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國際經濟貿易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范文一:非金屬礦國際貿易問題探討
改革開放以來,非金屬礦國際貿易在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我國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然而,在我國加入WTO之后,在應對國際貿易激烈的競爭中,我國的非金屬礦國際貿易開始出現一些問題。因此,本文通過深入研究這些問題出現的深層次原因,進而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
一、非金屬礦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非金屬礦國際貿易在我國的財政收入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非金屬礦的競爭也在不斷地加劇,我國非金屬礦國際貿易中的一些問題開始顯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非金屬礦出口結構不合理
通過對我國非金屬礦國際貿易的分析可知,在非金屬礦的對外出口過程中,還存在出口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主要以出口非金屬礦的原材料為主,隨著我國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非金屬礦產品的出口比例在不斷地增加,但是仍然無法超過非金屬礦原材料的出口比例;第二,在我國出口的非金屬礦產品中,初級產品占據的比例比較大,而深加工產品占據的比例比較小,所以說我國的非金屬礦出口貿易還存在結構不合理的現象。
2.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地,質量差
隨著非金屬礦國際出口貿易的不斷發展,我國開始逐漸意識到僅僅出口非金屬礦原材料無法應對國際貿易的激烈競爭,因此開始加工和生產非金屬礦的產品進行出口貿易。然而,通過調查和研究得知,目前我國非金屬礦出口產品還存在很多問題:第一,很多非金屬礦產品的技術含量比較低,由于目前我國針對非金屬礦的加工技術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生產出的非金屬礦的技術含量比較低,所以無法進一步提高非金屬礦產品的價格;第二,我國出口到其他國家的非金屬礦產品的質量也存在很多問題,因此造成了我國非金屬礦產品的口碑一直不是很好,無法很好地滿足其他國家對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
3.外貿體制還存在很多問題
目前,我國非金屬礦出口貿易的過程中,生產的企業和外貿單位屬于獨立經營,無法很好地進行一致的生產和銷售,從而引出了很多問題:一方面,生產企業無法及時地掌握國際貿易對非金屬礦產品的需求,因此經常出現產品滯銷或者是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出現;同時也無法很好地針對非金屬礦國際貿易市場生產相應的產品;另一方面,很多生產企業各自為政,當非金屬礦國際貿易需求到來時,很多生產企業為了競爭到訂單就會互相壓價,從而使得我國非金屬礦產品無法獲得很好的利潤,同時價格壓的過低,生產企業無法擁有更多的資金進行生產,使得生產出的非金屬礦質量比較低,久而久之不利于生產企業的長遠發展。
4.缺乏相關的人才
我國生產的非金屬礦的技術含量比較低,因為很多生產企業的生產設備比較落后,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國非金屬礦的生產缺乏相應的人才,使得對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推動比較落后。非金屬礦生產技術的研究過程中缺乏相應的人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由于很多生產企業的規模比較小,因此無法進行獨立的生產和研究,從而一直沿用比較落后的生產設備,因此制造的非金屬礦產品的質量普遍比較低,無法同其他國家進行很好地競爭;第二,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非金屬礦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生產質量,我國成立一些專門的研究部門,從而相關技術的研究,然而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許多科研人員從事技術含量較低領域的研究比較多,而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領域很少有人進行研究,因此導致了我國相關部門的研究一直在比較低的水平徘徊,從而無法研制出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生產加工設備,無法進一步提高非金屬礦生產設備的技術含量。
5.沒有將先進技術投入到生產當中
為了更好地應對非金屬礦技術含量比較低,質量比較差等問題,我國開始考慮引入國外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從而將其投入到非金屬礦的生產過程中。然而,在將先進技術投入到生產過程中時還存在很多問題:第一,先進的技術轉化為生產設備還需要比較多的時間,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比較長。因此,在轉化的過程中我國還需要使用原有的設備進行生產;第二,在進行非金屬礦加工的過程中,有很多中小企業由于生產規模比較小,利潤比較低,因此這些中小企業往往選擇繼續選有陳舊的設備進行生產,從而能夠更好地降低和節約資本。但是,生產出的非金屬礦產品卻無法很好地滿足國際貿易市場的需求。
二、應對非金屬礦國際貿易問題的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可知,目前我國的非金屬礦國際貿易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非金屬礦國際貿易的發展。所以,必須要及時的解決我國非金屬礦國際貿易的問題,進而更好地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為此可以參考以下幾點策略:
1.進一步優化我國的出口結構
