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抓好科技創新主體,,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全文),供大家參考。
抓好科技創新主體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體會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危機中育先機。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創新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對科技創新專章部署,放在規劃任務的首位,并強調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以創新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黨中央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足見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以創新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是我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塑造發展新優勢,必須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戰略支撐,培育戰略性科技力量,發展各具特色的科技競爭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必須抓好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實現科技創新自立,離不開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撐。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不僅是我們主動識變應變、因時因勢而動的戰略選擇,也是各地各企業實現創新發展的戰略重點。
數據顯示,中國基礎研究的投入,企業大概只占 3%,而美國是 27%,日本約 50%,韓,國將近 60%,西部內陸地區情況,不言而喻。
當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必須以如下方面考量做好工作:
一 是要抓好企業科技創新主體這個關鍵。首先,要加強企業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支持鼓勵企業增強研發。作為基層政府要用足用活政策,用政策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用政策去引導企業主動加大對研發活動的投入,要讓企業在國家創新型建設中享受到創新帶來的實惠,使之持續保持創新的熱情,持續培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積累發展后勁。其次,要引導企業既要做“主體”又要當“主力”,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增強企業創新水平,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支撐。要全面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提升企業研發能力和創新管理能力。改革優化企業評價認定工作機制,實施培育工程,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擴大“科技創新券”“四新券”使用范圍。發展各具特色的新型研發機構,大力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形成各類研究機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新型研發機構,支持運行模式和運行機制創新,對從事戰略性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的新型研發機構,可“一事一議”,通過定向委托、擇優委托等形式,予以財政支持。
二 是營造公平市場環境,完善企業服務機制,促進各類主體協同創新。改革完善國有企業創新考核激勵制度,擴大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推進國有科技型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國有優勢龍頭企業吸納民營資本,優化存量資
源,建立創新聯合體。大力培育發展民營科技企業,鼓勵支持民營科技企業承擔政府科研項目和創新平臺建設。統籌配置軍民科技資源,建設軍民協同創新聯盟和載體,完善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積極推進實驗室開放、儀器設施共享、研究人員流動。創新構建契約信用、責任擔當、利益共贏等協同機制,注重選擇在前沿科技、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共性技術等方面開展聯合攻關。推進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發揮科技類社會組織在各類主體協同創新中的協調服務作用,促進各類主體協同創新。發揮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產業技術創新、技術標準制定、產業規劃與技術路線圖編制、專利共享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作用,培育集群競爭優勢。
三 是 發現培育。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要努力在各行業各領域發掘培養頂尖人才,引進、用好科技人才。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使用體系,充分激發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鼓勵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實踐基地,推動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庫”,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科技指導。提供政策支持,推動科技人才把“金點子”轉變為實實在在科研成果,實現更多從“0”到“1”、從弱到強的突破,為科技自立自強打下堅實基礎。
四 是弘揚企業家精神、弘揚科學家精神,涵養愛國奉獻精神。中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培育、引進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賦予他們“精神屬性”。要在企業人才中大力弘揚企業
家精神,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積極開展愛國奉獻輿論教育引導,在全社會弘揚實業報國、科技為民的志向精神,引導他們切實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把功業論文書寫在祖國大地上,把偉業成果運用到提升社會發展水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實踐中。在全社會形成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精益求精、無私奉獻,愛國為民的價值情操。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