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發改委實事項目社會征集情況參考策劃方案(2022年),供大家參考。
一、征集情況綜述
本次社會征集公告于9月21日起在常熟市發改委”微信公眾號、常熟市人民政府官網等平臺正式發布,在25天的征集期內,接受市民通過電子郵箱投稿、所在街道社區(村委)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反饋的建議。各類征集渠道涵蓋了城區社區、經濟開發區社區和鄉鎮村委等不同層面,共錄得各類意見建議393條,主要包括人居工程、交通出行、醫療衛生、教育文化、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生態環境、健康養老、公共安全、其他等方面。
總體來看,群眾建議既有對政府工作的肯定,也同時提出了許多結合基層發展現狀的可行性建議,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認真參考,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進行民生改進工作。
二、征集結果分析
從各項征集建議的來源和內容來看,今年的征集情況有如下特點:
(一)意見聚焦基本民生,居住交通教育醫療等呼聲較大。
從整理匯總后的數據來看,群眾建議主要集中在人居工程、交通出行、教育文化和醫療養老等方面,可見市民最關切的還是基本民生保障。
人居工程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老小區改造整治、停車難問題、居住配套設施、房屋翻建、垃圾分類、“233千村美居”項目相關等。
交通出行方面的問題主要有:道路擁堵和秩序管理、公交線路優化、道路和橋梁設施改造、鐵路建設等。
教育文化方面的問題主要有:基礎教育、學校建設、課后放心班、社區文體建設等。
醫療衛生方面的問題主要有: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醫保政策銜接、異地就醫、免費體檢等。
(一)不同區域民生需求總體相似,側重點稍有不同。
老城區居民在公交出行、居住配套等方面的反饋相對較好,但對老小區修繕、增設停車位、改善道路擁堵等方面需求較高,說明老城區老小區的居住環境依然是一大短板。
經開區居民居住條件相對較好,但也存在菜場超市、影劇院等配套設施缺乏、交通擁堵、存在異味等問題。
鎮村居民普遍肯定千村美居建設帶來的生活環境改善,反映主要集中在鎮村醫療能力弱、公交路線少、村路狹小、老集鎮街區面貌陳舊、一些村房屋翻建難等問題。
三、群眾反映的具體問題
(一)人居工程方面。(相關單位:市住建局、公安局、城管局、市監局、交運局、發改委、農業農村局、水務局、工信局、生態環境局、文體旅局、資規局,市天然氣公司、供電公司,各街道、鄉鎮政府)
1. 老小區改造整治:琴湖苑、南頭巷片區、菱塘社區菱塘里、虞山街道老小區,報南社區一三區老小區改造整治。珠江路250號、286號、300號,南沙路4、6、8、10、12、16號,報慈北路140號,常福新村別墅區164-167號,秦家小橋83號老新村改造。
2. 停車難問題:閩江社區、湖畔現代城、元和村、報南社一三區、東南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第一人民醫院、經開區企業附近、老小區周邊停車難。富泰路兩側增設停車位。碧桂園地下車庫坡道改造。海虞鎮社區內僵尸車較多。建議推廣立體停車場。
3. 古城區片區改造:虞山街道古城區存在如下問題,
(1)磚木結構存在白蟻啃食、受潮、霉變和腐爛變質等現象;
(2)基礎設施的配套不完善(公廁、管線管網、停車、消防等)難以滿足居民優質生活的需要;
(3)轉租現象多,日常管理困難;
(4)很多房屋沒有獨立的廁所和廚房,人均居住面積過小,歷史違章搭建嚴重。建議進行整體環境的修繕改善。
