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4篇 , 供大家參考選擇。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4篇
第1篇: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報——天津
來源:國家統計局發布時間:2001-05-15?10:58
(天津市統計局 2001年4月2日發布) 根據國務院《關于進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和市政府《關于認真做好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于2000年進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登記的標準時間為2000年11月1日零時。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及全市人民的緊密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團結奮戰、辛勤工作,認真落實《天津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實施辦法》的各項規定,勝利完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現場登記任務。經過全面復查和事后質量抽樣調查,普查登記質量全面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標準,獲取了大量的人口信息。目前,主要數據的快速匯總工作已經結束,全部資料的光電錄入和計算機處理正在緊張進行。現將我市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的快速匯總結果公布如下: 一、總人口 2000年11月1日零時,在我市常住、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口總數為1000.88萬人,與1990年7月1日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的878.54萬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增加122.34萬人,增長13.93%;平均每年增加11.84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27%。 二、家庭戶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戶303.17萬戶,人口為937.12萬人,占總人口的93.63%,家庭戶平均戶規模為3.09人;與1990年我市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家庭戶平均戶規模減少0.25人。 三、年齡構成 在全市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67.62萬人,占總人口的16.75%;15-64歲的人口為749.93萬人,占總人口的74.93%;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3.33萬人,占總人口的8.33%。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9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7個百分點。 四、性別構成 全市總人口中,男性為510.24萬人,占總人口的50.98%;女性為490.64 萬人,占總人口的49.02%。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3.99 。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的103.63相比,性別比提高了0.36。 五、民族構成 全市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74.50萬人,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6.38 萬人,與1990年我市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97.72%下降為97.36%;各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2.28%上升到2.64%。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總人口中,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為90.15萬人,占總人口的9.01%;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208.69 萬人,占總人口的20.85%;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46.20 萬人,占總人口的34.59%;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250.53 萬人,占總人口的25.03%。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平均每十萬人口中:具有大學專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4668人上升到9007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由15908人上升到2085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9379人上升到34590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29635人下降到25031人。 全市總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49.31 萬人,文盲率為5.92%。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下降了5.68個百分點。 七、人口的地區分布 1.全市總人口在各區縣的分布: 和平區 32.23萬人 東麗區 45.13萬人 河東區 73.23萬人 西青區 44.26萬人 河西區 79.14萬人 津南區 42.61萬人 南開區 87.21萬人 北辰區 45.38萬人 河北區 64.56萬人 武清區 82.38萬人 紅橋區 53.91萬人 寧河縣 36.42萬人 塘沽區 56.16萬人 靜海縣 54.75萬人 漢沽區 17.88萬人 寶坻縣 65.19萬人 大港區 39.87萬人 薊 縣 80.57萬人 部分區、縣的人口規模發生了明顯變化。與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總量增長較多的區縣有:南開區(+16.55萬人)、東麗區(+15.53萬人)、西青區(+14.27萬人)、北辰區(+13.85萬人)、河西區(+13.14萬人)、塘沽區(+11.81萬人)、河東區(+10.83萬人);人口總量減少較多的區縣有:和平區(-16.85萬人)、紅橋區(-3.46萬人)。 2.全市總人口在城鄉的分布:按照國家統計局《關于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試行)》的有關精神和現行行政區劃的范圍統計,我市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20.53萬人,占總人口的71.99%;居住在農村的人口為280.35萬人,占總人口的28.01%。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33個百分點。 注—— 1.本公報為初步匯總數。 2.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辦法》的規定,人口普查是按常住人口原則進行登記。 常住人口是指: ①戶籍在本市且現居住本市的人; ②戶籍在外省市現在本市居住且離開戶籍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 ③在本市居住的戶口待定人口; ④戶籍在本市現在國外工作、學習和居住的人員。 3.普查登記結束后,全市隨機抽取了18個調查小區1911戶5864人進行事后質量抽查。 4.家庭戶人口不包括現役軍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間沒有家庭成員關系、集體居住的人
第2篇: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報——廣西
來源:國家統計局發布時間:2001-05-15?10:40
(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 2001年4月4日發布)????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于2000年11月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普查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族人民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部門通力合作,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經過近30萬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現場登記和復查任務。目前,普查登記的全部資料正在用電子計算機進行處理。主要數據的快速匯總工作已經結束,現公布如下: 一、普查登記人口與總人口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準時間。廣西普查登記的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并在廣西境內常住的人,每個人都在常住地進行登記。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人口為4489.37萬人(包括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全自治區2000年11月1日總人口為4744.20萬人(包括外出人口,不包括外來人口)。從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十年零四個月期間,全自治區總人口增加500.55萬人,平均每年增加48.44萬人,年平均增長1.08%,比“三普”到“四普”之間年平均增長率1.87%下降0.79個百分點。 