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_综合久久综合久久_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成年黄页网站大全免费无码,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在线,成人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欧洲日本国产

當前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人社總結】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2008年工作總結及2009年工作思路【優秀范文】

時間:2023-05-17 14:55:06 來源:網友投稿

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2008年工作總結及2009年工作思路2008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勞動保障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堅持以改善民生、增進和諧為己任,以制度創新和自身建設為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社總結】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2008年工作總結及2009年工作思路【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

【人社總結】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2008年工作總結及2009年工作思路【優秀范文】


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2008年工作總結及

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勞動保障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堅持以改善民生、增進和諧為己任,以制度創新和自身建設為動力,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協調穩定勞動關系,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08年工作情況

(一)社會保障政策制度逐步完善,覆蓋人群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我市以完善制度、擴大覆蓋面、提高服務和待遇水平為重點,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步伐。

1.養老保險方面。出臺實施《溫州市區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暫行辦法》,解決了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問題。繼續加大養老保險擴面工作力度,截至12月底,全市新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79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239.86%,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支付能力提高到22.87個月,企業月人均養老金達1376元。加快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進程,目前市區已有9萬名企業退休人員納入了社區管理,在社區居住生活的企業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率達到了95%以上。繼續推進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已有41.63萬名被征地農民參加了社會保障,2008年新增參保11.40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42.49%,已經實現了對二輪土地承包以來的被征地農民的基本全覆蓋。7月份市政府出臺《溫州市市區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管理辦法》后,我局專門組成調研組,對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專項資金處置方式、與其它社會保障制度銜接、生活補助標準偏低等難點問題展開深入調研,形成了《關于溫州市市區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管理辦法的補充意見》和《市區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與其它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意見》,并已經市政府同意轉發執行。

2. 醫療保險方面。一是全面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繼2007年出臺《溫州市區居民醫療保障試行辦法》后,20085月又出臺了《溫州市區未成年人醫療保險辦法》。各縣(市)也于2007年底到20085月間陸續出臺了城鎮居民醫保政策文件,并全面實施。以未成年人為重點,抓住中小學新學年開學的時機,全面推開擴面工作。截至12月底,全市居民醫保參保人數已達45.97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53%。二是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提升管理服務水平。4月份開始實施《溫州市區外來農民工醫療保險試行辦法》,將外來農民工納入醫療保障體系。草擬《企業職工門診統籌實施方案》,提交市政府研究,將擇機出臺實施。加強對醫保“兩定”機構的管理,2008年首次對市區55家醫保“兩定”機構進行年審。繼續做好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體檢工作,同時首次開展居民醫保參保人員的免費健康體檢活動。三是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我市原市屬國有與集體改制企業人員、市屬國有與集體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的醫保問題,一直是歷史遺留問題中的難點,這部分人員長年來上訪不斷,矛盾比較突出。2008年以來,我局組織人員深入調研,在精心測算和統籌考慮的基礎上,出臺了《解決原市屬國有與集體改制企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實施意見》和《解決溫州市屬國有與集體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實施意見》,使這兩個問題得以基本解決。

3.工傷保險方面。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2008年工傷保險擴面工作難度大大增加,為此,我們一方面加強對各地的工作指導和監督檢查,另一方面強化按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力度。截至12月底,全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76.36萬人,其中2008年新增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0.03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00.08,完成了省政府下達工傷保險全覆蓋的目標任務。此外,我們提高勞動能力鑒定工作水平和質量,全面啟動工傷認定簡易程序,出臺《工傷職工配置輔助器具管理暫行辦法》,確保受傷職工及時享受工傷待遇。

4.失業和生育保險。繼續以股份、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為擴面重點,提高失業保險參保率,截至12月底,全市失業保險新增參保8.81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25.81%。將失業保險金標準由595/月上調為672/月,進一步提高了保障水平。逐步完善生育保險政策,對存在騙取生育保險基金嫌疑的企業進行查處。截至11月底,生育保險新增參保7.48萬人。