4. 居住配套:沿江企業附近菜場較少,且缺少商場、超市、健身、影院等便民設施。碧桂園領譽世家和聆湖苑希望引進生鮮超市。海虞鎮大型宗教活動場所周邊、湖山路公交車站附近缺少公廁。莫城街道三星村村民希望在村委東側5畝左右新建喜宴廳,減少百姓辦喜宴負擔。一些集宿區、老小區、高層建筑低層的市民希望增添公共晾曬設施。城區市民希望增設電瓶車充電棚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盡快落實昭文變二期擴建工程,該組涉及污水、道路、農宅等實事工程都因此暫緩統一規劃,群眾期盼盡快落實方案。
5. 住房建設:東南街道希望新建銀河苑集宿區B區,滿足外來企業員工住房需求。
6. 垃圾分類:市民建議繼續加強分類指導,加大獎勵措施,并推廣智能化分類設備(小蜜蜂)進入小區。合理調整投放時間,避免夏日廚余垃圾腐壞。加大對鄉鎮農業廢棄物回收力度,防止秸稈亂堆亂燃污染環境。
7. 雨污處理和防汛建設:
(1)雨污分流:小壩里西、錢家浜、安定花苑、梅李鎮老街尚未雨污分流。
(2)污水處理:辛莊楊中村污水倒灌,建議加快推進辛莊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辛莊馬涇村污水管網窨井常年污水橫流。湖畔現代城污水外冒。湖涇新村各幢樓內污水總管老化。董浜鎮智林村撤并村莊因暫緩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導致污水及基礎設施落后。梅李鎮大婁上、徐家宕污水改造。擴大城西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
(3)防汛工作:七里香庭二期別墅區汛期積水嚴重。辛莊楊園三官堂鎮級河道水位因太湖水位和地勢問題連年升高,村級財力有限,防洪壓力大。莊潘家橋村臨馬涇河而居,防洪圩岸在居民住宅后面,常年汛期受淹,建議修建圩岸或者擋墻。
(4)其他:辛龍華學校門前路邊公共排水設施損壞。
8. 電梯增設:琴楓苑。
9. 天然氣入戶:小壩里西、錢家浜、商海小區、地機新村、花邊新村、常昆村施家基、唐北村老村申請天然氣入戶。
10. “233千村美居”:村民建議“千村美居”盡快覆蓋更多村莊,惠利家家戶戶百姓。建議加強管理力度,充實緊急搶修隊伍,減少不慎破壞路面、污水管道等情況的發生并及時修補。在規劃過程中適當增設停車位和電瓶車充電棚。整治應保留鄉村特色,不搞過分整齊劃一的一刀切,同時進行長效管理,適當優化獎勵機制,鼓勵村民共同參與管理,增強村民的獲得感。
11. 房屋翻建:建議出臺集鎮居民住宅翻建政策,以適應房齡較長無法滿足新時代生活的需求,針對原址無法翻建等情況要積極為百姓想辦法找出路。科學安排農村農戶住房翻建規劃,深入了解農村農房翻建的主要矛盾與不足,合理安排擁擠的自然村莊住房翻建移建。桃源新村南區36幢居民反映,現住房屋是90年代左右由林場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的別墅,房地產公司早已倒閉,現住房屋和原居住的農民房混合在一起,現在農民房都有政策可以更新了,希望政府能夠統一規劃讓他們可以更新。虞山街道嵩山轄區內有一部分居民因經濟等原因未有翻建,形成插畫式的城中村形式,該部分居民因漏水等問題,現急切想要進行翻建。莫城街道東青村湖西片區很多農房存在安全隱患,希望早日確定規劃方案。唐市社區內部分小區房屋為國有土地含劃撥土地,在居民申請房屋翻建時審批手續較為繁瑣,能否出臺相關優化政策和手續方便群眾。
(二)交通出行方面。(相關單位:市公安局、交運局、城管局、住建局、各街道、鄉鎮政府)
12. 道路擁堵和秩序管理:楊園中小學接送時段、通港路上下班時段、沈海高速開發區入口下班高峰時間交通擁堵。加強梅李鎮美迪洋路上下班時間段陳塘市場的設攤管理。加強環衛人員出行管理,避免三輪車占用機動車道。建議通港路根據各路口早晚高峰實際情況,合理調節信號燈時長。延長元和村行灶橋南北方向的斑馬線綠燈時間,解決老年人過馬路安全隱患。建議試點推行智慧型交通信號指示系統,可以根據各路口擁堵狀況自動調節,從而緩解道路擁堵情況。
13. 公交線路優化:皖青學校門口、元河文體中心周邊、香椿路段、銅官山、古里鎮村委門口、陶蕩老村設置公交站臺。東張集宿區到各個公司的公交線路較少。建議增加鄉鎮公交早晚高峰、節假日班次。建議10路公交車(市區-大湖甸村)末站延伸至1組橫樓里、公交車增加長江西路至海虞北路線路。公交車實時查詢功能全市覆蓋。公交IC卡能微信和支付寶充值。
