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48個。前一位是庚戌,后一位是壬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亥屬陰之水,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辛亥革命紀念日感想500字3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辛亥革命紀念日感想500字3篇
辛亥革命紀念日感想500字篇1
辛亥革命紀念館特征碼[標簽:特征碼]辛亥革命紀念館位于廣州黃埔區長洲島中部金洲大道東以南,是為了紀念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活動而建的一座專題紀念館。以下是給大家帶來的關于辛亥革命紀念館的詳細介紹。 辛亥革命紀念館 辛亥革命紀念館征地面積為7.73萬平方米,項目主體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陳列區1.32萬平方米,辛亥革命紀念館藏品庫區1000平方米,技術及業務用房1800平方米,觀眾服務及配套設施2000平方米,展廳總面積635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19億元。 辛亥革命紀念館設有“辛亥革命時期廣東名人”專題展覽,選擇了56位歷史人物,集中展示他們最具代表性的歷史瞬間。 ,
辛亥革命紀念日感想500字篇2
辛亥革命紀念館感想
空氣凜冽,嘴中哈出的熱氣凝成一團白霧,氤氳開來。一陣風吹過,竹聲沙沙,翠柏靜默。2月21日,我們xxx社會實踐小分隊來到了美麗的龍井景區,來到了浙江省辛亥革命紀念館。
剛來到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漢白玉的筆直佇立的紀念碑,上面有四個大字“國魂不死”。“國魂不死”這四個字就足以讓我久久震撼。我盯著這四個字看了許久,眼前似乎浮現了硝煙戰火,浮現了視死如歸的英雄們的身影,耳邊似乎傳來了炮聲槍聲,傳來了“復興中華”的怒吼。我眼睛停留在那代表烈士純潔國魂的漢白玉上,那燙金的在晨光下閃閃發光的四個大字上,嘴里不禁輕輕地念出了聲音“國魂不死”。我慢慢地走進,當雙手接觸到了冰涼粗糙的碑身,眼眶竟然有點濕潤,抬頭仰望,碑身更顯高大。
轉過紀念碑之后是漢白玉雕像群,烈士們或憤怒或莊嚴,直視前方。在后面就是“徐錫麟烈士墓”,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一起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接下來我們懷著崇敬肅穆的心情參觀了浙江省辛亥革命烈士館。紀念館通過“錢江涌起革命潮”、“光復會的成立”、“光復會皖浙起義”、“辛亥年浙江光復”、“為建設和保衛共和而奮斗”五大部分,真實而直觀地展示了中國民主革命史冊上這一段閃耀著血與火的戰斗篇章。
其中有一部分讓我特別印象深刻。那是一張一位革命者處決之前的照片。在照片中,英雄神色自若,對于死亡似乎已經沒有了恐懼。無懼死亡對于一般人都是難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民族危亡關頭,民族似乎更重要。“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烈士的斷頭詩回響在我腦中;“革命要流血才能成功”鑒湖女俠秋瑾的決心令我熱血沸騰。看著照片中年輕、目光灼灼的他們,我難以抑制地感慨:先輩付出了一生的全部才有現在的生活,我們要珍惜當下才能無愧地領受他們的饋贈啊!我慚愧地想,如果我在當時恐怕不會有那樣的勇氣吧。
從辛亥革命烈士館出來之后我們參觀了眾烈士墓。烈士的名字,一筆一劃,永遠地停留石碑上,與山間清風相和,與天幕中朗月同輝。他們不僅僅留下了名字,他們還在我們心中留下了一段故事,一腔熱血,一份讓人動容的豪情!
辛亥革命紀念日感想500字篇3
紀念辛亥革命演講稿:辛亥祭
演講者:浙江大學? 姜棋耀
清明時節,煙霧茫茫。雨中,一位白發老者在中山陵前,如雕像般,沉默地佇立。這個場景,在我踏上講臺時一涌而出,把一個百年前的故事,悄然回放。
當封建帝國還沉浸于夜郎自大時,殖民者的子孫已經乘風破浪,金戈鐵馬呼嘯而來。侵略的罌粟花開滿了煙柳皇都。他們拿著從非洲帶來的獵槍,肆意蹂躪這東方的羔羊當他們滿載而歸時,回頭望了望西天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正在流血。
香江長流,淹沒了歷史遠去的痕跡;中山巍巍,承載著千年的苦楚和榮耀。
感慨風云,悲憤時局,東方正遭受著三千年之巨變。百年悲愴,路在何方,潛龍騰淵,日出中山。他要用熾熱的溫度點燃民族獨立的微光。流在心里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這種聲音,是秋瑾的豪放,魯迅的吶喊,譚嗣同的鮮血,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革命三十年,就是因為愛國,在他看來,國家主權和民族獨立超越一切意識形態,共產黨,國民黨,都堅持著這一點,臺灣,大陸,都是炎黃的血脈。一聲槍響,震驚寰宇,盤踞了兩千年的封建帝制轟然倒下,被壓迫的民主意識首次覺醒。共和的曙光已經浮現在遙遠的地平線上。武漢三鎮的軍人們,把烈火的意志灑向四面八方,昆明,南昌,井岡,延安,全國。三十年來,為爭取民族獨立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那些風中沉睡的英雄,沒有名字,只有光榮。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堅忍不拔之志。19XX年,青天白日旗幟第一次在空中奮力飄揚,我們不會忘記他一路掙扎的腳步。悲,黃花崗烈士魂斷英年,嘆,慢慢道路山外有山。恨,不能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孫文逆流而上,堅忍不拔。革命失敗過很多次,但黃花崗埋葬了年輕的生命,卻埋葬不了戰斗的靈魂。血色殘陽中,風聲蕭瑟里,他望著變幻莫測的遠方,還是選擇了最初的夢想。心跳是他們的宣言,傷疤是他們的勛章。正義的號角從來沒有生銹。當我凝視那幅肖像時,深邃的眼神還是能傳遞出如石之堅,如水之長的守望。
清末民初,雖民運多舛,亦造就了慷慨激昂之士。長沙黃興,忠堅勇武,邵陽蔡鍔,雄光韜晦,威震西南。浙江蔣百里,文武雙全,鐵血衛國。這些人,都歸到了孫中山的帳下,集精英,謀起義,推滿清,振中華。孫先生文弱書生,卻能招募各地領袖,正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真心為國,不計私利,禮賢下士。
我們應該慶幸,沒有在最后一場戰斗中被最后一顆子彈打死;我們應該銘記,許多年前,有一場抗爭叫辛亥,有一種精神叫中山;我們應該覺醒,歷史的纖繩已經握在手中,中國這輛大車,由我們來拉。
雨中的老者已經走遠,風中的英雄還在沉睡,就在這里,請允許我遙想祭奠,為你送上一束鮮艷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