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縣委書記聯村幫扶匯報會上講話,供大家參考。
縣委書記在聯村幫扶匯報會上講話
同志們:
從去年起, 針對當前矛盾凸顯, 針對群眾的期盼,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著眼于社會管理創新, 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想, 讓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幸福, 我們開展了“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
這是創新社會管理的新探索, 是解決干部作風的有效途徑, 是萬名干部下基層的具體行動, 是創先爭優的重要載體, 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活動, 賦予了實實在在的內容, 活動得到了群眾的好評, 可以說包聯干部成為了群眾的貼心人和靠山, 活動開展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促進了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市委決定在全市采取黨政部門聯村幫扶、 黨員干部駐村蹲點方式, 繼續深化拓展萬名干部下基層、 轉作風、 為民服務活動。
昨天中省召開了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視頻會, 要求圍繞“強組織、 增活力、 創先爭優迎十八大”這一主題, 就開展干部下基層,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今天, 縣委決定召開“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匯報及推進會, 主要目的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省、 市委干部下基層為民服務、 創先爭優的部署要求,總結交流我縣開展“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以來的工作情況, 對開展“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重點進行再明確、 再部署、 再落實、 再動員, 促使大家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 明確目標要求, 細化工作任務, 建立長效機制, 推動此項活動扎實深入開展, 取得實實在在效果。
去年以來, 我縣緊扣“為民服務、 創先爭優”主題, 以構建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為切入點和落腳點, 在全縣各級干部中廣泛開展了與廣大群眾的“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
活動開展以來, 各部門、 單位高度重視、 精心組織, 緊緊圍繞“送、 連、 幫、 調”四大任務, 組織廣大干部走出機關, 深入田間地頭, 與基層群眾結親戚、 交朋友, 在解決群眾困難、 化解基層矛盾、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使各級干部在深入農村基層、聯系服務群眾中受到了教育、 轉變了作風, 讓廣大群眾得到了實惠, 進一步凝聚了黨心民心,抓發展、 惠民生、 保穩定、 促和諧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形成,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各項事業保持了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十一五”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完成, 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考核中連年排名 30 位以前, 位居陜南前列。
2011 年, 全縣生產總值逼近百億大關, 達94.63 億元, 增長 17.6%完成財政總收入 26.12 億元,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3.51 億元, 分別增長 78.3%和 30.1%, 創歷史最好水平。
農民人均純收入 6125 元, 增長 26.3%;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17353 元, 增長 17.9%, 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高位起步。
剛才, 縣總工會、 司法局、 文廣局、 圣水鎮、 福成鎮 5 個部門單位, 分別就開展“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做了大會交流發言。
發言各具特點、 各有側重, 講得很好, 一些經驗和做法值得大家學習借鑒。
總的來說, “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開展以來,包聯干部能堅持每月 2 次以上深入基層、 深入群眾, 解難題、 辦實事, 聚合力、 促發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活動贏得了群眾普遍歡迎, 受到了社會各界和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取得了一些成果。
從全縣開展的“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整體效果看, 主要體現在以下 4 個方面:
一是增強了各級黨政組織的凝聚力。
依托“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這一新平臺, 包聯干部成為聯系服務群眾的紐帶, 更有效地統籌了縣直部門、 鎮、 村(社區、 企業)各方力量, 上下聯動來解決一個部門、 一個層面無法解決的各類困難問題, 各級黨委政府解決基層社會管理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凝聚力明顯增強。一些干部通過自身優勢和渠道,
為農村申報解決了一批水、 電、 路基礎設施項目, 解決了一些群眾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 受到群眾好評。