14. 道路建設或改造:該方面市民提及較多,具體如下:
(1)道路改造:三福路、愛福路、紫金山路南至長江路北至張壩路、周行海洲新城南側主路、辛莊衛家塘村釣渚渡路白改黑。支塘鎮任窯線路況較差,機非混行,建議進行改造提升。加快東南街道金麟路(新安江路-黃浦江路)、廬山路,古里鎮洋蕾路、金湖路道路改造。對尚湖鎮西三環經蔣巷鎮村雷巷、羅墩村季巷通往蘇虞張的道路進行提檔升級,作為國創區配套道路,從而連通尚湖風景區、羅墩良渚文化遺址、南湖蕩,促進文化旅游發展。
(2)路面破損修復:將涇路、龍騰圍墻邊、清水北路、月河路東段、羊福路、唐東村南浜路、張橋西環路、常南村馳馬塘南道路路面破損。唐東村仕旺浜路未硬化,坑洼嚴重;
(3)道路拓寬:雙浜路、尚湖大道、王冶路往車輛較多,建議拓寬道路。蔣巷村到昆山村道改造,建議原有村道拓寬到6米。虞山街道甸湖西路中段曹家灣地段路面寬度由6米擴至10米。辛莊金蕩村張家宅基張林根家附近、新湖村大湖村出入口道路狹窄,張家宅基往東道路兩邊均為水面,經常有人員沖到河里,希望加寬道路并且安裝欄桿。
(4)道路貫通和延伸:香椿路近金山苑三區(東區)路段斷頭路早日實現貫通。經開區通港路高架加長,實現貨車和客車分流。辛莊鎮衛家塘村與無錫市錫山區接壤,現錫山區將大成路已全部做好,做到常熟區域中斷,希望能夠考慮將此條道路接通,方便常熟與無錫的交通。長江路北延伸工程(錫太路--204國道),提升常熟東部地區與昆山市的連接。周行慧周路往南與通港高架路接通。營聯路向南延伸至南湖濕地。莫城街道辛中村北下屯村路向西與南張港涇路貫通。辛中村S342兩側輔道改建工程繼續向西延伸至蘇虞張公路,進一步減輕S342鴛鴦橋至常興段的交通壓力。南三環向蘇虞張連通高架。
(5)道路新增:支塘新建高架,改善交通環境。辛莊南埭和合泰村北埭之間修通南壩路。梅李鎮南頭涇新增道路,方便出行。
(6)其他:辛莊金蕩村夏家宅基路邊水窨井口緊貼道路,過往車輛經常會撞到,希望能將這兩個窨井口往北封掉一半。沈海高速開發區入口ETC車道設計不合理,都集中在左邊,上匝道后小汽車要穿過大量大卡車流進入ETC車道,影響通行效率。建議開啟新一輪農路提檔升級工程和農橋改造計劃,改善鄉鎮道路年久失修、狹小難行的現狀。
15. 橋梁建設或改造:鹽鐵塘湯家橋、梅軋橋、何市項橋老街橋、北白潭宅基西側橋梁、辛莊南埭十字湖橋為危橋,建議修繕或重建。
16. 公共自行車:建議古里鎮村委門口、小壩路附近、趙市市鎮段新增公共自行車。助力車停放點增設頭盔租賃點,解決騎行安全。建議公共自行車在更多村鎮推廣。
17. 路燈鋪設:常昆村彭介段北岸、梅李鎮梅南村主干道路燈鋪設,減少事故風險。
18. 鐵路建設和軌道交通:加快常熟高鐵西站的交通組織方案,建議常熟市高鐵、動車開通更多線路和城市,快速帶動常熟經濟。建議把常熟軌道交通建設提上日程。
(三)教育文化方面。(相關單位:市教育局、文體旅局、各街道、鄉鎮政府)
19. 基礎教育:建議合理調整家校分工,現在低年級作業需要家長輔導和錄視頻上傳,感覺錄視頻影響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應取消,希望成立志愿者互助小組,減輕家庭負擔。持續加大鄉鎮師資力量投入,提高鄉鎮教學水平,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加大對愛國主義、傳統文化的教育。推廣心理健康課程,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建議持續糾正校外培訓風氣。建議在學校內提倡所有人員使用普通話,特別是老師上課時,切勿使用方言,畢竟有很多新市民及務工人員子女。
20. 學校建設:加強鄉鎮中小學幼兒園數量。建議增設新市民子女能就讀的學校,滿足新市民積分入學需求,緩解新市民子女入學壓力。加快莫城街道和睦現代幼兒園建設,簡化審批流程。有居民建議東南街道新建春霽路小學、福達路幼兒園、華發容宏幼兒園。新建錢底巷幼兒園,選址位于臺山路以南,柳州路以東。梅李小學學生已容納不了,需加快建造梅李第二小學。課后放心班:建議學校設立晚托班,解決雙職工家庭小孩接送問題。
21. 校車接送:江蘇理文造紙集宿區員工反映,他們的小孩都在吳市上學,之前上下學由公司提供中巴車接送,現由于公司中巴車不具備接送學生資質被停用,建議安排校車進行接送。
