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斗雞、打陀螺、摔泥炮、踢石子、丟手絹……這些游戲曾經陪伴著我們的童年,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這些被視為“草根”游戲或“弄堂”游戲的民間體育游戲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體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篇【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體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斗雞、打陀螺、摔泥炮、踢石子、丟手絹……這些游戲曾經陪伴著我們的童年,帶給我們無限的快樂。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這些被視為“草根”游戲或“弄堂”游戲的民間體育游戲漸漸游離于我們的生活之外,更是絕緣于現在的孩子。他們整天被學業包圍。在課余時間,除了電視、電腦、網絡游戲之外,不知道還可以玩些什么游戲,體質下降、性格孤僻成了他們的通病。這些狀況的出現,無論是對學生的健康發展,還是對學生的情趣培養,都是極其不利的。
“民間體育游戲”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特色,充滿了濃郁的泥土味,它對場地要求較低,活動器材簡便,隨時隨地即可進行,學生易懂、易學、易傳。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靈敏、協調、柔韌、力量、速度等素質,而且能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并能開發學生智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對培養學生民族精神和加強生命教育具有較深遠的影響。我們認為應該讓民間體育游戲走進課堂,將其有機地與體育教材進行整合,不僅可拓展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而且對學生了解民間體育游戲的精髓并體會“草根”游戲的快樂,繼承弘揚民間體育文化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一、民間體育游戲與體育課堂教學整合的基本原則
民間體育游戲內容廣泛,其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選編民間體育游戲內容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民族性
民間體育游戲源遠流長,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民間體育游戲逐漸地發展了民族的體育價值觀念、功能結構和方法手段。因此,民間體育游戲進入課堂,要結合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進行篩選或改編,使其達到既鍛煉身體,又使學生受到良好品德教育的要求。
2.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戲的生命,興趣是學生創造的源泉。民間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符合學生好動、好奇的年齡特點。與其它游戲相比它不是單純的動作模仿與重復練習,而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都是主動的、自發的玩,可以自已制訂和改變規則,使情感得到宣泄和釋放,既愉悅了身心,又強健了體魄。
3.易操作性
整合民間體育游戲要把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有利因素,在方法、手段、場地、器材的選用上要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4.多樣性
民間體育游戲內容廣泛,如:有發展學生*衡、躲閃能力的斗雞、踢石子、老鷹抓小雞;有發展走、跑、跳、投、擲等運動能力的抽陀螺、滾鐵環、跳橡皮筋、跳竹竿;有發展學生投準能力的丟沙包、打彈子等游戲。這些游戲的開展形式也豐富多樣,可集體,可分組,也可單獨;可室內,也可室外。民間體育游戲的內容及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開拓了廣闊的游戲天地。
5.競爭性
民間體育游戲具有競爭性,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自由、安全的氛圍中,順利開展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失敗與成功,增強自信,挖掘競爭意識,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地去迎接激烈的競爭,在點滴的成功中增加對體育的興趣,提高能力,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民間體育游戲與體育課堂教學整合的基本策略
1.廣泛搜集
在搜集與整理民間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可利用查閱網絡、文獻資料等方法,也可發動學生、家長、朋友等人脈資源,對各縣市民間的體育游戲進行搜集。
2.精心篩選
民間體育游戲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時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對收集到的第一手民間體育游戲資料,進一步精心篩選和整理,充分注意游戲的教育性、科學性和思想性,選擇一些積極健康的、寓教于樂的、適合學生的民間體育游戲。
3.教材處理
民間體育游戲作為一種體育文化,進入體育課堂必須經過一定的教材化處理和轉換,才能作為教學元素,我們可結合學校的環境條件等選擇使用,在形式與內容上盡量保持原貌,對于一些在內容、情節、規則等方面不符合時代精神、不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或者安全性不強的民間體育游戲,我們可不采納,或重新編寫改造,使其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并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4.開發器材
學生開發體育器材的空間非常廣闊,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條件收集器材,如廢棄的舊瓦片、破碎的麻袋布角、斷落的毛線、廢舊的輪胎、谷粒、干豆子等。在老師的引導下,精心設計、細心加工,制作出讓自己稱心如意的小器材:如“捉子”的器材可采用將沙子包于麻袋布角中縫牢,也可讓學生將廢棄的舊瓦片隨意敲打成一個個小圓圈,也可用干蠶豆直接用于“捉子”的游戲。這些自制的材料都深受學生的喜愛,由此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也能更好地為民間體育游戲進入課堂提供器材上的滿足。