5.社保基金管理方面。積極配合審計部門完成年度社會保險基金審計、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審計調查等工作。積極推進社會保險費五費合征工作,5月份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社會保險費五費合征的實施意見》,11月份又出臺了《溫州市區社會保險費五費合征實行辦法》。11月底,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一方面,我們將根據省政府臨時降低社會保險費費率的要求,20082009兩年減征企業五項社會保險費各1個月,預計全市將每年各減輕企業負擔28418萬元;另一方面,正在積極研究將目前的企業養老保險費單位繳費比例從18%降低到1216%,預計每年將減少企業負擔2.47.2億元。

(二)就業再就業工作穩步推進,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

繼續堅持 “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工作方針,2008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85992人,完成全年考核任務的118.8%;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7600人,完成全年考核任務的137.5%,其中就業困難人員5256人,完成全年考核任務的131.4%;第四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48%。截至12月底,全市職業資格鑒定10.3萬人,培訓高技能人才1.4萬人,再就業培訓0.98萬人,跨省務工農民技能提升培訓6.25萬人,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27%128%123%125%

1. 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政策體系。抓好《就業促進法》的宣傳貫徹工作,認真做好各項優惠政策與《就業促進法》的銜接。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85號)和省政府《關于做好就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的實施意見》(浙政發[2008]59號)文件精神,在總結上一輪就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召開了各方面、多層次的座談會,廣泛聽取市就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縣市區勞動保障部門和基層街道社區干部的意見,起草了我市《關于做好就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的實施意見》(送審稿),目前已上報市政府,出臺實施的各項準備工作也已基本就緒。

2. 積極落實各項就業幫扶政策,幫扶困難人員就業

一是實現全市城鎮“零就業”家庭基數歸零、動態歸零。全年幫助7793名農村低保家庭勞動力實現了就業,完成農村低保家庭勞動力就業援助任務的130%。各級勞動保障部門主動聯系民政部門強化城鄉低保對象動態管理,形成“進村入戶、抓點促面”的幫扶機制,把農村困難人員就業服務工作做到村、做到戶、做到人。根據我市勞動密集型企業眾多,外包加工生產量大的特點,各級街道(鄉鎮)主動出擊,聯系企業、騰空場地,開展來料加工、零件裝搭等生產形式,既幫助企業降低了用工成本,又使失業人員實現了就業再就業。截止到2008年底全市已建立14個就業援助基地,實現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1800余人次。其中市區再就業援助基地工作的困難人員收入平均在1000/月,最高的有1500/月。泰順縣培育來料加工經紀人222人,來料加工點221個,從業人員達1.26萬戶1.96萬人,實現產值5.6億元,加工費8414萬元。對有創業能力和創業愿望的“零就業”家庭和農村低保家庭勞動力,重點推薦投資少、見效快的創業項目,并提供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全年完成各類農民技能培訓4.4萬人,培訓后轉移就業3.4萬人,轉移就業率85.2%。。

二是拓寬公益性崗位范圍,繼續挖掘潛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在原有保潔、保綠、保安、居家養老、社區活動室管理員、車棚看護員和咪表管理人員等公益性崗位工種上新增了護林員和殘疾人托養兩種崗位,目前市區各街道(社區)勞動保障機構開發的公益性崗位種類已達9種。圍繞社區物業管理、衛生保潔、居家養老等服務,開發公益性崗位,挖掘轄區內各類單位的空崗。根據CPI指數上漲幅度,我們適當提高了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使公益性崗位上就業的困難人員能夠實現穩定就業。截至2008年底市區共有449人享受崗位補貼,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共計243.5萬元。

三是提供社會保險補貼,發放一次性困難補助。2008年市區共有653人享受了社會保險補貼,共計發放社會保險補貼 199.8萬元。按每人1500元的標準為生活困難的下崗失業人員發放2009年春節市區一次性生活困難補助金,市區預計將補助1600名生活困難的下崗失業人員,共計240萬元。

四是積極為災區提供就業援助,“5.12”地震發生后,我局迅速行動起來,率先發起“為災區提供就業崗位”活動,組團前往四川災區舉辦專場招聘會。截至12月底,已安排2693名災區群眾在我市就業。