22. 社區文體建設:定期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鄉鎮上普及公立培訓機構,方便孩子課余時間參加藝術類和文化類培訓。加快梅李鎮珍北村木瀆浜“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加大籃球場、足球場等群眾基數較大、場地要求專業性較高的文化體育場地建設力度。湖苑菜場對面小公園增設健身器材。南塘岸新村健身廣場升級改造。海虞鎮建設休閑主題公園。董浜鎮天星村居民反映小區游樂設施少。沙家浜鎮橫涇村村民建議利用新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村史館,引進第三方社會組織,每月開展3期以上的覆蓋少兒、婦女、老年人等各年齡層次的文化教育活動。
(四)醫療衛生方面。(相關單位:市衛健委、醫保局)
23. 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居民普遍反映老年人去醫院掛號難(不會預約)、社區衛生站藥品少、配套設施不齊全。建議東南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增加夜間就診服務。辛莊、董浜等地的農村居民反映配藥難、配藥路途過遠、鄉村醫生人員少,醫療隊伍成員年紀偏大,希望及時補充年輕血液。
24. 醫院保障和建設:建議東南街道建設一所綜合性醫院。建議鄉鎮二級醫院實行市財政經費統籌,改善鄉鎮醫院虧損問題。
25. 異地就醫:希望蘇州大市內醫保互通。加快異地就醫醫療體系對接,方便異地就醫、結算,共享優質醫療資源。有市民反映其因工作原因在常熟市以外繳納社保,期間因拆遷置換城保年限,現轉回常熟參保后退休,未能正常享受退休待遇,建議加強保障政策的銜接,體現公平性。
26. 體檢和醫療保障:建議婦女病普查仍舊每年一次。每年開展青少年脊柱側彎檢查。建議保證居民和單位員工兩年一次免費體檢。每年為常住居民進行癌癥指標篩查。提高大病醫療報銷率,最好提供一份大病保障,減少因病致貧現象產生。
(五)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相關單位:市人社局、司法局、醫保局、政法委)
27. 就業創業:增加各鄉鎮就業招聘會。
28. 社工培養:培養全科社工人才和網格員隊伍,提供專門培訓,壯大公益性崗位隊伍,打通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29. 公證服務站點建設:有市民反映目前除辛莊等少數鄉鎮有公證服務點外,群眾、企業辦理公證事項時,需前往市司法局,十分不便,因此建議鄉鎮、街道建設實體化公證服務站點。
30. 靈活就業退休:建議政策關愛靈活就業人員,或酌情降低退休年齡。
31. 陽光補助:建議提高農村老年人陽光補助待遇。
(六)健康養老方面。(相關單位:市衛健委、財政局、民政局、文體旅局、人社局)
32. 養老機構等建設:虞山街道學前社區、梅園社區新增日間照料中心,解決老年人用餐問題。古里鎮、董浜鎮、支塘鎮、虞山街道西涇岸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較少。加大村鎮級養老項目財政補貼支持力度。建議適當考慮引入盈利性養老機構,提高主動服務意識。建議持續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項目,滿足老年人社交、體育鍛煉、心理健康等需求,包括設立統一的配餐中心,解決老年人就餐問題。
33. 老年人體檢:推廣專家門診進社區。
(七)生態環境方面。(相關單位:市生態環境局、資規局、水務局、大數據管理局、城管局、公安局、各街道、鄉鎮政府)
34. 環境污染整治:整治東南街道印染企業偷排現象。經開區政府周邊小區經常聞到異味。建議市政府網站定期更新存在有污染源的企業公示。加強開發區沿線河道水質監測,定期檢查河道沿線企業污水排放情況,完善企業污水接管集中處理相關工作。
35. 噪音現象:董浜樞紐大轉盤下、沿江高速和蘇嘉杭高速公路沿線噪音影響周邊住戶。