二、家庭戶人口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家庭戶為1141.21萬戶,占普查登記總戶數的98.19%。家庭戶人口為4349.51萬人,占普查登記人口的96.88%,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3.81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4.64人減少了0.83人。 三、年齡構成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177.88萬人,占26.24%;15—64歲的人口為2991.67萬人,占66.64%;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19.82萬人,占7.12%。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7.1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70個百分點。 四、性別構成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人口中,男性為2378.47萬人,占52.98%;女性為2110.90萬人,占47.02%。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12.68,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性別比110.30相比增加了2.38。 五、民族構成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768.27萬人,占61.66%;其他民族人口為1721.10萬人,占38.34%。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人口中,6歲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別為: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107.24萬人,占6歲及以上人口2.59%;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428.92萬人,占6歲及以上人口10.37%;接受初中教育的1451.80萬人,占6歲及以上人口35.09%;接受小學教育的1893.45萬人,占6歲及以上人口45.76%(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教育程度的人數有如下變化: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由791人上升為2389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教育程度的由6804人上升為9554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由19141人上升為32339人;具有小學教育程度的由45041人下降為42176人。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為170.24萬人,占普查登記人口的3.79%,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61%相比下降6.82個百分點。 七、人口自然變動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人口中,普查標準時間前一年(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人口出生率為13.6‰,人口死亡率為5.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9‰。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7.1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下降0.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6.8個千分點。 八、城鄉人口 全自治區普查登記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1263.95萬人,占普查登記人口的28.1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3225.42萬人,占普查登記人口的71.85%。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城鎮人口比重15.10%相比,居住在城鎮人口的比重提高了13.05個百分點。
第3篇: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報——湖北
來源:國家統計局發布時間:2002-01-07?09:32
(湖北省統計局? 2001年4月2日發布)?
???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我國于2000年11月進行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登記工作。這次人口普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遇到了人口流動數量大、范圍廣、變動頻繁;人戶分離現象十分突出;受各種利益機制的驅動影響普查工作開展等問題。這些都為普查登記工作的順利進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在國務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省廣大人民的支持配合下,經過全省四十萬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進行了多次認真細致的入戶調查登記,圓滿完成了普查登記任務。目前,普查的全部資料正在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主要數據的手工快速匯總工作已經結束,現公布如下:
????一、全省總人口?
???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0時為標準時間,普查登記的對象是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常住的人。?
??? 全省人口為6027.82萬人(包括外來常住人口,不包括常年外出人口;包括按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一事后質量抽樣調查間接估算的人數),其中,直接調查登記5949.82萬人。同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時的5397.05萬人相比,十年零四個月共增加552.77萬人,增長10.24%;平均每年增加53.5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0.95%(按直接調查登記人口計算,下同)。?
??? 二、全省人口的分布與密度?
??? 全省17個市州和林區的人口分布與密度如下:?
??? 地? 區???????????????????? 人? 口?????????????? 密?? 度 ??? 武漢市??????????????????? 831.26萬人??????? 972人/平方公里 ??? 黃石市??????????????????? 247.64萬人??????? 540人/平方公里 ??? 十堰市??????????????????? 341.70萬人??????? 144人/平方公里 ??? 宜昌市??????????????????? 414.93萬人??????? 195人/平方公里 ??? 襄樊市??????????????????? 565.67萬人??????? 287人/平方公里 ??? 鄂州市??????????????????? 102.33萬人??????? 642人/平方公里 ??? 荊門市??????????????????? 296.92萬人??????? 238人/平方公里 ??? 孝感市??????????????????? 499.25萬人??????? 560人/平方公里 ??? 荊州市??????????????????? 627.97萬人??????? 446人/平方公里 ??? 黃岡市??????????????????? 710.41萬人??????? 407人/平方公里 ??? 咸寧市??????????????????? 270.06萬人??????? 277人/平方公里 ??? 隨州市??????????????????? 248.43萬人??????? 258人/平方公里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77.53萬人??????? 157人/平方公里 ??? 仙桃市??????????????????? 147.41萬人??????? 585人/平方公里 ??? 潛江市???????????????????? 99.15萬人??????? 514人/平方公里 ??? 天門市??????????????????? 161.34萬人??????? 638人/平方公里 ??? 神農架林區????????????????? 7.82萬人???????? 24人/平方公里
??? 三、家庭戶人口?
??? 全省共有家庭戶1572.38萬戶,人口為5514.96萬人,占總人口的92.69%,平均家庭戶規模為3.51人,比1990年的4.01人下降了0.5人。?
??? 四、年齡構成?
??? 全省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1360.74萬人,占22.87%,15-64歲的人口為4213.94萬人,占70.82%;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75.13萬人,占6.31%。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58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上升了4.7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81個百分點。?
??? 五、性別構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為3097.43萬人,占52.06%;女性為2852.39萬人,占47.94%。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8.59。?