3.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在溫州長運集團、建設集團等七家企業開展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化考評和企業(行業)評定相結合試點工作。開展了溫州市第一輪首席技師評選活動,目前入選人員已向社會公示。實施“百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探索推行專項能力或崗位資格證書制度。強化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的監管,加強對資金審批撥付程序的監督,確保培訓資金規范使用。

(三)勞動關系協調機制逐漸完善,勞動關系和分配關系保持和諧穩定

2008年以來,我們以《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貫徹實施為契機,繼續拓展和深化“和馨行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多措并舉,標本兼治,有效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1.強化勞動監察執法。以貫徹《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為切入點,通過開展各類勞動保障專項監察、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等方式,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截至12月底,全市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接受各類舉報投訴13016件,檢查用人單位2.1萬家,出動3.9萬人次,補發、清欠工資7831萬元,涉及3.9萬人,清退各類押金183萬元,補簽勞動合同12.7萬份;對各類違法行為予以立案處理1275件,實施行政處罰346件,罰款金額537.7萬元。一是妥善處理突發群體性事件。2008年以來,由于宏觀經濟形勢影響,我市中小企業經濟效益下降,少數不良企業主欠薪逃逸,因欠薪逃逸發生的突發群體性事件明顯增加。我們一方面完善相關應急預案,健全部門協調機制,及時處置了諸永高速、甬臺溫鐵路等重大突發群體性事件。另一方面,針對這一問題,我局與市維穩辦一起組織有關人員,深入鹿城區雙嶼鎮、瑞安市塘下鎮、樂清市柳市鎮等經濟強鎮調研,并形成了調研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了歲末年初期間的社會穩定。截至12月底,全市處置各類突發性群體事件275件,涉及1.3萬人,涉及金額3317萬元。二是完善長效機制。通過建立企業工資月報制度、建立企業欠薪檔案等形式完善勞資糾紛預警機制。針對建筑施工領域的惡意欠薪問題,出臺實施了建筑行業工資支付保障金等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三是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將所有被處罰過的用人單位信息錄入全市政府信用信息平臺,對欠薪逃逸、惡意欠薪或拖欠工資數額巨大的用人單位,在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中予以披露。目前已公開222家用人單位的處罰信息,披露7家企業欠薪信息。

2.切實加強勞動合同和工資管理工作。一是認真貫徹實施《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在繼續做好普法宣傳的基礎上,6月份,局班子成員帶隊深入全市各地調查研究,用一個月的時間先后走訪了二十多家企業以及有關行業協會,傾聽企業呼聲,深入了解《勞動合同法》實施后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并制定了解決措施。二是進一步規范勞動合同備案工作,嚴格審核企業自定的勞動合同文本。截至目前,全市企業職工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已達95.12%。三是對企業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審批工作進行規范,根據我市企業普遍難以實行標準工時的實際,指導企業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度,并在制度上加以規范。四是完善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建設。目前各縣(市、區)已全部建立了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

3.依法狠抓勞動爭議案件處理。隨著《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相繼實施,2008年我市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大幅上升,處理難度也有所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勞動爭議案件3242件,同比增長45.6%,其中市本級635件,同比增長166.8%。全市勞動仲裁工作人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克服案多人少的困難,及時做好案件處理工作,結案率達到88.3%。

(四)隊伍建設和基層建設得到加強,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

1.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成立市醫療保險中心、市勞動爭議仲裁院。基層勞動保障網絡建設取得一定進展,市區45個街道(鄉鎮)已建立42個勞動保障所,各縣(市)已建立58個勞動保障所。全面推行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將我局七大類124項的法定執法職能分解到具體行政執法機構和崗位,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工作。

