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以提高學生“獲取知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地理教學中的“學案教學”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合理利用地理學案教學,可以讓學生養成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也可以避免學生學習放任自流。以地理學案為載體,可以使課堂形散而神聚,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實現,做到導和學和諧發展。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學案教學;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1-0117-03
“學案教學”是目前中國基礎教育領域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課程改革中的一股新潮。筆者結合自己中學地理教學工作的經驗,就如何使用地理學案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地理學案的設計、編制
編制出高質量的地理學案是實施地理學案教學的基礎,而較高水平的地理學案設計是編制出高質量地理學案的關鍵,因此設計和編制學案尤為重要。
(一)地理學案設計
1.設計原則。(1)以教材為依據,緊扣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對象,因此教師備課、編寫學案要緊扣教材,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地增減、合并或重組。(2)以學生為中心。學案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產生主動學習建構知識的欲望。(3)開發學生潛能。學案的編寫不能限制學生太多,要有探究性的內容和開放性的問題,以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4)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性學習是學習的主要渠道。學案的編寫要強調內容的創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只有具備了創新思維,他們才能更好地掌握和應用地理知識。
2.主體內容的設計。地理學案的主體內容,分四個層次:(1)知識梳理。通過填空的形式把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展現出來,讓學生對教材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2)設置問題探究。問題探究體現著學習內容的實質和內涵,體現著教學重難點的落實、突破。通過知識點設疑、解疑、實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并落實地理基礎知識。學案教學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自主地對課本知識進行分析理解,歸納總結,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鞏固習題的設置。通過鞏固習題,學生不僅能夯實地理基礎知識,掌握解題方法,形成解題思路,還能優化認知結構,提升學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習題應分層次設置,由簡入難,由淺入深,讓學生產生做題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4)課外延伸,拓展知識。學案設置的最后一部分,以思考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作為一項課外作業讓學生去探究實踐。
(二)地理學案的編制
學案的編制良莠不齊,要想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學案的編制上下功夫。這就要求教師要發揮備課組的集體力量,根據學生特點,認真編寫,認真審核,編制出較高水平的學案,讓學案成為學生高效學習的第一手資料。筆者認為地理學案編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1)編制學案初稿,分工合作,提前編制。備課組長將授課內容進行分工,至少提前兩周分配給主備教師,主備教師提前一周把學案初稿交給備課組長及各地理教師。(2)形成學案正式文本。每周安排一次集體備課時間,在地理學案使用前一周的集體備課時間,備課組對學案初稿進行研究討論,主備教師根據教師們的反饋情況對學案不足之處進行調整修改,修改后制成正式文本,膠印,發給學生使用。
二、地理學案的高效運用
編制出高質量的地理學案只是地理學案教學的第一步,而要使地理學案發揮功效,還必須在學案的課前完成和學案的課堂使用上做出要求。
(一)地理學案的課前使用要求
1.教師提前發放新學案。地理教師必須在實施新授課之前將學案發給學生。實踐證明最好在新授課之前兩到三天發放新學案。太早,學案易丟失;太晚,學案則不能高質量的完成,從而影響課堂上學案的使用效果。
2.學生獨立完成學案。新學案發給學生后,學生應獨立完成學案上的知識梳理、問題探究、鞏固練習等內容。教師要嚴厲查處學生抄襲他人學案、弄虛作假的行為,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只有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教師才可以真實地知道學生的預習情況,以使課堂講授更具有針對性。
3.教師提前批閱,及早發現問題。確保學生最晚在新授課的前一天完成學案并交給教師批閱。教師根據批閱情況了解學情,對學案進行靈活調整,優化教學策略,進行二次備課。
(二)地理學案的課堂使用
1.運用學案,自主預習。學生根據學案要求,研讀教材,并完成學案所提出的學習任務,完成對教材的自學。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自學活動及時了解調控,關注學生學習狀況,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指導,為小組討論和教師點撥做準備。因為已有了學生的課前預習,所以這一環節用時較少,主要是讓學生再熟悉一下本節要學習的內容。
2.問題探究,小組研討。學生完成地理學案自學后,教師根據之前分好的地理學習小組,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是一個“生生互動”的環節,教師要做好組織協調。通過學生的討論研究,使學生達到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討論中遇到的問題,先在小組內討論研究,小組內解決不了的,組織學生在小組間開展討論,全班同學都解決不了的問題,留給教師精講點撥。
3.小組展示,教師點撥。對學案上的問題探究及習題鞏固,學生都有一個“自做—討論—總結”的學習過程。做完這些工作之后要作必要的展示,以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在這里可以采取分組向全班展示的方式,每個小組先領取一部分任務(可以教師分配),各小組內部對所分配的任務討論研究,然后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學生可以通過講解,以示意圖、模型、實驗等方式進行展示,在展示時最好能站在講臺上,面向全班同學,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表達能力,體現新課改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展示完之后教師必須評價點撥,給予學生鼓勵。之后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難點及學生在討論、展示過程中反饋出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
教師這時的講解語言、內容要精煉,講解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講解還要具有啟發性揭示知識的規律性,讓學生既能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又能提升地理學習能力。
