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調查報告【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一、初步成效
試點工作在我縣正式啟動已歷時一年,進入醫療費用補償程序已有10個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進展有序。目前,全縣參與合作醫療農戶約24.5萬戶、83萬人,參加率達79%。今年1-3月受益群眾7.39萬人,補償金額467萬元,其中住院補償6092人,人均補償500元,試點工作取得明顯的效果。
1、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看病難題。
我縣在試點工作中堅持按照“大病統籌為主,預防治療雙管齊下”的方針,有效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意識、自我保健意識。對年內未住院的農民實行免費體檢制度,初步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確保群眾“無病保健康,小病自籌費用,大病統籌關懷”。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醫療救助體系,對患重大疾病的農民實施“大病特補”,從治療費2萬元以上起,超支部分按30-50%不等的比例予以補助;
對農村五保戶實行二次補償,二次補償實行零起付點,按實際費用補償50%;
對農村“大病特補”、“二次補償”后仍無力承擔剩余醫療費用的農民實施醫療救助。
2、有效地改變了農民就醫習慣。
實施合作醫療試點后,通過提高補償比例、降低門檻費、封頂線后,農民就診、住院比例明顯上升,農民健康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小病拖、大病抗、得了重病起不來”的現象得到改變。農民高興地說,一年只花10元錢,就能享受到“公費醫療”,值得;
在縣內出院時當場就能獲得補償,方便。
3、有效地激活了鄉鎮衛生事業發展。
許多鄉鎮衛生院在試點工作開始前人員四分五裂、名存實亡。試點工作進行后,鄉鎮衛生院進行了重組,以往的醫務人員又回來上班從事試點工作。而從操作來看,合作醫療管理機構、服務機構誠信、優質、高效、細致的服務工作對于引導農民自愿參與合作醫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參與合作醫療的農民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診治疾病,有利于促進全縣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有效構筑了定點醫療機構公平競爭的平臺,促使全縣衛生資源最大化地發揮作用,服務行為進一步規范,診治能力進一步提高,醫患糾紛逐步減少,實現患者需求與醫療機構自我發展的“雙贏”。去年全縣醫療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6%,藥品占業務收入的構成比下降2.38%,開大處方和濫用藥、造成人民群眾醫藥費用負擔過重的現象得到了遏制。
4、有效地改善了黨群干群關系。
通過抽樣調查,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滿意率達90%以上。平橋鄉1村9社農民陳維潤患白血病在廣東和南充中心醫院住院花費3萬多元,由于參加了合作醫療,報銷藥費7450元,解決了繼續住院的經濟問題。受益群眾感慨地說:“農村稅費改革,政府實實在在為我們減負;
新型合作醫療,政府實實在在為我們拿錢,這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
二、存在問題
1、宣傳工作不夠深入。
一是黨政對宣傳工作重視不夠,宣傳方式簡單,部分農民還不知道農村合作醫療的作用,更不知道具體的操作程序。
二是部分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對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把握不準,對農民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導,農民群眾對這一德政工程理解不全面,甚至產生誤解。
三是部分農民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不強,互助共濟觀念淡薄,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不十分了解。
2、試點工作權責利不夠清晰。
一是工作相互推諉。部分鄉鎮黨政領導認為合作醫療工作是衛生部門的事,具體的工作應由鄉鎮衛生院去實施。有的地方雖由政府牽頭,但要求鄉鎮衛生院支付工作經費等,造成工作脫節。
二是崗位職責不清。由于村、社與醫院之間職責不明,信息不暢通,在做基線調查時意見不統一,影響了試點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工作效率低下。在試點過程中,由于登記、造冊、收繳費工作進展緩慢,影響了填發《醫療證》、建立家庭帳戶、個人信息資料錄入和送審、農民辦理住院補償等后續工作,群眾有意見。
3、群眾對費用報銷不夠滿意。
一是農民認為報銷費用低。部分農民認為手續多,審查嚴,報帳較為麻煩,到手的錢少。河東區老鴉鎮流杯村三組參保農民吳顯發因骨折在縣人民醫院治療,花去費用3700元,幾經周折實際報銷才278元,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二是農民受益面小。合作醫療定位于“大病統籌”,在報銷醫療費用中,未住院則不能享受基金補償。假定一次大病在縣以上醫院住院后,補償費用為3000元,就需要花去100個人全年的所有醫藥費,也就是說覆蓋率僅為1%左右,其結果可能造成“大病”保不住,小病又沒顧上,發展成更多的“大病”。
三是審核工作缺乏公正性。有的鄉鎮衛生院為籠絡病人,該審核的項目不審,或審核出的項目不計數,夸大報帳金額,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費用的公平、公正。同時,部分鄉鎮衛生院補償公示形同虛設,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
四是醫藥收費標準不統一。藥品報銷范圍太窄、品種太少,甚至出現同一種藥品,在定點醫院拿藥的參合患者比不參合患者支付的費用要高,正規醫療機構的藥品價格比個體私人診所和藥店的藥品價格要高。更為突出的是報銷有“封頂線、門檻費”,還有“好藥不能報”的限制,影響到了農民受益。
4、合作醫院管理不夠規范。
一是服務質量不高。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不夠完善,整體服務功能低下,不能滿足當地農民的就醫需求。同時,設置定點合作醫療,門診費用的報銷只能在合作點報,部分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夠好,直接影響農民參保。
二是收治住院病人把關不嚴。無論具備住院條件與否,能收的就收,故意延長住院時間,從而影響了農民的看病熱情,這一點在鄉鎮衛生院尤為突出。
