間、師生與文本之間就形成了平等對話、信息多方交流、師生互助、師生與文本互動的格局,新型的師生平等關系也就構成了愉快、輕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態環境。
推薦訪問:談談如何優化課堂有效教學 談談 課堂 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