活動開展以來, 共向群眾宣講政策 19360 場次、 提供法律知識輔導和服務 7330 人次; 累計走訪包聯戶 825860 人次、 征求意見建議 3826 條、 提供致富信息7260 條、 幫助爭取扶持項目 2269 個, 項目資金累計 2.45 億元; 幫助包聯戶解決困難問題6321 件、 贈送慰問金及物資 398.6 萬元、 代辦相關事項 5162 件。
二是提升了社會管理服務水平。
包聯干部通過經常性走訪調研和與包聯農戶的聯系溝通, 在第一時間掌握群眾的所思所盼、 利益訴求和矛盾糾紛, 及時理順群眾情緒, 化解矛盾積怨, 進行社會穩定分析預警,努力將矛盾和問題化解在基層、 化解在萌芽狀態, 有效改變了以往群眾訴求渠道不暢通, 遇事信訪上訪的狀況。即使某些問題因各種原因一時無法解決, 通過下派干部反復地宣講政策、推心置腹的交流溝通、 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換位思考的言行舉止, 讓群眾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 被理解, 有效地促進了社會穩定。
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水平的提高, 有力促進了城鄉基層的和諧穩定。
“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開展以來, 共化解矛盾糾紛 1090 起、 解決信訪 462 起、 排查治安隱患 526 起, 治安案件和上訪、 信訪批次、 人次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黨政主導、 城鄉統籌、 上下聯動、 條塊結合、 社會協同、 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全縣進一步形成。
三是改進了干部作風, 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群眾工作無小事, 群眾工作有學問, 群眾工作講藝術。
包聯干部帶著責任、 帶著感情、 帶著任務、 帶著積極健康的人際交往關系, 融入到群眾中去, 與群眾交朋友、 拉家常、 話發展, 真心實意關心群眾生產生活, 竭盡全力地為群眾排憂解難, 變“上訪”為“下訪”、 變“被動辦事”為“主動服務”, 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 貼近了與群眾的感情, 受到廣大農村群眾的普遍歡迎。
四是提高了基層黨員干部素質, 提升了做群眾工作的能力。
“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的開展, 解決了干部不愿做群眾工作和不會做群眾工作的問題。
把干部“趕”到基層一線去抓社會管理服務, 直接面對基層社會管理服務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復雜問題, “逼”著干部去認識新農村、 研究新情況、 解決新問題、 提出新思路, 使各級干部尤其參與涉農工作較少的機關干部得到了歷練, 豐富了思想觀念和工作理念, 增強了實際工作能力和水平。
不少干部反映:
“以前由于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比較少, 碰到群眾找上門來要求解決問題, 不僅沒有辦法, 而且還感到有點怯場, 說白了就是相關政策和辦事程序不了解, 做工作底氣不足, 缺乏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能力。‘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 活動開展后, 使我們接觸了實際, 了解了農村, 增長知識和才干, 現在面對群眾心里有底了, 為群眾服務的底氣更足了。
”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 我們也看到活動開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整體進展不夠平衡。
大部分單位行動迅速、 排查徹底、 對梳理歸類的問題都能積極想方設法予以解決,但有部分單位工作停留在面上, 還沒有過硬的措施和明顯的效果, 尤其是創新性不夠。
從到戶次數情況上看, 村干部好于鎮干部, 鎮干部好于部門干部, 領導干部好于一般干部。
二是部分縣直部門干部進村入戶的主動性與自覺性不夠。
由于工作性質、 道路偏遠、 交通不便等原因, 大多數縣直部門干部均按照單位的統一組織到村入戶, 但個人利用休息時間主動深入農戶家中的較少。
三是個別干部聯戶工作不夠深入, 包聯效果不明顯。
個別包聯干部只是停留在開了幾次會或到農戶家中做了短暫交流, 對面上的情況作了粗淺的了解, 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 沒有拿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和措施, 更沒有對包聯對象的長遠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同時, 少數干部入戶時間不能保證, 工作手冊填寫過于簡單,沒有明確的入戶走訪時間, 沒有戶主簽名。
極個別干部職工到包聯戶家中次數較少。
這些不足和問題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和提高。
下面, 我就下一步制度化、 常態化、 有效化深入推進活動扎實開展, 講幾點意見:
一、 高度重視, 強化組織, 扎實開展“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
“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是加強社會管理的新探索, 是構建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的新需要, 是建設和諧的新舉措, 是創先爭優的新載體。
日前《人民日報》 對開展干部下基層活動給予重點推介報道, 省委對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給予充分肯定并準備在全省推廣。
市委>正在征求意見, 即將印發。
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把此項活動作為一項“惠民利民工程”, 一如既往地抓緊抓好, 抓出成效。
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
