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黨的教育方針最新版2021解讀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黨的教育方針最新版2021解讀4篇
【篇一】黨的教育方針最新版2021解讀
黨的教育方針內容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 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 律,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 班人。
新時期(十八大)黨的教育方針是什么?十八大提出黨的最新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篇二】黨的教育方針最新版2021解讀
———黨的路線、方針教育教育
新時期的大學生中共黨員是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希望,也是高校黨支部建設的中堅力量。大學生黨員應做好模范帶頭作用,嚴格要求約束自己,帶領同學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然而,當代大學生黨員存在著理論知識不扎實、思想功利化、自我管理教育不夠嚴格等問題,使學生黨員在同學中的威信力下降,影響了黨員應有的積極向上的形象。本文針對大學生黨員的現狀,淺談黨員同志基本的素質要求,以及這些素質要求相關的考核制度。
大學生群體中的大學生黨員,更應迎接新時代的挑戰,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勤于學習、勇于創新、甘于奉獻,以符合時代的需求,做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切實起到表率和先鋒模范作用。
一、勤于學習
(一)深入學習理論知識,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腦袋。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是來自于實踐并被實踐證明的科學真理。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國革命史和建設史更進一步以鐵的事實證明,只有以科學理論的指導,才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才能保證事業的成功。理論知識的學習應緊抓本質。馬克思主義本質是與時俱進。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的繼承與發展;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改革開放時期,新歷史條件下的傳承和發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是以同志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結合當代中國的新要求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堅持和創新。
(二)努力搞好自己專業的學習。
作為青年大學生,如果自己專業的知識都沒學好。那么何以談得上報效祖國,服務社會、人民呢?只有扎扎實實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定好每一年的奮斗目標,加強自我成材的意識,揚起希望的風帆,才可向勝利的目的地駛進,我們要明確自己讀大學的目標,明確對自己的定位,明確要培養哪方面的能力,明確要怎樣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明確學習的計劃步驟,明確自己對比的人群等等,逐項
明確以后,并付諸行動中,才能使自己有所得,有所長。
二 甘于奉獻
(一)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最重要的是體現在擁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而大學是人生中的黃金年代,是我們思想逐步形成并日臻成熟的重要時期。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它啟示著我們要主動學習先進科學的思想理念,并以之武裝自己的腦袋,才能近之,而赤之。大學生黨員要著力加強自己的黨性修養,堅持在思想素質的自我鍛煉和改造。大學生黨員應秉承黨的優良作風和傳統。自覺地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自覺地樹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人生觀,堅持集體主義,堅持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結合,堅持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結合。并抱著積極向上的心態,奔赴人生目標,做勞動的人生,創造的人生!
(二)人生價值的實現在于對社會對人民的奉獻
時代不同或許人生價值的體現方式也不同,然而它們總有一個共同點:人生價值的內涵包含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即人對社會的奉獻與索取關系。÷
大學是社會未來建設者的搖籃,大學生懷有高遠的抱負并在追求中不斷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我們在尋求自我價值的同時,必須堅持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這是由我們黨的宗旨所決定的。也只有懂得無私奉獻的人,他的人生價值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正如“歌詩合為時而著”一樣。只有個人的理想和抱負同時代緊密接軌,只有把個人的才智青春獻給社會和人民,人生價值才能得到最高體現。古代有兩類人,一種是抱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并鞠躬盡瘁之人,另一種是才卻隱居山林之人。可分析,后者人生價值是不完整的。一個人很有學問卻不愿意出來服務社會、人民,那么這種“隱士”只是注重實現個人的內在價值,是使遺憾的。從戰火紛飛的動蕩年代到今天繁榮安定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從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到今日平凡而樸實的崗位上默默工作著的人們,無論是為后世人們所敬仰的
英雄還是現今默默工作著的楷模,他們的骨子里都閃爍出一種發光的無私奉獻精神,或奉獻生命,或奉獻青春才智。可見,無私奉獻是我們的優良傳統和一種高尚的精神。即使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我們亦要大力倡導奉獻精神,這對于我們正確的價值取向是起著積極作用的。大學生黨員要牢記黨的宗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主動搞好學習的同時,積極參與學校內外的各項工作,多承擔一些工作,爭當各項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實踐中培養和樹立奉獻的意識,為日后到社會上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
四 強壯身體素質
古語云:“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只有擁有了強健的身
體,才能再一步談學習和工作,才能有燦爛的人生可言。有一精辟的比喻:健康就數字"1",其余的就像“0”,只有先把“1”擺在首位,然后再在后面加“0”,加的“0”越多,自然價值越大但如果沒有了這個“1”,那么即使后面有再多的“0”,它的價值仍是“0”。社會需要的并非弱書生,我們在學習的同時要積極鍛煉,打造出一副強健的體魄。