器材的開發應用,必須是安全實用多樣,使學生能興趣盎然、放開手腳積極地參與活動,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完成學習目標。
三、民間體育游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整合運用
1.運用于課的開始與結束部分
?。?)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的形式。如“斗雞”、“炒黃豆”、“老鷹捉小雞”等游戲在課的準備部分出現,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培養學生的靈敏性與反應能力。
?。?)以提高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形式。如:“猜拳跳遠”是以“石頭――剪子――布”的形式進行的立定跳遠游戲,可以用手或腳進行,也可以二人或三人的形式進行游戲,并可以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選擇練習距離的長短。這樣的練習方式比讓學生對著沙坑反復練習“立定跳遠”更具趣味性與競爭性,能使學生在競爭的氛圍和愉悅的心境中達到教學目標。
?。?)以放松身心為目的的形式。如“抓手指”、“猜拳過關”、“腳尖腳跟腳尖跳”、“猜拳接龍”游戲在課的結束部分的運用,讓學生在愉快中放松全身肌肉,愉悅身心,使心率盡快恢復到*靜狀態。
2.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
從練習效果看,用相近的教材進行整合。如“滾鐵環”和走與跑基本教材中的“耐久跑”進行整合;如“打天斗”(側翻過橡皮筋)游戲與體操教學中的“側手翻”內容相整合;“石頭、剪子、布”與跳躍基本內容中的“立定跳遠”教材進行整合;“猜拳追逐”與“快速跑”進行整合等。
3.民間體育游戲在室內體育課的快樂衍生
江南地區陰雨較多,很多學校都沒有室內運動場地,一到雨天,學生不是自修就是下棋,學生對室內體育課感到索然無趣。而引進民間體育游戲后,可以安排學生玩“拍三角”游戲,一方面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學習折疊三角板的技巧;另一方面也培養學生的合作、合群、友愛的精神,而且在拍的過程中還能提高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靈敏性。在室內游戲中,我們還可以讓同桌學生相互玩“織繩”,讓前后桌四名學生一起玩“捉子”游戲,這些游戲不僅用材簡單,操作容易,而且學生的參與面大,學生的練習興趣也濃。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本著“古為今用,舊法新玩”的理念,引進民間體育游戲。通過改革與創新,將它與體育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充分展示體育文化的內涵,構建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整合目標,使學生在內容豐富、寓意深刻,形式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的民間體育游戲中得到全方位的鍛煉,達到生理、心理、社會的“三維健康” 。
隨著體育新課程的不斷深化實施,民間體育游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更顯示出其獨特的作用和魅力。讓我們重拾民間體育游戲的快樂,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體驗“草根”游戲的無限魅力吧!
體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創新教育倡導、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強調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其解決問題的多種新途徑和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綜合運用開發學生創造力的各種方法,努力創設促使學生獨立探索、發散求異的教學情境,形成鼓勵學生自由發表獨創見解、熱烈討論的課堂氣氛。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講究方法的靈活性。
體育教學中包含著各種要素,如教師、學生、教材、組織教法、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以及場地器材等等。這些要素之間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每一種要素的變化又都影響著其他要素的變化,影響著整個體育教學質量的變化。因此,要使體育創新教育獲得最大效益,必須從整體性觀點出發,把握住各要素之間的聯系,弄清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種關系。
1.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關系
以學生為主體是說課堂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增強主體意識的過程,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積極性,鼓勵發問和爭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只喜歡學生順從性的一面,似乎學生越聽話就越好。實際上。順從性和不順從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二者共同構成了個性、獨立性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一個有創造性的人,相對地說,他在創造性活動的領域里往往具有一種不順從性和不隨俗性,但在*時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順從的和隨俗的。所以我們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壓制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贊賞其順從性,也不能無條件地慫恿學生的不順從性而貶抑其順從性,應從二者的辯證統一上去培養學生的個性、獨立性。