縣直各部門單位、 各鎮和各基層單位要高度重視, 制定年度活動開展實施方案, 落實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機制, 抓推進、 抓協調、 抓過程、 抓落實。
縣委組織部、 縣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進一步加強對全縣“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的組織實施; 各鎮黨委、 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縣、 鎮、 村及駐鎮單位各級干部在本區域開展的“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的統籌協調監督檢查。
各鎮在組織好本鎮、 村、 社區干部與群眾“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的同時, 要積極做好縣直部門單位干部和基層單位、 中小學校、 醫院干部職工與本鄉 鎮群眾“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的溝通銜接工作。
各部門單位要加強對本部門單位包聯干部的監督, 在紀律上嚴格要求, 生活上熱情關心, 工作上大力支持, 壓擔子、 壓任務, 督促他們履行好包戶任務, 發揮好幫扶作用。
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真摯感情, 以身作則、 率先垂范, 帶頭深入到困難多、 問題多的地方去解決問題, 到群眾意見大、 呼聲大的地方去理順情緒。
通過真情關懷、 真心幫扶、 交心連心,扎扎實實解決一批涉及群眾利益的具體困難和問題, 切實增進廣大群眾對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信任和擁護, 凝聚黨心民心。
二是加強督查指導。
要進一步加大督促檢查力度, 把督促檢查貫穿活動始終。
縣委組織部、縣委作風教育整頓辦和創先辦要整合督促力量, 堅持定期深入基層巡回督促檢查、 不定期抽查、 分片區召開匯報會等多種形式, 強勢推進, 嚴格紀律, 嚴肅處理, 及時發現、 糾正和解決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認真總結、 推廣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
各鎮也要組織力量, 對本區域各級干部開展的“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進行督促檢查和情況匯總, 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并向上級報告有關情況。
縣直系統和有關部門, 要搞好對下屬單位開展活動情況的檢查督導, 形成強大的督促檢查合力, 健全責任落實體系, 推動活動扎實認真開展, 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三是要強化宣傳報道。
要充分運用報刊、 廣播、 電視、 網絡等新聞媒體, 通過動態報道、典型宣傳、 系列報道、 追蹤報道等多種方式和手段, 加大對活動的宣傳引導。
宣傳、 文化廣電部門要搞好宣傳策劃和安排, 組織骨干力量深入挖掘、 采訪和宣傳報道, 為活動健康順利開展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形成你追我趕、 爭創一流的生動活潑的工作局面。
各部門單位和鎮要就活動開展情況, 形成情況匯總月報表, 在每月底前分別報送縣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縣委干部作風教育整頓辦公室。
同時要及時準確地形成動態信息, 報送縣委創先爭優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宣傳組, 做好新聞宣傳工作, 并向上一級創先辦推薦宣傳。
二、 開展“六幫六促”, 突出為民服務, 抓好“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推進
在組織實施“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過程中, 我們要重點圍繞“六幫六促”, 突出活動服務主題, 將“連心攀親、 結對幫扶”活動融入單位的中心任務、 融入黨員的崗位職責、 融入年
度考評考核, 把活動開展與業務工作高度融合同步推進, 促進活動縱深開展, 不斷擴大活動效果。
1、 幫農業產業調整, 促重點項目落實, 在推進產業發展、 促農民增收上取得新實效。
圍繞“十二五”規劃和年度目標任務, 開展“兩送兩促”, 即送項目、 送資金, 促農村經濟發展、促群眾增收。
縣發改、 科技、 農業、 林業、 水利等部門要繼續下派干部, 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和個人崗位優勢, 想方設法為農村協調和爭取農業產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改造等項目, 助推產業發展步伐,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 幫惠農政策, 促素質提升, 在推進致富技能提高上取得新實效。
圍繞提高村黨組織、黨員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引領農村科學發展的能力, 提高農村群眾科技致富能力, 積極開展政策理論宣講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包聯干部下基層時要隨身攜帶“一本、 兩書、 三表”,即民情日記本、《創先爭優活動 60 問》、《萬名干部下基層宣講提綱》 及《惠農政策匯編》,入戶走訪登記表、 辦實事好事登記表、 情況匯總表。
采取召開座談會、 深入農家院落、 駐戶幫扶宣講等靈活多樣的方式, 廣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
3、 幫扶貧濟困, 促群眾生活改善, 在推進民生保障上取得新實效。
要認真開展“幫扶濟困送溫暖”活動, 全體縣級黨員領導干部、 縣直部門和鎮主要領導要帶頭深入困難群眾、 職工家中進行幫扶, 各下村工作組和入戶干部要積極協調或自籌錢物開展經常性地慰問送溫暖活動。
4、 幫矛盾糾紛排調, 促信訪、 糾紛、 社會積案化解, 在推進農村和諧穩定上取得新實效。重點突出“四抓”:
一要抓各類矛盾糾紛和重大社會積案排查化解。
積極協助鎮村干部...
推薦訪問:縣委書記聯村幫扶匯報會上講話 幫扶 會上 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