2.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強化。市“金保工程”容災應急后備中心已完成場地裝修和系統招投標,進入設備安裝階段,2009年將正式投入使用。在省內率先完成“金保工程”省、市、縣聯網數據抽取和上傳工作,建立了全市“金保工程”資源數據庫。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盡管近兩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市勞動保障部門克服任務重、時間緊、人手缺的巨大壓力,我市勞動保障工作的落后局面取得明顯改觀,一些重點難點問題有了重大突破,多項指標在全省排名位次有了明顯前移。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與其他先進地區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社保體系建設相對滯后。與省內先進地區相比,我市社保體系存在較大差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民工社會保險、企業職工門診統籌尚未出臺,城鄉一體化的養老、醫保制度尚未建立,大社保體系建設任重道遠。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困難群體就業仍是就業工作的難點,就業統計、監控系統不完善,就業資金投入比較有限。三是勞動保障基層基礎工作薄弱。省內先進地區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已鋪設到社區、村一級,實現網格化管理,而我市在這方面還相當落后。四是勞動關系協調難度較大。《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實施后,勞動關系日趨復雜,舉報投訴、勞動爭議大幅度上升,面對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現有勞動保障監察、仲裁等隊伍力量嚴重不足,勞動關系協調難度很大。針對上述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努力解決。

三、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市勞動保障工作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壓力。一方面,由于宏觀經濟形勢急劇下滑,穩定就業形勢、維護勞動關系穩定的困難將十分突出,同時由于企業、財政承擔能力的下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工作困難將加大;另一方面由于20072008兩年來社會保障工作的快速推進,我市勞動保障部門在基礎設施、基層網絡、管理服務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更加突出。

針對這一形勢,我市勞動保障2009年工作思路是:堅持 “服務發展、保障民生”這一中心,把“幫扶企業、保障就業、完善社保、促進和諧”四項工作作為重點,確保就業形勢、勞動關系、企業社會保險參保人數的三個穩定。

(一)社會保障方面

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從單項制度的推進向追求制度整體效應的轉變,積極鞏固近兩年社會保障擴面工作成效,避免因經濟下滑帶來社會保障各險種參保人數的下降。

養老保險:抓好新修訂的《浙江省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條例》的實施,加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工作力度,確保省市下達任務的完成。積極推進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制度,有條件的縣(市)都要出臺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政策。進一步完善被征地農民保障制度,提高生活補助標準,做好與其它社會保障制度政策的銜接,確保新征地農民即征即保,積極開展對被征地農民保障歷史遺留問題的調研工作。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民工社會保險試點,開展城鄉一體化養老保障辦法前期研究工作。落實解決上山下鄉知青養老保障問題,研究解決城鎮未參保困難集體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障問題。按照省有關文件精神,積極做好2009年我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測算工作,確保提高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到位。抓好企業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調整,減輕企業社會保險費繳費負擔,盡快出臺調整方案并組織實施。

醫療保險:繼續擴大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覆蓋面,到2009年底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80%以上。研究出臺溫州市區城鄉一體化醫療保障辦法,實現各單項制度之間的銜接轉換。落實解決歷史遺留的改制、困難企業有關人員醫保問題。積極研究提高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待遇水平。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建立健全醫療費用監測、運行評估機制和基金預警機制,調整完善醫療費用結算辦法。認真組織開展新一輪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健康體檢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免費體檢活動。擇機出臺企業職工門診統籌辦法。

工傷、失業、生育保險:鞏固工傷保險擴面成果,繼續推進工傷保險全覆蓋,確保全市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穩定在174萬人以上,探索將國有、縣以上企業“老工傷”有關待遇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統籌的辦法。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失業保險的各項基礎工作,用足用好失業保險基金,積極探索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功能。抓緊研究完善《溫州市生育保險辦法》及相關政策,杜絕政策漏洞,確保生育保險制度健康良性運行。

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抓好社會保險基金專項治理工作。完善征收流程和環節,積極穩妥推進社會保險費五費合征工作。

(二)就業工作方面

1、全面貫徹實施促進就業政策。在《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就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的實施意見》出臺后,我們將抓緊制定《溫州市小額擔保貸款管理辦法》、《溫州市再就業資金管理辦法》等配套文件,在貫徹實施過程中,我們擬以以下四方面為重點:一是突出重點保障困難群體,將就業扶持政策向更多的邊緣人群傾斜,就業困難人員由原來的2類人群擴大到9類人群;二是積極構建適合溫州實際的創業促進就業政策,通過降低準入條件、減免稅費,適當提高小額擔保貸款額度,加強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措施,帶動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最大程度的擴大就業;三是鼓勵再就業援助基地的建設。建立再就業援助基地,因地制宜解決失業人員靈活就業,是我市在前兩輪就業再就業工作實踐中具有獨創性和實效性的工作手段。2009年我們將加強政策扶持和經費補助的力度,鞏固和擴大再就業基地的建設,吸納幫助更多的失業人員實現就業,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穩定性。四是針對大中專畢業生缺乏就業技能而難以找工作的現狀,擴大見習基地的范圍,及時發放見習補貼,并加強對見習訓練基地的評估檢查,確保見習訓練工作有效健康發展。