36. 濕地和生態綠地建設:加強董浜濕地生態環境長效管理,完善專業管理隊伍。白茆塘生態壩岸建設,加固河岸線及生態綠地建設。
37. 河道清淤及河岸整治:唐北村溪沿大潭灣河道淤泥嚴重。珠江路250號至南沙路16號段南福山塘沿河西側河岸改造整治。梅李鎮徐六涇(珍門涇段)暢流活水工程。梅李鎮圩港中心河兩側雜草清理,增加綠化種植、加固駁岸。
38. 綠植覆蓋:增加開發區沿線村莊(東張、吳市、碧溪)綠植覆蓋。東南街道金倉花園外圍綠植年限久遠,希望進行更換提升。
39. 建筑垃圾處理:建議建立市級建筑垃圾集中處理點,在鄉鎮設置收運點,探索合理的處置流程和方式,以解決331遺留問題。辛莊鎮新開發市鎮小區開發商大量采用泡沫磚材料,且正值業主裝修高峰期,產生大量的泡沫磚建筑垃圾,鄉鎮層面極難處理,希望予以關注。
(八)公共安全方面。(相關單位:市公安局、城管局)
40. 強弱電線路整理:虞山街道背街小巷、農村各區域電桿和線路凌亂,飛線現象嚴重,希望市里出臺政策全面治理。
41. 安防設施:完善老小區(無物業小區)、村道主要路口的監控設備。東南街道小康村為治安重點區域,建議推行技防升級,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九)其他方面。(相關單位:市農業農村局、住建局、資規局、文體旅局、商務局、行政審批局)
42. 農業建設: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U型板溝渠、機耕路、鋼制大棚的貼補力度,加快農田現代化建設。目前農村水田全部流轉,但旱田分散且拋荒過多,建議集中流轉。辛莊鎮原楊園區域草坪產業積極響應號召退草還耕政策,希望適當考慮退草還耕補貼政策。
43. 旅游開發:建議打造羅墩良渚文化遺址公園 。昆承湖區域設置休息亭廊。立體開發海虞境內(西農片區)田美鄉村文旅線路,以銅官山為中心利用原有螺螄灣、鐵黃沙、殿山(福江禪寺)、花海、枇杷園、聚福楊梅園、七峰銅官山、西山、走馬塘、上山巷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寺前蘇州特色田園鄉村為基礎,立體打造山、水、林、田、草、文旅線路,為村民群眾提供休閑娛樂、親子游等短途游樂場所。海虞鎮梨花邨生態農業建設,將農業活動、自然風光、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希望給于一定的政策支持。沙家浜鎮華陽村漁陽路提升改造,將華陽村自然宅基(村莊美居建設點)、沿路沿線高標準改造的魚池相結合,展現出漁業生活、生產特色風貌。
44. 特色小吃:建議濱江地區開發小吃街。
45. 社區生活服務體系建設:建議籌建標準化、模塊化的社區生活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社區生活服務中心、社區生活服務產業園、社區服務物流系統和社區生活服務體系。
46. 辦事平臺建設:加快整合各條線的辦事平臺,建設統一的辦事平臺,推進各類公共服務事項全城通辦。建議拆遷戶的不動產權證和新建房的不動產權證加快辦理。
四、下一步工作的建議
針對此次社會征集收集到的問題,結合實事項目工作安排部署,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各街道、鎮(村)、各部門高度重視群眾反映的意見建議,切實解決好群眾提出的問題。能立時解決的要迅速呼應加以解決,短期內無法解決的,要著力緩解緩和問題矛盾,對群眾做好溝通,制定一定期限內改善情況和解決問題的計劃,并按計劃落實。二是各街道、鎮(村)、各部門要進一步深入群眾,分專題加強調研,掌握民生實情,針對現實問題,組織策劃好實事項目。三是加強協同配合,提升運用綜合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涉及到不同職能部門的民生問題,要加強協同配合、增進條塊溝通、統籌協調推進,運用綜合手段共同解決好相關問題,積極做好2021年民生實事工程。
?
推薦訪問:發改委實事項目社會征集情況參考策劃方案 發改委 實事 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