我國在進行非金屬礦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僅僅出口非金屬礦原材料是不夠的,必須要進一步加大我國非金屬礦產品的出口比例,進一步優化我國非金屬礦的出口結構,為此可以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通過鼓勵非金屬礦生產企業,將非金屬礦加工為一些產品,從而更好地提高非金屬礦產品在對外貿易中的比例;第二,加大對非金屬礦出口的控制問題,非金屬礦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將非金屬礦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同時開始對非金屬礦的進出口進行限制。因此,我國可以效仿其他國家的做法,將非金屬礦列為國家戰略性礦種,從而嚴格限制其出口。
2.提高我國非金屬礦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
技術含量和質量是衡量我國非金屬礦產品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我國非金屬礦產品加工能力的重要指標,因此為了更好地進行非金屬礦的出口,需要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勝出,需要不斷提高我國非金屬礦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從而能夠更好地與其他國家的非金屬礦產品進行競爭,為此可以考慮以下幾點策略:第一,鼓勵生產企業購買和使用先進的非金屬礦生產設備,從而能夠生產出質量較高、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更好地降低產品的成本;第二,對非金屬礦產品的生產技術進行不斷研究,從而能夠進一步延長非金屬礦產品的生產鏈,不斷增加非金屬礦產品的附加價值,更加有利于我國非金屬礦產品的發展;第三,選拔優秀的非金屬礦科研人員,使其能夠為非金屬礦生產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從而更好地提高非金屬礦產品的質量,不斷增加我國非金屬礦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
三、小結
非金屬礦在我國的國際貿易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我國加入WTO后,需要應對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因此非金屬礦國際貿易中的一些問題開始逐漸顯現出來。本文通過總結目前我國非金屬礦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相信隨著我國非金屬礦國際貿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能夠更好地推動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范文二:大數據時代的國際貿易理論新發展
一、引言與理論研究綜述
對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自跨國界商品、要素流通和生產分工發展伊始幾個世紀以來便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及前沿問題。從古典貿易理論、新古典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新興古典貿易理論到今天的新新貿易理論,對國際貿易學的研究歷經五個階段已逐步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理論體系。與之相比,大數據卻是理論界較新且同樣具有前沿研究價值的概念。雖然,數據作為世界的本原和人類認識世界的客觀標度,對其認知歷史可追溯到人類科學發展的起始(黃欣榮,2014),而大數據這一名詞卻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人提出后直至2008年9月Nature刊登的一期以Bigdata為主題的專輯才得以廣泛傳播。此后,理論界雖以大數據為研究主題,從不同視角和學科、交叉學科領域對其進行探索,但這些研究或集中于對其概念和特點的探討,相關文獻如陶雪嬌等(2013)、黃欣榮(2014),或集中于其技術具體運用途徑和方向的分析,如黃曉斌、鐘輝新(2012),李莉、顧春霞和楊亞楠(2014),邵鵬、胡平、齊杰(2014)等。將大數據與國際貿易學這兩個前沿研究問題結合研究的文獻資料很少。需求催生供給,近年來隨著交通、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價值鏈的分工方式使得世界范圍內的實體物品資源和數據流通速度加快、流通方式日趨復雜,研究如何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挖掘信息以促進貿易發展成為大勢所趨。王碧宏(2014)、李連飛(2014)等從跨境電商、在線國際貿易等新興國際貿易方式發展的角度解讀了大數據海量規模及其挖掘技術和利用效率的提升對于我國國際貿易管理及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及相關挑戰;曹云、王東(2014)和謝健明(2014)則選擇緊跟時事,將大數據研究置于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和自由貿易區發展的具體操作案例中,研究大數據對國際貿易的重要作用;還有研究將大數據與貿易進出口直接關聯起來,辯證地對大數據時代下進出口貿易發展的機遇及所面臨的風險進行分析,如薛靜辰(2014)。從上述文獻梳理分析可發現,目前學者對大數據下國際貿易發展的研究雖不是空白,但研究的角度比較單一,多停留在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信息分析及其挖掘技術運用到某一具體貿易流通環節(如消費者行為分析、營銷模式變革或物流效率提升等)而促使貿易企業效率提升的表象上,并未涉及其深層作用體制或傳導體制的分析,因而所得出結論的普遍指導性不強,對大數據時代國際貿易學理論及架構變化的研究稍顯不足,也無法形成對國際貿易學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展的全面而系統的認識。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對大數據下國際貿易學發展的研究還處于基本空白而亟待理論研究者們的探索與創新。已有的國際貿易學理論研究領域的發展創新,經過總結大都可以沿著貿易動因、貿易結構和貿易結果等層次進行歸類總結(彭徽,2012),沿用這一研究主線,本文將就大數據時代下國際貿易在貿易動因、貿易方式、貿易內容、貿易結果和貿易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發展進行探討,通過抽象具體商務和貿易操作中的大數據運用,深入剖析其深層作用理論,希望能從理論發展的層次去分析大數據時代給國際貿易學帶來的新發展,填補研究空白。