2、努力緩解經濟形勢下滑對就業的負面影響,通過多方努力,確保我市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加強對就業形勢的監控,根據形勢變化,積極研究出臺穩定就業、擴大就業的政策。千方百計幫扶企業穩定就業崗位,適當擴大失業保險基金的支出范圍,增加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我們擬將失業保險基金用于促進再就業資金,與再就業專項資金統籌安排、合并使用,以擴大資金容量。做好關停中小企業新失業人員的就業幫扶工作,加強失業職工的技能培訓,促進其實現再就業。協調各有關部門,形成綜合效應,鼓勵大中專畢業生等新生勞動力、失業人員自助創業。結合新一輪富民攻堅計劃,抓好欠發達地區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工作。加快城鄉統籌就業工作,強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

3、抓好職業培訓工作。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培訓的方式,提高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通過引進一批、培養一批、提高一批,加快培養我市急需的中高級技能人才。針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化危為機,制定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引導企業加強對其職工的培訓力度,根據需要延長培訓期限,提高培訓補貼標準,緩解就業壓力,做好技能人才儲備。抓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工作,試行培訓券制度。

(三)勞動關系協調方面

1、積極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加大勞動關系調處力度。繼續抓好《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貫徹實施工作,勞動合同簽訂率要達到98%以上。加強對企業動態掌握,建立普遍走訪和重點聯系制度,主動了解企業在用工管理、勞動關系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加強指導和服務,及時掌握企業減員動態。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嚴厲打擊企業主欠薪逃逸行為,確保不發生因企業關停產導致大的群體性事件。進一步加強長效機制建設,積極爭取增加欠薪應急周轉金數額并拓寬使用范圍,在建筑施工領域全面推廣工資保證金、記工卡制度,制定出臺租賃場地經營企業工資支付保證金管理辦法。落實勞動用工登記制度,探索推行勞動用工網上備案。

2、進一步作好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確保重大集體案件和一裁終局案件結案率100%。加快勞動爭議處理機構實體化建設步伐,爭取在部分條件較好的縣(市、區)建立勞動仲裁院,加強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將勞資糾紛化解在基層。

3、建立健全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認真貫徹《關于全面推進職工工作集體協商工作的意見》(浙委辦[2008]67號),力爭年底前全市85%以上已建勞動保障站(所)和工會組織的鄉鎮(街道)建立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勞資矛盾在基層得以處理。

(四)基層基礎建設方面

以開展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抓手,狠抓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的落實,進一步健全教育培訓制度,提高勞動保障隊伍的素質。完善街道(鄉鎮)、社區基層勞動保障平臺網絡,落實工作職能,力爭在市區所有街道(鄉鎮)、社區、經濟發達村都要建立勞動保障所(站)。積極推進“金保工程”。市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災備中心完成設備安裝和軟件開發,力爭在2009年底投入使用,開發社會保險網上申報系統。

推薦訪問:溫州市 工作總結 工作思路 【人社總結】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2008年工作總結及2009年工作思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华池县| 中宁县| 莒南县| 清水河县| 炉霍县| 扎鲁特旗| 旺苍县| 辽源市| 杂多县| 汝州市| 丰原市| 虎林市| 荣昌县| 大名县| 寿光市| 措勤县| 车致| 华安县| 康定县| 凤冈县| 长海县| 诸城市| 太和县| 铜梁县| 余江县| 札达县| 军事| 治县。| 株洲县| 昌平区| 沐川县| 梁山县| 白河县| 台东市| 青海省| 文安县| 逊克县| 大港区| 图木舒克市|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