在創新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接受教育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獲取知識。教師的導在課堂上表現為組織教學和啟發思維。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正確與否的根本標準,就是看是否善于調動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是否使學生做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是否有利于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創新精神與能力。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形式來實現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兩千余年封建歷史源遠流長的影響,給“師道尊嚴”罩上一層神圣的光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陳腐論調至今仍被某些為師者津津樂道,甚至成為“治學生”的法寶。當然,我們并不反對學生對教師的尊敬,我們反對的是“唯上、唯師、唯書”,反對的是“唯師命是從,難師訓是依”,不加選擇、不辨是非地盲從,反對的是在人格上凌駕于學生之上,對學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視而不見。動輒指責、喝斥,甚至辱罵、毆打的錯誤做法。這些錯誤的觀點和做法,對學生的人格是無情的摧殘,對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無情的扼殺。新型的師生關系應當是一種以民主、*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積極合作的關系。合作就應當是雙向的、主動的、協調的、和諧的,不是管與被管的關系。教師不是領導者而是指導者,不僅僅是年齡上的長者,更應當是人格上*等的朋友。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良好創新環境的基礎。有了這一基礎就會時時處處激發起學生創造的興趣,在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中使其創新能力礙到提高。這樣就能理解處于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許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時機地加以正確的指導和引導;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真正看作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努力創設一種相對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無畏精神。我想,如果我們真正建立起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自然會心情愉悅、思維活躍、視野開闊、樂于參與,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會得以充分發揮,他們創新意識的萌芽會得到精心呵護,那么,培養其創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實現。
3.處理好知識與身體活動的關系
體育教學的基本特性是“以身體活動為主”,因此創新教育必須結合體育教學的特殊規律去組織教學。要認識體育教學的特點,把握這些特點,我們必須注意:創新教育應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進行評價,如運動負荷量、知識的信息量、學生之間的交流量、通過活動獲得情感體驗的量等等。
總之,創新教育就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以創新精神為核心,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習慣、獨立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本身必須有創造力。教師要依靠創新,發展自己、充實自己、拓寬自己、延伸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強烈的創造意識與熱情,要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頑強的意志力。這些對于教師來說十分重要。倘若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其實現的前提就是教師的創造性工作。教師的創造性主要受自身素質――知識、經驗、智力、個性心理品質等因素的影響。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是完成跨世紀宏偉大業的保證。
體育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我們的培訓終于要結束了,既高興又有點點不舍,這次的培訓花費的時間挺長的,天氣又熱,帶著寶寶又不方便,所以希望培訓早點結束。但是可以借機在論壇上大家聊聊,互相學習探討也是很不錯的。接下來把這次培訓的幾個體會跟大家一起探討。
1. 有了論壇,更添學習氣氛
在論壇上大家暢所欲言,彼此相互關心,相互學習,探討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很是熱鬧。而且論壇不限制你的發言長短,愛說的多說幾句,不愛說的可以看看就行,就像個茶事,大家坐著聊天,舒適得很。
2. 學習內容豐富,受益匪淺
這次培訓通過幾個案例,很細致直觀地為我們解讀了課標的要求,再加上專家的講座,讓我們很系統很全面的學習了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標準的各個方面,并我們提出不少切合實際的要求和建議,為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給出有力的指導。
3. 活到老,學到老,多學習才不斷進步
每次培訓都會學到一些小技巧,為那些上課的老師的巧妙構思所佩服。也是多觀看,多學習才有新發現,才可以把這些好方法運用在自己的教學中,比如上回去聽課,陳老師用哨聲直接指揮孩子們集合跟改變隊形,以后我也用這個方法來組織學生,效果特別好。所以每一次一點點的改變會讓我們的課堂更完美。
4. 教師間的互動可以多一些
本次培訓有了論壇,有了qq群,學員間的`聯系多了起來,課堂也熱鬧了些,不過還是有點不足,最好是大家統一一個時間同時討論下同樣的問題,這樣才能集思廣益,得到更好的效果。
5. 體育教師的現狀,體育課堂的現狀仍需改善
我們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是我們仍處于劣勢,在論壇上看到很多帖子,都是在抱怨,不被重視,社會價值觀,潛意識里仍不重視體育,這樣的氛圍對我們很不利,我們首先自己要改變思維,自愛自立,努力提升自身素質,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做好每一項事情,讓人們慢慢改變對體育的認識,自然而然得尊重體育,尊重體育課,尊重體育教師。這樣子,我們的課堂才會有真正的超越。當然這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希望大家都一起努力來改善這種狀況。
這是我淺薄的體會,感謝每次的學習都能使我大開眼界,因為我還需要更多的學習,才能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