4.反饋總結,當堂消化。學習完新課之后,要求學生自己歸納所學的知識,總結答題規律和學習方法。多年以來,學生習慣于去死記硬背教師整理好的內容,造成了學生對老師的過度依賴,難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所以一定讓學生自己整理,自己總結,對做得好的同學提出表揚,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這樣才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當然老師要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
5.學以致用,課外拓展。這一部分是本堂課的拓展延伸部分,設置在學案的最后一部分,以思考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作為一項課外作業。比如在講氣溫和降水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收集當地的氣溫和降水資料,總結規律。讓學生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源等,拓寬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并且能夠靈活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學會用地理知識解釋一些社會現象。
三、實施地理學案教學的效果評價
筆者2007年在一所不用學案教學的學校任教地理,2008~2009年在另一所實施學案教學的學校任教。通過對兩所學校的教學進行比較,筆者總結,實施學案教學至少在以下幾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1.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著名教育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地理教學也不例外,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地理學習的主人。地理學案的使用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純的課堂聽講、課后作業變為課前自主預習、課堂討論和探究、課后反饋和總結,學生學習效率有了明顯提高。在實施學案教學的學校,為了自學,學生必須熟讀教材和學案,標注出疑點難點,從而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明顯可以看出,學生的自學習慣要比沒有實施學案教學的學校好。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古人強調:“善誘者,善導。”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變“學會”為“會學”。上世紀七十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生存》中明確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沒有掌握一定知識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利用學案作為媒介,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的學會自主學習。以地理學案來說,通過學案上的“知識梳理”、“問題探究”、“鞏固練習”、“知識拓展”等一個個環節學生可以自主的進行預習、學習和復習,雖然老師的講解時間變少了,但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卻沒有變少,而且學生的自學能力、地理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在實施學案教學的學校,學生不僅基礎知識扎實,知識也更能形成體系,自學能力、地理思維能力也更強。
3.有利于提高學科教學的質量。地理學案教學,使學生在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生從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從對概念的簡單了解到對知識的遷移應用,一步步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簡單引入深刻。因此堅持學案教學能夠循序漸進開發學生潛能。通過學案還可以將課堂向課前、課后有效延伸,再加上教師系統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并變傳統講授模式下的“要我學”為學生主動參與式下的“我要學”、“我會學”。因此地理學案教學可大大提高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
4.有利于“教”與“學”的角色轉換。新課程理念倡導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案教學符合這一理念。學案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是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教師在教學難度較大的情形下給學生指導、幫助。以地理教學為例說明,在講人文地理的一些知識時可選擇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在地理學案上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看課本或查資料掌握要學習的內容。而在學習自然地理時,牽扯到像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時差的計算、天氣系統形成等知識時一般要由教師指導或具體講解。由此可以看出學案教學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的給教師和學生“分工”。所以,學案教學有利于“教”與“學”的角色轉換。
四、結語
地理學案教學讓教師轉變了“滿堂灌”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地理學案教學為地理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元素,也讓課堂變得鮮活而富有生機,學生真正有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愉快學習的寬松環境,再加上課堂上老師的激勵評價更給學生的探究學習增添了無窮動力。“把課堂還給學生”由理想變為了現實。
參考文獻:
[1]郝赟.“學案教學”的應用淺析[J].內蒙古教育,2011,(6):48-49.
[2]山子.“學案”,需要一點冷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11,(8):22-25.
[3]張建中.《發揮備課組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題報告[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8):12-15.
[4]王益輝.“導學案”的設計實施[J].教育科學論壇,2010,(10):11-13.
[5]張庭樹.導學案之我見[J].教學實踐,2011,(6):89.
[6]孔凡艷.“學案式閱讀教學”探索[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3.
[7]趙加琛,張成菊.學案教學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2-3.
[8]周云華.“對教學案的新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0):37-39.
作者簡介:張翠紅(1985-),女,山東泰安人,聊城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碩士,學科教學(地理);張二勛(1964-),男,河南新鄭人,聊城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教授,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