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土地管理法》專題研討發言,供大家參考。
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財富之源,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自2020年1月1日實施以來,XX市認真貫徹落實,統籌做好“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兩篇文章,土地資源管理邁上新水平。今年是全面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XX考察XX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省委“三高四新”戰略部署,大力實施“新理念引領、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落實《土地管理法》,努力開創土地管理新局面,助力XX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落實,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水平。堅決服從服務國家、省級重大戰略,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部署要求,加快建立符合XX實際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要堅持系統觀念,優化空間格局。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加強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銜接,主動對接融入國家、省級和周邊區域戰略布局,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逐步形成城鎮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要堅持問題導向,破解發展難題。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現狀評估和未來風險評估為基礎,著力解決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內歷史遺留問題,著力解決城鄉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索規劃“留白”機制,協調好保護與發展、剛性與彈性、存量與增量、近期與遠期關系,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要堅持區域協同,推進城鄉融合。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發揮中心城市和城鎮群帶動作用,促進協調發展。提升園區產業承載力,優化市域產業布局。落實鄉村振興、區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等空間發展戰略,均衡布局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區域生態共保、環境共治、產業共興、設施共享,推動形成開放協調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二、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嚴防死守耕地保護紅線。堅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著力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要對標對表,切實強化耕地保護意識。把落實耕地保護要求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具體體現,按照黨政同責要求,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共同責任機制,全面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要聚焦重點,突出保護好永久基本農田。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意識,將永久基本農田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的核心要素、擺在突出位置,實事求是統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和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并嚴格空間管控。強化用地預審“閘門”作用,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對各類建設布局的約束,將不占永久基本農田作為項目選址的重要前提條件,切實避讓永久基本農田,嚴禁各類非農建設破壞永久基本農田耕作層。要質量并舉,扎實推進耕地占補平衡。堅持“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實行項目建設占用和耕地動態監管兩個“占補平衡”。聚焦水田開發、旱改水、增減掛鉤項目加快推動項目立項,重點推進灌區旱改水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推動項目加快建設報備,完成指標生產。進一步充實指標儲備。切實加強補充耕地項目后期管理。依托第三次國土調查,認真開展耕地后備資源專項調查,建立耕地后備資源庫,參照耕地進行精心管護。要嚴格管理,不斷提升耕地保護水平。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進一步強化縣(市、區)黨委政府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網格化監管機制,將巡查監管責任落實到鄉鎮、村組,構建“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置”監管機制。切實加強土地執法日常巡查,做好土地衛片執法工作。堅持防查并舉兩手抓、標本兼治兩手硬、查人查事相結合的原則,貫通執法執紀和公益訴訟,推進責任落地。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行為和耕地“非糧化”傾向,深入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整治,確保農地農用。
三、強化集約節約用地,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增強節約集約用地的責任感,堅持從嚴保護、節約集約、依法依規的政策導向,切實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要優化用地總量。抓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機遇,落實集約節約用地要求,明確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城鎮用地等規模控制、結構調整、節約集約利用目標,提出建設用地布局調整的重點方向和時序安排。明確各地減量優化區域、存量挖潛區域、增量控制區域、適度發展區域、重點發展區域,以及特色城鎮等區域的發展引導和開發強度控制要求。要穩控用地增量。嚴格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使用,鼓勵優先使用增減掛鉤用地指標。嚴格執行各類土地使用標準,貫徹落實《限制用地項目目錄》《禁止用地項目目錄》《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以及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和房地產用地使用標準,提升土地使用效率。要盤活存量土地。積極探索建設用地二級市場改革試點,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引導產能過剩行業和“僵尸企業”用地退出、轉產和兼并重組。繼續開展批而未供及閑置土地清理專項工作,確保持續減少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存量。要提高用地質效。堅持產業聚集集約用地,引導工業項目向園區和工業區集中,建立健全園區集約節約用地考核辦法和評價標準,對園區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強度、投入產出效益和園區管理績效等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建立獎懲措施。切實強化合同管理,將土地規劃條件、開竣工時間、投資強度等納入土地利用合同,倒逼土地使用人集約節約用地,形成管控合力。
四、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項目順利落地,強化土地要素保障,全力服務好項目建設。要加強土地儲備,強化用地供應。結合市場形勢,科學預測發展需求,合理確定土地收儲的總量、結構、布局,建立土地儲備項目庫,合理確定供地時序。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推進片區收儲,形成綜合效益。對擬供應的土地,重點做好前期開發工作,充分實現其經濟價值;
對暫不供應或無法供應的土地,重點做好管護和臨時利用,積極探索實現其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有效途徑。要繼續抓實土地報批,實現“應保盡保”。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按照“可報盡報、應審盡審、省配指標、限期供地、凈地出讓”要求,切實提高組卷質量,精準精細推進報批。對重點項目用地,要“厚愛一層”,進一步加大在項目選址、規劃調整、項目報批等方面指導力度,做到“應保盡保”。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有關規定,著力做好征地拆遷安置,確保凈地出讓。要深化土地利用改革創新,激活土地潛力。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供應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全面落實園區周轉用地政策,深化“標準地+承諾制”以及“交地即開工”改革,提高拿地報建效率并降低用地成本。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調整完善產業用地政策,創新使用方式,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益。
推薦訪問:土地管理法 發言 專題研討 學習《土地管理法》專題研討發言 學習《土地管理法》專題研討發言 關于土地管理法的心得體會