五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新時期的傳承和發展,是黨對新形勢作出的科學結論。它是對我們黨提出了新的目標新的綱領,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發展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統一起來,因此我們大學生黨員切實努力掌握各種科學文化知識,掌握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學就一身過硬的本領,躋身于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中去,在其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學習生活的楷模,成為生產和工作的骨干,成為先進生產力和文化的代表,成為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
【篇三】黨的教育方針最新版2021解讀
黨的教育方針內容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 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 律,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 班人。
新時期(十八大)黨的教育方針是什么?十八大提出黨的最新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篇四】黨的教育方針最新版2021解讀
一,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
·教育目的,是指社會對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即通過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么樣質量和規格的人。(關注:培養具有何種功能的人,培養的人的素質結構)。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依據,歸宿(導向 調控 評價)
個人本位論—人格本位論—文化本位論—生活本位論—倫理本位論—社會本位論
·教育方針是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關于教育工作的總要求。反映一個國家教育的根本性質、總的指導思想和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社會主義是我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
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強調教育與勞動相結合
培養受教育者的獨立個性和創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視
·來源:
黨的政策性文件。人大制定或批準的有關教育的政策性文件。國家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有關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
二,教師職業操守和行為準則
·教師常規角色行為:父母的替代者 知識的傳授者 集體的領導 法官和裁判 學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師角色的更新:學習的促進者 學生的交往者和合作者 終身學習者 教育教學行為研究者 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
·教師的職業素養:專業的知識素養(學科知識 文化科學知識 教育理論知識),專業才能素養(教學技巧 教學能力 教養能力),專業精神素養
·教師自我發展的具體途徑和策略:日常教學反思 個人行動研究 個人閱讀和反思性寫作 同伴交流合作 跳出教育謀發展
·教師專業成長:以教研組為基地的教研活動 微格教學 教學決策訓練 反思訓練 開展行動研究
·師德規范:愛崗敬業 教書育人 為人師表(核心) 愛國守法 關愛學生 終身學習
·加強師德教育的必然原因:
教師職業特性的要求(教書育人 ,學生榜樣)
教師勞動特點的要求
當代教育變革的要求(尊重,平等,和諧)
師德現狀的要求(權欲 名欲等)
·師德教育的方式:大學的“入學教育課”強化教師的專業思想
設置專門的師德教育課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師德教育
在教育實習中加入師德教育內容
實踐 拜師 自我修養(反省 慎獨)
三,日常教學、管理的常規工作
1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學:
任務—是學生掌握系統的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發展學生智能,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能力
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環節—備課 上課 作業布置與批改 課外輔導 成績檢查與評定
2課外活動 :思想政治活動 科學技術活動 文學藝術活動 體育活動 社會公益活動
實施要求—目的明確 計劃周密
科學性、趣味性、知識性相結合,增強活動的吸引力
照顧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充分發揮校內和校外教育機構的組織領導作用
3綜合實踐活動
4班級組織的管理:班級財務管理 班級信息管理 班級評價管理 班級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班級危機管理
培養形成班集體—確定發展目標
建立班級核心隊伍
建立班級的正常秩序
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四,學校 學生安全(危機管理:危機預設—危機防范—危機確認—危機控制—危機善后)
意義: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會環境的凈化
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安全意識
堅持預防為主,科學管理
教師存在的問題:個別教師安全意識比較淡漠
個別教師缺乏必要的愛心和責任心
個別教師教育方法簡單粗暴
教師應對學生安全教育:堅決執行學校有關安全的制度和規定
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與宣傳工作
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及時發現和處理學生的思想問題
加強常規檢查,及時報告和消除不安全隱患
學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社會安全教育—公共衛生教育—防止意外傷害安全教育—網絡信息安全教育—自然災害安全教育
五,新課程標準(知識中心·赫爾巴特 學生中心·杜威 社會中心·布魯納)
·課程制定的影響因素:學習者的需要—當代社會生活的需求—學科知識及其發展
新課改背景:教育取得一定成績,但是基礎教育總體水平不高,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為此,推動新課標,為“素質教育”真正落實找到切入口;各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都非常重視調整培養目標,使國民具有能適應社會科技和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全面素質;培養具有終身學習愿望,具有國際競爭意識的未來人才;重視評價改革,注重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等方面的作用。
·目標:1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繁多的現狀
3改變課程內容繁雜偏舊的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
4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展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三級管理
·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1課程設置的變革(綜合—分科與綜合—分科)
2課程標準的變革
3教師角色的變革(學習能力的培養者,人生的引路人 研究者,課程建設開發者,開放性的老師)
4學習方式的變革
5課程評價的變革
6課程管理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