二、大數據時代國際貿易學的新發展
隨著數據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推廣,我們所能分析和利用的數據的4V特征日益明顯:數據總量規模增長巨大且呈指數級增速;來源和類型不斷增加;數據價值突顯。大數據的強大影響力已滲透到人們生活中的科技、經濟、衛生、教育、軍事等各個方面,有學者稱大數據將成為開啟人類社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紅旗手,更有甚者認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直接意味著第四次科技革命。那么,就國際貿易學而言,大數據究竟在多大范圍、多深程度上影響其理論發展呢
1.大數據提供了貿易動因的新來源
深層解構國際貿易理論不難發現,無論基于何種發展層次的理論,貿易主體間的比較優勢是貿易開展的動因這一結論已成為不可撼動的真理,理論的主要分歧點在于貿易主體的具體比較優勢來源不同。已有的理論或從技術、要素稟賦等供給的角度,或基于相互需求、產品生命周期等需求的角度論述了貿易主體的優勢來源。而數據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它是知識的源泉,是企業創造價值和利潤的原材料,是知識競爭的重要支點。擁有海量規模的大數據已為國際貿易主體帶來新的優勢來源:基于國家主體層次,龐大的數據資源儲備被各國提到戰略高度,將成為新的知識基礎設施,構建國家綜合競爭力;基于行業或企業主體層次,大數據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和發展機遇,并作為新的、重要的生產因素成為行業或企業發展的未來新石油,提升了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些新的比較優勢的培育,將成為新的貿易動因,推動貿易進程。
2.大數據促進了貿易方式的多樣化
傳統的貿易平臺為實體貿易,商品或貿易主體需經過漫長的旅途到達特定交易地點以供選擇或進行面對面的磋商,這樣大大加大了貿易的成本和風險。而今,大數據技術革命時代的到來所帶來的商品參數的可傳遞性、消費市場需求的精確分析和交易貨幣的電子化等巨大變化已突破了傳統交易的時間、地域限制,使得交易流程數據化;此外,大數據技術的推廣促進了跨境電商或在線國際貿易平臺的構建,完善了國際貿易的供需鏈條。大數據時代下,國際貿易突破了傳統實體貿易形式,發展出了跨境電子商務或可稱為在線國際貿易的新型虛擬網絡貿易平臺,這種貿易平臺的強勁發展豐富了國際貿易方式,成為實體貿易方式強有力的補充。
3.大數據充實了國際貿易的內容
在以往,商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相關的要素流動占據國際貿易的全部內容,人們或有注意到由貿易所產生的貿易主體間的信息流交換,但也未將其放置在與商品、服務、要素等貿易內容同等重要的地位以作為獨立研究對象,而是將其籠統地摻雜在貿易商品或服務商品內做細小的分析研究。大數據時代的誕生革新了這一現象。作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所衍生的數字貿易、信息貿易便是基于日益頻繁及擴大的國際貿易中對信息流重要性的強調及價值分析,認為數字所包含的市場定位分析、消費者行為分析、生產者供應行為分析等重要信息是比具體商品更為重要的貿易內容。一旦某一國家或企業能夠掌握這些信息,那么其市場決策及預測的有效性便可大大提高。因此,許多知名企業紛紛投入到數據庫收集及分析的行列中,大數據也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許多大型跨國企業在進行市場分析與產品定位等決策前,花費大量成本進行數據采集及購買,這也成為了商品成本的構成部分。數字信息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不可或缺的內容。
4.大數據為改變世界貿易格局提供了機遇
自二戰以后,國際貿易利益分配便形成了南北兩極分化的格局,發達國家憑借其先進的技術或資源因素占據著貿易優勢地位,主導著世界貿易長達一個多世紀并呈長期保持優勢的態勢。近百年來,許多發展中國家曾嘗試多種改革手段,企圖實現貿易額的快速增長、貿易條件的改善和貿易地位的提升,但一直收效甚微。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大數據發展的大環境下,國際貿易并不太多強調國家的天然資源基礎而依賴于數據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其優勢的獲取能力具有后天的可培育性,這為發展中國家的趕超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大數據信息的充分識別和挖掘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對國際市場消費需求的合理定位和預測,從而減少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實現資源的最合理配置。這樣,發展中國家在新一輪的貿易競爭中有望提升其競爭力,獲取貿易地位的提升,進而改變世界二元貿易格局。
5.大數據帶來了新的貿易風險
大數據作為一種符號,在擁有大量科學標示符號所共通的優點之余,也包含著致命的隱患。除卻大數據運用中所包含的提取數據信息的技術壁壘,大數據作為即時、快速的信息,其高速的流動性在便利貿易流通、拉近貿易主體距離之余,也增加了貿易信息擴散或被貿易對手惡意攫取的風險,這將帶來不可預估的貿易損失。更為嚴重的是,貿易的數字信息中包含有大量與居民生活、國家安全、軍事防衛等安全相關的信息,這些信息一旦被惡意破解、攫取和利用,將對國家關系、國家安全提出挑戰。大數據背景下,貿易安全應該是國際貿易理論關注的重點。
三、結論與展望
時至今日,大數據作為海量的數據存儲,將我們的日常生活囊括其中。徜徉在數據的海洋中,由數據信息挖掘和利用所帶來的技術創新、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以及新的競爭優勢和新價值的產生已成為新一輪的生產力增長點。在此大環境下,我們分析國際貿易的新發展是可行且必要的。同時,在厘清新的時代背景下國際貿易發展的新特點之余,還應將其上升到理論層次,這樣得出的結論才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同時也有利于后續研究者做出更為具體而實際的理論政策建議。本文在對大數據時代下國家貿易理論層面可能發生的變化做了基本研究,不足之處希望在后續的研究中得以完善,也期待更多的理論研究者將目光延伸到大數據時代國際貿易學理論新發展這一領域,以共同探討貿易理論的時代特點。
推薦訪問:國際經濟貿易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 國際經濟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