??? 六、民族構成?
????全省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691.85萬人,占?95.66%;其他民族為257.97萬人,占4.34%。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508.86萬人,增長9.82%;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43.91萬人,增長20.51%。?
????七、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教育的231.94萬人,占3.9%;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749.39萬人,占12.6%;接受初中教育的2041.47萬人,占34.31%;接受小學教育的2107.19萬人,占35.42%。?
??? 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有如下變化: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由1566人上升為3898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8866人上升為12595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3156人上升為34311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由35856人下降為35416人。?
????全省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為425.46萬人。?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總人口)X100%)由15.96%下降為7.15%,下降了8.81個百分點。?
????八、城鄉總人口?
???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393.09萬人,占總人口的40.2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556.73萬人,占總人口的59.78%。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47個百分點。
第4篇: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
2000年進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
佚 名
【摘 要】無
【期刊名稱】《湖南農業》
【年(卷),期】1999(000)002
【總頁數】1頁(P20)
【正文語種】中 文
【中圖分類】農業科學
黃秋葵 ( 見題圖) 又 稱羊角豆, 原產非洲, 屬 錦葵科秋葵屬中能形成果 莢的栽培品種, 為一年生 直立草本植物。 目前, 我 國各大城市有少量栽培, 是名優特種蔬菜品種之 一O黃秋葵的主要食用 部分為嫩果莢, 其營養價 值很高, 含有能增強人體 耐力的糖聚合體和維生素A、維生素 B 、 鐵、 鈣等 物質。 嫩果莢中還含有一 種粘性物質 , 若用來開 湯,則湯有粘性, 似鯰魚絲 ; 用來炒食或涼拌, 食味滑膩細嫩, 風味獨特。因此, 黃秋葵能幫助消 化,治療胃炎、 胃潰瘍, 有保護肝臟及增強人體耐 力的功能。 黃秋葵為大賓 館中常用蔬菜之一 ,亦可鮮銷和冷藏出口 。 許多國家還以它作為運動 員食用的首選蔬菜和老年人的保健 食品。黃秋葵的嫩葉也可以食用, 種 子是咖啡的良好代用品, 花和植株 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花、 種子、 根還 可入藥, 對惡瘡、 癰癤有療效, 并有 一定的抗癌作用。 莖稈可作燃料和 造紙。近兩年來, 筆者在婁底市高溪 現代農業開發公司試種成功 。 黃秋 葵的植株為傘狀形, 高 1.5米 — 2 米, 莖稈粗壯直立, 莖的基部直徑達 3 厘米 — 5 厘米, 花大而黃, 酷似棉花 的花,葉片大有點象蓖麻葉, 每節 長 1片葉和 1個果莢, 共有30 個節 一40個節。 果莢與香蕉相似, 呈五棱 形圓錐體, 嫩果莢青綠色, 老莢黃 白色,嫩果莢表面有短絨毛, 食味 如蘑菇, 滑嫩可 口 。 種子圓形, 灰褐 色,千粒重70 克左右。 全生育期 150天 一 200 天, 3 月 一 7 月均可播種, 我國南北各地都可種植。 黃秋葵植株高大, 根系發達, 喜2D婁底農業農機學校 ( 417000)林 蒲 田溫暖和強光, 15 ℃ 以下生長十分緩慢,不耐霜凍。 因此, 應選擇土層深 厚的土壤種植, 每 667 平方米施足 有機肥 3000 公斤 一 4000 公斤作基 肥。可以育苗移栽和直播。 在湖南 種植, 如果采用露地栽培, 可在3 月 下旬 — 4 月初進行播種育苗, 北方 可適當推遲 。 