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xx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會上指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目的是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更好地促進改革發展;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要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和干事創業的精氣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為官不易心得體會范文3篇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個人為官不易心得體會一:
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xx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會上指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目的是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更好地促進改革發展;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要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和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這番話語重心長,促人警醒。
黨的以來,中央不斷出臺各項規定、禁令,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這讓一些領導干部感到“不適應”,有的甚至認為既然要求這么多、緊箍咒這么緊,那還不如干脆不干活、做“太平官”以明哲保身。xx的講話對這些領導干部無異于一針醒腦劑。
作為新時期的領導干部,干工作、做事情固然要遵規守矩、依法行政,但面對當前繁重而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需要有履職盡責、為民解憂的擔當精神。在涉及改革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上,要迎難而上;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要頂得上去;面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抓敢管。如果一味怕擔責而不思進取,只會貽誤發展時機、耽擱改革大業。
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領導干部還需有一種改革創新的精神。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點就在于我們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與發展問題相伴,經濟與社會矛盾交織,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面對大量棘手的問題,領導干部當“甩手掌柜”、無所作為,顯然無助于矛盾的解決,只會堆積風險,釀成更大的危機。
今年兩會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領導干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番講話精辟闡述了“規矩”和“作為”之間的辯證關系,那就是既要“遵守規矩”即“三嚴”,又要“有所作為”即“三實”。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廣泛深入開展,各級領導干部應自覺踐行“三嚴三實”精神,慎用權力,切實為百姓辦好事、謀好利,開創工作新局面。
個人為官不易心得體會二:
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對一些干部來說,過得有些“乏味”:年禮沒人送了,單位福利不濫發了,不敢開著公車走親訪友了,有人宴請也不敢貿然答應了,窩在家里過了個“裸年”。
豈止是春節。去年以來,治吏之網日漸收緊,一系列針對領導干部和黨政機關的“禁”字頭舉措密集出臺,內容不僅涉及工作要求,還細化到生活領域,給干部戴上了一道道“緊箍咒”,使不少人如履薄冰:不能坐好車了,不能喝好酒了,不敢上酒店了,連辦公室也要擠一擠了……
于是,一些人感慨,現在官不好當了,當官沒意思了。“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嘆油然而生。
顯然,“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不是一個概念。官員有固定的職業,有穩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會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并非指生活狀況。既然如此,為什么還有人說“官不聊生”呢?細細分析,原來是在正風肅紀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可以以權謀私、為所欲為了,群眾期盼更高、從政標準更嚴、肩上擔子更重、壓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組織、群眾和社會的嚴格監督。
對干部來說,“官不聊生”多少有些矯情。本來,當官就需要清正廉明。“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中央出臺的“清規戒律”就是為官從政的行為規范,身為干部理應嚴格遵守。中央的一系列治吏之舉,劍指的問題都是本不該發生的,都是老百姓深惡痛絕的,也與政治清明背道而馳。治國首在治吏,整治與規范,意在將“亂走”的權力趕入“籠中”。況且,禁令扶正祛邪,對干部也是一種愛護。
對百姓而言,“官不好當”無疑是件好事。“政府過緊日子,群眾才能過好日子”,對干部要求嚴一些,讓權力運行中規中矩,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因此,群眾樂見“為官不易”,是希望干部回歸“公仆”應有之義,不要把公權力當作私權益。
黨員就得有黨員的樣兒,干部就得有干部的范兒。無論是從政治倫理,還是從民意期待,“官不聊生”都是個偽命題。更要看到,當今的社會,正在加快從“官本位”向“民本位”轉型。“做人民公仆”不是一句空話,公務人員須厘清身份,清除特權意識。既為官,就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為官者,既要潔身自好,又要勇于擔當;既要敢作敢為,又要嚴于自律。
《荀子·大略》云:“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越是抓得緊、管得嚴,就越行得正、走得端,越干得實、做得好,方見宗旨意識,方顯為民情懷。當然,也有少數人不堪“重負”,思想和行動上都轉不過彎來,那就不要勉強自己,給好人騰個地兒,把位子讓給甘于奉獻、勇于擔當者。說,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才是黨員干部時刻需要面對的真問題。
個人為官不易心得體會三:
最近,社會上一直在討論“為官不易”的問題。w也愿談談對“為官不易”的理解。
討論“為官不易”,首先要搞清楚做官是為了什么?想明白好官的標準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很好理解,往大了說,是為了黨和國家的事業,是為了服務人民群眾;往小了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標準的問題稍微復雜一些,因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為官的基本道德標尺還是有的,那就是做人講人品,做官講官德,做事講原則。做人講人品,就是要正直、真誠、善良;做官講官德,就是要為民、務實、清廉;做事講原則,就是要合法、合理、合情。
想明白這兩個問題,我們再談“為官不易”,所謂“不易”就是需要領導干部更清廉一些,繼續艱苦奮斗,保持謙虛謹慎,密切聯系群眾,這些都是回歸本源,共產黨人本該如此。
我想,之所以產生“不易”的想法,是對有些人來說是不能再以權謀利了,不能再“混日子”了。這些人把當官作為貪圖享受、攫取利益的工具,卻忘了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忘了做官的最終目的是執政為民。現在黨和人民對官員的標準高了,對黨員干部的要求嚴了,這些人自然發出“不易”的感嘆。
其實,真正應該感嘆“不易”的是那些好干部。因為,偶爾做一次好干部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干部,難的是面對各種誘惑和考驗,能夠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的作風,始終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因此,“為官不易”之于好干部應該是一種激勵、一種自警、一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里的信念,“為官不易”的感嘆體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