三是處方用藥違反規定。有的合作醫療點,開大處方、人情方的時有發生,群眾產生攀比心態,也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進展。
5、財政經費投入不夠充足。
一是合作醫療業務費用負擔過重。在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鄉鎮衛生院要承擔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工作量寬面大,而財政沒有一分錢的補助,加重了鄉鎮衛生院的經濟負擔,有的鄉鎮衛生院形成了新的債務。挫傷了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是縣合管辦年度預算經費不足。縣財政核算的20萬元工作經費,遠遠不能適應縣合管辦業務費用的需要,加重了鄉鎮醫院的經濟負擔。
三、對策建議
1、加大宣傳,擴大試點工作的影響力。
要深入細致地做好群眾的宣傳和發動工作,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的、原則、意義、基金的管理運行、費用報銷流程、轉診等內容,宣傳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給農民群眾帶來的實惠。要通過“典型帶動、壓濾機濾布示范引導”的工作方法,充分調動農民自愿參加的積極性。同時,系統地設計一套內容完整、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宣傳方案,力爭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2、加強領導,提升群眾參與的認可度。
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財政資金長期、穩定投入,有效解決“籌資難”等突出問題。縣合管辦要組建試點工作督導組,設立舉報電話或,切實加強對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監督指導,做到群眾有意見可以提,有“貓膩”可以舉報,著力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不透明等新情況、新問題,提高農民的認可度,真正讓農村合作醫療成為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健全制度,促進試點工作的規范化。
一是要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群眾主體、政府補貼、社會捐助”的籌資形式,對因完成縣下達的目標任務而墊資的鄉鎮,縣委、政府應采取補救措施,切實減輕鄉鎮村社干部負擔。同時,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費用的報銷要堅持做到鄉、村張榜公示,定期或不定期向社會公布合作醫療資金的收支情況、受益群眾名單以及參合農民的補償數額和比例,確保參合農民的知情權。要堅決防止截留、挪用、濫用合作醫療資金的事件發生,確保專項資金有效用在農民身上。
二是要規范合作醫療基金管理。加強對基金的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堅決杜絕合管辦既對醫療機構的費用單據實行審核,又直接辦理報銷撥付現金的做法。對鄉鎮收繳的醫療基金,要及時上繳縣財政專戶,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不見錢”,確保合作醫療基金的安全使用。
三是要強化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進一步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與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支出,切實減輕農民醫療費用負擔過重的問題。要全面落實各定點醫療機構對農民的各種優惠服務措施,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
4、科學操作,增強試點工作的實效性。
一是簡化報帳程序。要全面推進科學合理的報帳結算制度,加快報帳速度,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各定點醫療機構可以采取先行墊付的辦法,實現農民隨時出院、隨時結算、隨時報帳。
二是取消門診補償費用。將個人繳費全部用于住院統籌基金,一次性躉交收費10元,5年為收費周期,平均每年統籌2元。這樣既可體現互助共濟的原則,又能夠節省人、財、物,降低運行成本,更能夠消除定點與非定點醫療機構之間因價格競爭而挫傷農民積極性的矛盾。
三是要讓利于群眾。各定點醫療機構要降低醫藥費、服務性收費,藥品價格、費用的審核報銷要堅持陽光運作,做到公開透明,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
5、強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一是嚴格資格審核。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鄉鎮衛生院上崗的合管員嚴格進行資格審查,重新認定,確保基層審核、補償工作質量。
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對農村合作醫療點骨干醫生,縣財政應撥付專項資金,加強對全縣專業人員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三是強化后備力量。從當地具有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和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中招聘一部分優秀人才充實到鄉鎮、村醫療機構中來,以提高鄉鎮、村醫療機構的整體水平,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題。
6、增加投入,保障試點工作的有序化。
一是要統籌經費。縣委、政府對縣合管辦的工作經費進行核定,應根據實際業務量的多少和相關費用的支出酌情考慮,也可參照人口、參合率確定區鄉鎮經費比例,屬于由縣級財政承擔的經費,應全部納入財政綜合預算,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是改善就醫環境。要按照建立公共衛生財政預算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盡可能將農村衛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要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的功能和條件,增加鄉鎮、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修繕、設備更新的投入。在保證從業人員工資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福利,增強醫務人員干事的激情,推動試點工作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