播種前, 種子應 當用30 ℃一 35 ℃ 的水浸種24 小時, 并在 25℃ ~30℃ 下催芽, 播后四五天就可出苗。 出苗后應及時中耕、 除草、 抗旱追肥。 當幼苗長到2 片 — 3 片真 葉時就可移栽, 株行距為 0.5 米 ×0.8 米。 苗高0.5 米 一 0.6 米時進行摘 心打頂, 促進側枝結果。 黃秋葵抗 病力強, 生長早中期幾乎沒有病害。 到開花結果期, 除了及時追肥、 抗 旱和防倒伏外, 要注意防治蚜蟲、 螞蟻、根線蟲危害, 可用低毒高效 農藥如殺滅菊酯防治。 在正常天氣下, 生長 2 個月, 即 在 6月上中旬就可開花結莢, 一直 可結至 9 月下旬。 由于黃秋葵是以 嫩莢供食用, 故收獲期十分嚴格 。 收獲過晚, 果莢老熟硬化, 品質降低或失去商品價值, 不堪食用。 因此, 一般在開花 后 5天 _7 天, 嫩莢長到 7 厘米 一 12 厘米, 莢重 15克 一 25 克左右, 莢皮白綠脆嫩,指甲易掐破時即可采收。采收時要用剪刀剪下,切忌用手撕摘, 盛夏 和初秋需每天采收, 其余 時節每 2 天采收 1 次, 每667平方米產量 2000 公斤 ~3000 公斤。 留種的植株, 肥水更 應 充足 , 當果 莢開 始變褐,裂縫已明顯破裂發白時,種子即已成熟, 可用 剪刀 剪下 , 取 出種子 曬 干,放在瓶中保存, 到來 年 播 種 , 發芽 率 高 達 100% 。黃秋葵適應性強, 不 擇 土質 , 不 僅 能成 片栽培,也可與花生、 紅薯等矮稈作物 間作, 還可在陽臺、 盆缽、 地埂、 房 前屋后空隙地上栽培。 既可食用, 又可觀賞和美化環境, 開發利用前 景十分廣闊。湖 南& 業1999 年第 2 期黃秋葵 ( 見題圖) 又稱羊角豆, 原產非洲, 屬錦葵科秋葵屬中能形成果莢的栽培品種, 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目前, 我國各大城市有少量栽培,是名優特種蔬菜品種之一O黃秋葵的主要食用部分為嫩果莢, 其營養價值很高, 含有能增強人體耐力的糖聚合體和維生素 A、維生素 B 、 鐵、 鈣等物質。 嫩果莢中還含有一種粘性物質 , 若用來開湯,絲;用來炒食或涼拌, 食因此,黃秋葵能幫助消化,治療胃炎、 胃潰瘍,有保護肝臟及增強人體耐力的功能。 黃秋葵為大賓館中常用蔬菜之一,藏出口 。 許多國家還以它作為運動員食用的首選蔬菜和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黃秋葵的嫩葉也可以食用, 種子是咖啡的良好代用品, 花和植株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花、 種子、 根還可入藥, 對惡瘡、 癰癤有療效, 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莖稈可作燃料和造紙。近兩年來, 筆者在婁底市高溪現代農業開發公司試種成功 。 黃秋葵的植株為傘狀形, 高 1.5米 — 2 米,莖稈粗壯直立, 莖的基部直徑達 3厘米 — 5 厘米, 花大而黃, 酷似棉花的花,葉片大有點象蓖麻葉, 每節長 1片葉和 1個果莢, 共有30 個節 一 40個節。 果莢與香蕉相似, 呈五棱形圓錐體, 嫩果莢青綠色, 老莢黃白色,嫩果莢表面有短絨毛, 食味如蘑菇, 滑嫩可 口 。 種子圓形, 灰褐色,天一200天,3月7月均可播種, 我國南北各地都可種植。黃秋葵植株高大, 根系發達, 喜 2D不耐霜凍。 因此, 應選擇土層深厚的土壤種植, 每 667 平方米施足有機肥 3000 公斤 一 4000 公斤作基肥。可以育苗移栽和直播。 在湖南種植, 如果采用露地栽培, 可在3 月下旬 — 4 月初進行播種育苗, 北方可適當推遲 。 播種前, 種子應 當用 30 ℃35℃的水浸種24 小時, 并在 25℃~ 30℃ 下催芽, 播后四五天就可出苗。 出苗后應及時中耕、 除草、抗旱追肥。 當幼苗長到2 片 — 3 片真葉時就可移栽, 株行距為 0.5 米 × 0.8 米。 苗高0.5 米 一 0.6 米時進行摘心打頂, 促進側枝結果。 黃秋葵抗病力強, 生長早中期幾乎沒有病害。到開花結果期, 除了及時追肥、 抗旱和防倒伏外, 要注意防治蚜蟲、螞蟻、根線蟲危害, 可用低毒高效農藥如殺滅菊酯防治。在正常天氣下, 生長 2 個月, 即在 6月上中旬就可開花結莢, 一直可結至 9 月下旬。 由于黃秋葵是以嫩莢供食用, 故收獲期十分嚴格 。收獲過晚, 果莢老熟硬化, 品質降食用。一般在開花后 5_7嫩莢長到 7厘米 一 12 厘米, 莢重 15克25克左右, 莢皮白綠切忌用手撕摘, 盛夏和初秋需每天采收, 其余時節每 2 天采收 1 次, 每 667斤 3000 公斤。留種的植株, 肥水更應 充足 ,當果 莢開 始變種子即已成熟, 可用剪刀 剪下 , 取 出種子 曬干,放在瓶中保存, 到來年 播 種 ,發黃秋葵適應性強, 不擇 土質 ,不 僅 能成 片栽也可與花生、 紅薯等矮稈作物間作, 還可在陽臺、 盆缽、 地埂、 房前屋后空隙地上栽培。 既可食用,又可觀賞和美化環境, 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1999年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